田肇運
(陜鋼集團漢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陜西漢中624200)
摘要:漢鋼通過加強原燃料質量把關,優化原燃料結構,合理控制燒結礦成分,實施系列工藝改進措施,加強日常操作,燒結礦堿度穩定率提升至91.15%,燒結礦轉鼓指數達到79.25%,燒結礦粒級及冶金性能得到改善。
關鍵詞:原燃料;轉鼓指數;冶金性能
1 概述
陜鋼集團漢鋼公司(全文簡稱漢鋼)通過實施熱風燒結、厚料層燒結等工藝改進措施,加強燒結機日常生產操作,燒結礦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燒結礦成分穩定性得到改善,燒結礦堿度穩定率從74.13%提升至91.15%;燒結礦物理性能得到保障,轉鼓指數達到79%以上,篩分指數控制在5%以內,平均粒徑從18.13 mm提升至21.23 mm;燒結礦冶金性能得到提升,還原性達到75%,低溫還原粉化率(+3.15 mm)達到 72%。
2 提升燒結礦質量采取的措施
2.1 原燃料結構及質量把關
燒結礦質量的先決條件是原燃料條件,這一方面要求燒結原燃料結構要合理,主要包括配礦結構、熔劑結構、燃料結構,以及其之間的匹配性;另一方面要求原燃料質量達到工藝要求,且保證質量的穩定性。
漢鋼配礦結構主要為三大種:巴西赤鐵礦、澳大利亞褐鐵礦、周邊磁鐵礦。配礦中嚴格控制褐鐵礦比例不超過60%,降低燒結過程料層的收縮,同時配加10%~20%周邊磁鐵精礦粉,保證燒結過程宏觀氧化氣氛;熔劑結構調整根據含鐵原料原始粒度組成進行調整,原始粒度差時,相應增加生石灰粉用量,提升混合料造球效果;固體燃料結構使用主要使用焦末,蘭炭、無煙煤有經濟性時,配加70%焦末+30%無煙煤/蘭炭.保證混合燃料揮發分小于5%。
原燃料質量重點關注混勻礦質量的穩定性,中和混勻料場確保堆料層數大于400層,同時實施“變起點、變終點"堆料,減少兩端質量波動;熔劑重點把控粒度控制,要求<3 mm的大于90%,同時將質量不同的自產生石灰粉和外購生石灰粉分類入倉使用,固體燃料重點把控粒度、水分控制.確保焦末破碎的效果。
2.2 工藝保障措施
2.2.1 保證混合料溫度
針對漢鋼混合機、制粒機至燒結機機頭混合料倉距離較遠的情況,為保證混合料溫度,降低燒結過濕帶對生產質量的影響,一方面水箱,混合機用水經蒸汽加熱后達到90℃以上;另一方面,證制粒機用蒸汽壓力,確保制粒機提升料溫的均勻性。通過以上兩項措施,將燒結機圓輾處混合料溫度從55℃提升至了 60℃。
2.2.2 提升燒結機料層厚度
厚料層燒結有利于改善燒結礦的礦物組成和還原性,促進燒結過程中復合針狀鐵酸鈣的生成,可有效燒結礦轉鼓指數、燒結礦的產量,同時,燒結過程中,隨著燃燒帶下移,由于“自蓄熱作用”,厚料層燒結降低固體燃料消耗的效果非常明顯,能有效降低固體燃料消耗。
2015年,漢鋼265m2燒結機料層厚度750 mm,與欄板平齊,在不更換欄板的情況下,為繼續提升燒結機料層厚度,漢鋼采取了梯形布料技術,主要采取了以下方面措施:
1) 提升了生石灰粉使用比例,配料室生石灰粉配比達到6%,燒結原料原始透氣性增強。
) 對返礦加水,以增強其成球核心作用,同時調整制粒機轉速,強化混合制粒性能,提升燒結料3~5 mm粒級。
3) 加大七輾布料器日常清理、維護,確保燒結機布料合理偏析,小粒度布于上層,大粒度布于下層。
5)加強燒結機點火溫度控制,防止料面結殼影響主管負壓升高。
通過以上措施,漢鋼將燒結機料層厚度提升至800 mm,超臺車欄板50 mm。
2.2.3 保證環冷機冷卻贈
1號燒結環冷機為橡膠密封式環冷機,生產中漏風嚴重,不能保證燒結礦的合理冷卻,通過將1號燒結環冷機由橡膠板密封改為包容式機械密封,有效降低了臺車與風箱、臺車三角梁處、曲軌處臺車梁及臺車欄板與風罩間的漏風,通過4臺風機開度從小到大逐步升高的的冷卻制度,保證了燒結機冷卻效果,避免了燒結礦急劇冷卻或冷卻效果不佳。
2.2.4 燒結機增加料面打孔設備
燒結機點火溫度控制偏高后容易出現料面結殼的情況,結合后隨著料面的收縮,料面出現裂紋,且分布不均,裂紋處冷空氣流量較大,使局部燒結過程,為解決這一問題,該公司在熱風罩后設立了料面打孔設備,在料面上均勻打孔,保證料層透氣的均勻性。
2.3 強化燒結毗藝操作
2.2.1 嚴格控制燃料粒度
焦末粒度過細后,燃燒速度過快,導致熱量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粒度過粗,焦末在料層中分布不均,燃料粒度過大,造成周圍還原氣氛強、物料過熔,燃料少的地方,焦末燃燒產生熱量不足以使燒結反應的充分進行。
嚴格控制焦末粒度,杜絕破碎后焦末過細或過粗,將焦末<3 mm部分控制在75%~80%; >5 mm部分控制在5%以內。操作時以機尾紅層厚度、亮度的不同微調焦末配比,燒結礦w(FeO)控制要求7%~9%,保證了燒結礦物理性能和冶金性能。
2.2.2 嚴格控制混合料水分和固定碳
不同的原燃料結構下,由于各物料濕容量的不同,其適宜的混合料水分不同,且存在一定的區間范圍。為降低燒結料層過濕帶對燒結生產的影響,在保證混合料造球的基礎上,追求低水操作,以降低過濕帶厚度。
混合料水分的判斷上采取雙重判斷,一方面靠崗位人員及工藝員現場判斷,另一方面同時為更加精準判斷混合料水分,購置了烘干箱對混合料水分進行測定,有效指導了水分的判斷及精準控制。燒結混合料水分控制波動從±0.2%降低至±0.1%。
料層厚度提升50 mm后,降低了燒結配料室固體燃料配加量,配比降低了 0.1%,同時為精準控制混合料固定碳,采取了以下方面措施:
1) 定期對焦末配料秤進行校準,保證稱量的精準。
2) 加強焦末的防雨,減少焦末水分波動;看火工、工藝員每班對燒結機機尾紅層進行觀察,發現偏離預期目標及時對焦末配比進行調整。
2.2.3 強化溫度參數的控制
1) 點火溫度的控制。燒結點火操作要控制適宜的點火溫度及點火時間,確保將混合料中的焦末點燃,同時補充料層熱量,適宜的點火控制要求為料面不發黃,且無過熔、結殼的現象。正常生產控制下,點火溫度為1 000-1 100℃, 合理調整燒結機前3個風箱開度,保證爐膛壓力為微負壓或微正壓,保證一定的點火深度。
2) 廢氣溫度的控制。操作中合理調整燒結機前3個及后3個風箱風門開度,控制該區域風量,將燒結機終點位置穩定控制在倒數第二個風箱,廢氣溫度穩定在120-140℃。
3) 成品燒結礦溫度的控制。為有效利用燒結礦溫度,同時避免發生環冷排“紅礦”的現象,環冷風門根據成品礦溫度變化調整,風機及風門開度遵循從后向前逐步開啟,關閉或調小風門則從前向后,環冷排礦溫度控制要適中,不得過高或過低,正常生產中控制在80℃左右。
3 燒結礦質量改進效果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及深化,漢鋼公司燒結礦質量得到了改善提升,燒結礦強度得到提升,粒度改善,燒結礦綜合返礦率得到降低,燒結礦低溫還原粉化率、還原性得到提升,具體見表1。
4 結語
1) 進廠原燃料質量及結構的合理是燒結礦質量保障的前提。
2) 通過實施相關工藝措施,穩定燒結機日常操作,實施低碳厚料層燒結,料層厚度保證在800 mm以上,有利于提升燒結礦質量。
3)合理調控固體燃料粒度、配比,在保證燒結礦冷強度的前提下盡量降低FeO控制水平,才能取得合理均衡的燒結礦物理性能及冶金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