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默涵
(萊蕪鋼鐵集團銀山型鋼有限公司煉鐵廠,山東萊蕪271104)
摘要:通過試驗模擬九輻布料器在不同工作角度下的偏析效果,對其工作角度進行調整;控制布料輻間間隙,超7 mm后進行更換;在平料器后增加壓輻裝置。通過改造,保證了燒結生產的穩定。
關鍵詞:燒結布料;九輻布料器;透氣性
1前言
燒結生產中,布料效果的好壞宜接影響溫度場的均勻性,溫度場均勻性與燒結過程中的透氣性息息相關,而布料效果的優劣會導致透氣性不均勻,從而影響燒結過程的溫度場。從工藝觀點認為,布料時混合料沿料層高度分布,自上而下的粒度分布逐漸變粗,含碳量逐漸減少,才是理想的布料要求,但目前的布料方法還不能解決。尤其表現在九輻布料器的工作角度為50°時,由于工作面斜度較小,不同的粒度在運轉過程中的運行速度均較為緩慢,不能達到較好的偏析效果,對溫度場的均勻性影響較大。
2燒結綜合布料相關技術
2.1九輻布料器適應性優化
九輻布料器工作角度和間隙要控制合理,才能保證較好的物料偏析。目前九輻布料器布料輻轉 速為21.13 r/min,工作角度為50°,工作寬度及長度分別為5 100 mm和1 240 mm,布料輻間隙達到T7.5 mm以上。粒度偏析主要取決于工作角度,正常的生產過程中,以上參數并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尤其是工作角度和間隙均偏大,不利于偏析。
2.1.1工作角度修正
目前工作角度過大,雖然下料暢快,但易壓料, 惡化料層透氣性。角度過小,雖然料流松散性好, 但下料不暢,不利于合理偏析。利用反射板進行布料效果的模擬試驗,將反射板角度制作為可調狀態,驗證在不同角度下物料的偏析情況。用1mm、3 mm、5 mm、8 mm的篩子測量上中下部粒度分布含量,測算出平均粒徑。表1為不同工作角度下的平均粒徑統計。發現當工作角度控制在40°時,偏析效果最佳。雖然35°時偏析效果也較好,但下料速度過快。
將工作角度由50°修改為40°,燒結負壓穩定性提高,基本維持在13 ~ 15 kPa,能夠很好的滿足布料的填充密度及料層結構的合理性、穩定性和化學成分的均勻性。
2.1.2布料輻間隙控制
因九輻間隙過大,造成漏料嚴重,致使沿臺車運行方向出現不正常波紋,經壓輻和抽風后料面容易出現拉鉤現象,嚴重影響透氣性的均勻性。表2為九輻布料器改造前各輻間隙測量后的情況統計。由表2可見,各輻均間隙過大,遠遠超出基準值。
混勻料原始透氣性過好(燒結負壓10 kPa左右),為了惡化透氣性,穩定燒結過程,在水分控制上偏小,在此狀態下布料難度加大;正常狀態下,燒結混合料經過九輻布料器偏析作用,燒結機初始布料應沿臺車寬度方向呈波紋狀。在九棍布料器間隙過大的情況下,因漏料嚴重將初始布料的波紋覆蓋后形成了沿臺車運行方向的不正常波紋。
因九輻漏料后的不正常波紋,經壓輻強行壓平后,透氣性不均勻,導致紅火層不均勻;因混勻料的原始透氣性過好,風門開度基本開至最低,使燒結過程難以控制,容易過燒,紅火層不連續;因此對布料輻間隙制定范圍,當間隙超過7 mm以上時,要進行更換,保證布料效果。更換后布料輻間隙如表3所示。
2.2添加壓輻裝置
為了改善料層表層或者上層透氣性,除使用原有的平料裝置外,在平料器后1m位置增加壓輻裝置,防止表層透氣性過好,保證燒結過程中透氣性較為均勻,改善點火效果,減少表層返礦量。
2.3泥輻出料口擋板活頁門改造
現燒結機圓輻給料機出料口為固定式布料板,從圓輻輻皮表面距離圓輻出料口擋板下沿為90mm,南北兩側為100 - 120 mm。出現磨損后,結構尺寸發生改變,日常生產過程中無法進行調整,影響布料效果。另外,當小礦槽出現較大石塊等雜物時,必須使用大錘砸碎后方可取出,時間較長容易導致圓輻出料口表面變形。由于生產過程中無法進行停機整形,從而影響燒結機布料效果,嚴重影響燒結礦的產量和質量,增加了返礦量,造成生產浪費。故將固定式布料板改為可調式布料板,可減少或消除以上問題。提高燒結料層鋪料的均勻度,卡堵異物能夠及時取出,從而提高產品質量、節省能源,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作業率。
3試驗效果
1) 燒結礦物理指標、堿度和氧化亞鐵有一定改善,堿度合格率為97%,氧化亞鐵合格率92.69% 。具體指標如表4所示。
2)布料系統優化改造后,燒結機初始布料的波紋已經由沿臺車運行方向轉變成正常的沿臺車寬度方向出現波紋狀態,經壓輻和抽風后,布料依舊平整。
3)布料得到改善,透氣性均勻性提高以后,紅火層逐漸連續和穩定。
4結語
對燒結布料系統進行系統性改造后,燒結過程中的風制度和關鍵操作參數得到全面改善,提升了燒結過程透氣性的穩定性,紅火層的均勻性和連續性增強,燒結礦質量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