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鋼鐵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鋼鐵產能急劇增加,同時煉鋼原料的劣質化、資源能源價格高漲、CO2減排問題以及針對安全、穩定生產的價值觀及理念越來越凸顯,各行業對鋼鐵企業的要求更加嚴酷。因此,新世紀鋼鐵企業的發展必須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資源、能源到環境問題,相應的技術與體系不可缺少。對于耗能大戶的鋼鐵企業,“環境保護及促進資源循環利用”、“CO2減排”、“資源再利用”的意義非常大。新時期對鋼鐵行業的期待是作為資源、能源、環境和諧循環型社會的“核心”而存在。這一方針的確立是支撐鋼鐵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于處于重要位置的煉鐵領域,可以說在21世紀更是“變革的世紀”。從這個觀點與認識出發,本文就新世紀日本高爐操作的進步與研究開發狀況,以及面向未來的鋼鐵技術進行論述。
1煉鐵領域的環境變化與節能
2002年以來,世界粗鋼產量不斷增加。這導致鐵礦石的世界性供需環境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礦山公司合并并處于壟斷地位、優質赤鐵礦的枯竭、高結晶水礦石的增加等,使得礦石資源供應面臨著嚴竣考驗。即使是煤炭資源,優質煤炭供給非常緊缺。在這種原料供給惡化的環境下,高品位礦石和高粘結性煤的價格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一方面,針對環境問題,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日本鐵鋼聯盟設定了自主行動計劃:由鋼鐵廠排出的CO2比1990年減少10.5%。由于鋼鐵企業的能源消耗約70%在煉鐵工序,因此該工序的CO2消減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2高爐操作技術的進步
2.1高爐大量噴煤
高爐噴煤是為應對焦炭不足,達到降低原燃料成本為目的的。1981年新日鐵大分廠的1號高爐開始噴吹煤粉。1998年日本國內高爐平均噴吹量達到135kg/t。2000年以后,礦石、煤炭品位不斷下降,噴吹量基本維持在120kg/t-135kg/t。擁有大型噴吹設備的高爐嘗試噴煤超過200kg/t。由于大量噴煤,導致中心煤氣流減弱、頂溫和壓差升高、軟熔帶透氣性惡化、未燃煤粉及焦粉增加以及爐缸堆積等問題。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采用了中心加焦,實施煤氣流分布和煤粉燃燒性能控制,改善礦石高溫還原性能、形狀等。JFE福山廠改進煤粉燃燒性能控制技術,其最大的特征是在風口內交叉設置2根煤槍,使煤粉與空氣充分混合,由此大幅度提高煤粉的燃燒率,1998年煤比達到了265.5kg/t。神鋼1號高爐、JFE福山3號高爐、上海寶山1號高爐、浦項3號高爐都能實施PCR>200kg/t的操作。尤其在上海寶山1號高爐、浦項3號高爐,實現了到目前為止,認為是極限的氧過剩系數0.6,O/C為6.0的操作。盡管各高爐產量、燃料比水平不同,但大量噴煤的同時,都采用了反應后強度高的(高DI)焦炭及高溫還原性良好、低SiO2、低Al2O3的燒結礦。
2.2高爐內噴吹廢塑料
高爐是減排CO2、保護環境、資源循環再利用的一個工序,JFE京浜廠于1996年10月開始向高爐內噴吹廢塑料。對高爐噴吹廢塑料時,風口前燃燒情況、爐頂碳化氫系氣體及焦油排出、造渣制度的變化、高爐下部透氣性指數等作了詳細的調查研究。此時,噴廢塑料量與噴煤量分別是59.0kg/t和78.4kg/t。由于廢塑料粒度比煤粉大,回旋區內氧氣濃度低時,燃燒速度慢。但像煤粉那樣,通過回旋區,與焦炭一起旋轉的同時燃燒,最終提高了燃燒效率。另外,兩者在碳化氫系氣體排出方面也相差不大。目前,日本國內有JFE京浜2號高爐、福山3號高爐、4號高爐(3座合計能力為12.7萬t/a)、神鋼加古川3號高爐(能力1.0萬t/a)實施了噴吹廢塑料。
2.3礦石、焦炭混合裝入技術
低燃料比操作時,維持料柱透氣性和降低軟熔帶的壓損非常重要。JFE千葉6號高爐上采用的方法是:通過焦炭、礦石同時布料,開發了多量混合裝入技術。關于裝入方法,需要對各種影響焦炭偏析因素進行定量分析。這項技術已在JFE千葉6號高爐上實際應用,實現了低熟料比下的高產量、低燃料比操作。
2.4高反應性焦炭的開發及在高爐內的應用
為了降低高爐燃料比,提高焦炭的反應性,在800℃-1000℃區域的還原反應成為決定碳素溶解損失反應速度的關鍵。通常,提高焦炭反應性(CRI),會導致反應后強度(CSR)降低。因此,在維持強度基礎上,提高反應性能是最大課題。針對這一課題,開發了有效利用劣質煤炭及煤中CaO成分制造高強度、高反應性焦炭的方法。這項技術的特征是通過干燥焦炭,促進煤顆粒間的緊密結合,以提高焦炭強度。同時,通過劣質煤炭的配比量來控制強度上升,通過CaO配比來提高反應性。將Ca作為煤氣化反應的催化劑,使其發生作用。這時,冷態強度(DI15015)基本維持在85-86。即使CaO添加量少,催化效果也非常明顯,大幅度地提高反應性。使用這種焦炭的室蘭2號高爐,燃料比降低了10kg/t。
2.5延長高爐壽命
隨著高爐穩定操作及其爐體管理技術的進步,在確保一定出鐵比的同時,壽命超過15年的高爐不斷增加。為實現高爐長壽化,需要高爐爐型的合適化、優良的管理技術、延長爐體壽命的修補技術以及改善耐火材料質量。尤其從1990年以來,認識到提高高爐冷卻壁耐腐蝕性是最重要的課題后,改善了碳磚材質,并強化了冷卻效果。通過提高碳磚熱傳導率、氣孔細微化來防止鐵水浸透。在強化冷卻方面,采用了冷凍機降低水溫以及使用銅冷卻壁。
2.6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各鋼鐵企業在資源循環利用,零排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碎鋼坯、粉塵、爐渣和淤泥等實現了幾乎100%的資源再循環利用。新日鐵為促進廠內產生的粉塵、淤泥的再資源化,在世界上率先將轉底爐(RHF設備)引進到君津煉鐵廠和廣畑煉鐵廠。粉塵、淤泥與煤等還原材料混合,制成球團和塊礦。通過在RHF爐內加熱還原,在促進脫鋅的同時,制造的海綿鐵可有效應用于高爐或廢鋼熔解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