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被環保部約談,新環保法治下臨沂掀治污風暴
“沒有退路”,臨沂10天關57企業
2015年,臨沂的關鍵詞毫無疑問當是“環保”。
2月被環保部“約談”如同再添一把猛火,臨沂掀起一場劍指污染的環保風暴,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限產治理393家,停產治理163家,關閉8家。涉及大氣的57家環保不達標企業10天內全部關停,其中近10家是納稅百強或百強關聯企業。
“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給臨沂揮向污染的大刀開了刃。按日計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責任追究……被卷進環保風暴的,不僅是污染企業,還有履職不嚴的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相關責任人。“我們已經沒有退路。”臨沂市環保局局長趙志德說。
鋼鐵工人迎意外“假期”
4月9日下午,臨沂江鑫鋼鐵廠區內,幾根排氣的大煙囪沒有像往常一樣冒煙。四下安靜,聽不到機器轟鳴,除了大門口一群工人正在整修路面,給管道清淤,其他地方只能偶爾見到一兩個人匆匆走過。
江鑫鋼鐵節能環保部部長李秀強告訴記者,工廠停產改造至今已有40天,企業全線停擺,尚不知道復產期。工人實行輪休制,4000多名工人有一半放假,發放基本生活費。“僅煉鋼和軋鋼兩大項目每天就損失310萬元。”
江鑫鋼鐵是被卷入臨沂環保風暴的一個企業縮影。
同在羅莊區的另一家鋼鐵企業三德特鋼,同樣“門庭冷落車馬稀”。廠區生產線全部停產,只剩建筑隊還在干活,大批工人放假,企業每天損失200多萬元。三德特鋼環保負責人李堅說,這次環保整頓史無前例,“我們真正認識到,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
在新環保法實施背景之下,今年1-2月,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查出臨沂部分企業存在環保違法行為,區域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決定對臨沂大氣污染問題掛牌督辦,督辦期限為今年8月底。大年初七,剛剛走馬上任的臨沂市市長張術平即被環保部公開“約談”,當場表態不會有第二次約談。
2月16日,臨沂召開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誓師”大會,力爭實現年底“五項指標跳出全省后三位、改善幅度進入全省前6名、AQI指數瞬時值無一次排名全國末位”的目標。
近十家關停企業是臨沂納稅百強
一場力度空前的環保風暴刮向臨沂各行各業,首當其沖的便是鋼鐵、焦化、建陶等高污染、高耗能行業。57家涉氣企業被要求停產治理,412家限期治理。10天內,57家企業全部關停。其中老工業區羅莊承擔了對轄區內14家企業停產治理及206家企業限期治理的任務。14家停產企業中,7家鋼鐵,3家火電,2家焦化,1家水泥,1家平板玻璃(914, 9.00, 0.99%)。“在改造完成、驗收通過之前,全部不允許開工。”羅莊區環保分局副局長王曉燕說。
此次關停的57家企業都是當地大型企業,記者比對了2013年臨沂納稅百強名單,57家整頓企業中,接近10家是納稅百強或是百強的關聯企業,如三德特鋼2013年納稅額在全市排名第32位。華盛江泉集團是2013年臨沂納稅排名第四的企業。這一次,華盛江泉集團旗下燁華焦化、江鑫鋼鐵均停產,何時復產尚無消息。
“新環保法之下,整個理念都發生了改變。”臨沂市環保局副調研員王建慧說,新環保法賦予了環保部門前所未有的權力,嚴格執法有了依據。
張術平此前強調,寧要干凈的空氣,不要帶污的稅收。
以老工業企業聚集而身處環保風暴中心眼的羅莊區為例,今年一季度,區里財政稅收同比下降20多個百分點。
這并不妨礙環保大刀繼續向污染企業揮去。“我們面臨的形勢的確很嚴峻。停產不是句號,只是逗號。”羅莊區環保分局如此回應公眾質疑,“停產不是目的,我們希望企業通過停產治理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環保干部已沒有躲閃責任的空間”
新環保法是把雙刃劍,揮向污染企業的同時,也同樣對履職不力、失職瀆職的環保及政府責任人下刀。對此,臨沂市環保局長趙志德總結:“我們已經沒有退路,認真做事就會得罪人,不認真就瀆職,我還是選擇認真做事。環保人已經沒有躲閃責任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臨沂監察部門已對27名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相關責任人處以誡勉談話、黨內警告、行政警告、記過處分。其中,縣級干部4人,科級干部15人。
為了落實臨沂大氣行動計劃,臨沂市長張術平1個月內先后3次親自召開調度會議,加快推進工作進展,對工作情況一周一調度、半月一通報。對工作滯后的,一次通報批評,二次公開約談主要責任人,三次啟動行政問責。
記者了解到,臨沂已經啟動離任審計制度。各地政府主要領導干部離任時,審計機關對其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等情況進行嚴格審計,審計結果作為干部考核、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如果說新環保法賦予環保人前所未有的權力,也給了我們巨大的壓力。對我們的執法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王建慧說。“唯有盡職盡責。”
環保風暴仍在持續發酵。一季度臨沂大氣質量交出的答卷: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同比降低11.6%、21.3%、31.6%和9.5%。
190萬,開全國單筆最高罰單
“以前環保部門被賦予的權力比較少,執法手段比較單一,碰到一些污染企業確實有無能為力的感覺。”王建慧說,新環保法讓環保執法硬了腰桿、有了牙齒。
“按日計罰無上限”是新環保法賦予環保部門對付那些拒不改正的污染企業的一記重拳。“以前頂額處罰也就十萬,對很多企業來說九牛一毛。相比不運行治污設施省下的費用,接受環保處罰‘劃算’得多,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導致很多環保觀念淡漠的企業屢罰不改。”一位環保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新環保法實施后,連續按日計罰,上不封頂,“罰得他們害怕,傾家蕩產都有可能,再也不敢拖拖拉拉。”
2015年1月23日,臨沂開出全國首張“按日計罰”罰單。臨沂華龍熱電有限公司因外排廢氣超標沒有及時整治,被臨沂環保局開出100萬元罰單。
2月7日,臨沂環保開出的第二張“按日計罰”罰單再次刷新全國紀錄。處罰對象為中玻藍星(臨沂)玻璃有限公司。因外排廢氣持續超標未整改,按19日連續處罰,罰款數額為190萬元。這也是目前全國按日計罰開出單筆罰金最高的罰單。
臨沂市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王少華表示,新法實施后,違法排污的企業或個人如不遵守環保法規,收到的可能會是“天價罰單”。
“新法的好處還在于,改變執法手段單一的困境,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等一系列組合拳,讓執法手段多樣化,環保部門應對環境違法行為可以對癥下藥。同時執法更加開放,和公安等其他執法部門對接更緊密。”山東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孫金輝如此評價。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臨沂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49起,處罰金額2179.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79.1%和1020.14%。環保、公安聯勤聯動查處環境犯罪案件、治安案件31起,刑事拘留、行政拘留35人,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犯罪。
記者了解到,此次被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查出存在環保違法行為的企業中,臨沂三德特鋼有限公司、山東盛陽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廣源碳氫能源有限公司、臨沂江鑫鋼鐵有限公司、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被行政拘留10至15日不等,臨沂北方焦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已被移送公安機關,目前尚未作出處理。
“沒有退路”,臨沂10天關57企業
2015年,臨沂的關鍵詞毫無疑問當是“環保”。
2月被環保部“約談”如同再添一把猛火,臨沂掀起一場劍指污染的環保風暴,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限產治理393家,停產治理163家,關閉8家。涉及大氣的57家環保不達標企業10天內全部關停,其中近10家是納稅百強或百強關聯企業。
“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給臨沂揮向污染的大刀開了刃。按日計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責任追究……被卷進環保風暴的,不僅是污染企業,還有履職不嚴的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相關責任人。“我們已經沒有退路。”臨沂市環保局局長趙志德說。
鋼鐵工人迎意外“假期”
4月9日下午,臨沂江鑫鋼鐵廠區內,幾根排氣的大煙囪沒有像往常一樣冒煙。四下安靜,聽不到機器轟鳴,除了大門口一群工人正在整修路面,給管道清淤,其他地方只能偶爾見到一兩個人匆匆走過。
江鑫鋼鐵節能環保部部長李秀強告訴記者,工廠停產改造至今已有40天,企業全線停擺,尚不知道復產期。工人實行輪休制,4000多名工人有一半放假,發放基本生活費。“僅煉鋼和軋鋼兩大項目每天就損失310萬元。”
江鑫鋼鐵是被卷入臨沂環保風暴的一個企業縮影。
同在羅莊區的另一家鋼鐵企業三德特鋼,同樣“門庭冷落車馬稀”。廠區生產線全部停產,只剩建筑隊還在干活,大批工人放假,企業每天損失200多萬元。三德特鋼環保負責人李堅說,這次環保整頓史無前例,“我們真正認識到,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
在新環保法實施背景之下,今年1-2月,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查出臨沂部分企業存在環保違法行為,區域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決定對臨沂大氣污染問題掛牌督辦,督辦期限為今年8月底。大年初七,剛剛走馬上任的臨沂市市長張術平即被環保部公開“約談”,當場表態不會有第二次約談。
2月16日,臨沂召開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誓師”大會,力爭實現年底“五項指標跳出全省后三位、改善幅度進入全省前6名、AQI指數瞬時值無一次排名全國末位”的目標。
近十家關停企業是臨沂納稅百強
一場力度空前的環保風暴刮向臨沂各行各業,首當其沖的便是鋼鐵、焦化、建陶等高污染、高耗能行業。57家涉氣企業被要求停產治理,412家限期治理。10天內,57家企業全部關停。其中老工業區羅莊承擔了對轄區內14家企業停產治理及206家企業限期治理的任務。14家停產企業中,7家鋼鐵,3家火電,2家焦化,1家水泥,1家平板玻璃(914, 9.00, 0.99%)。“在改造完成、驗收通過之前,全部不允許開工。”羅莊區環保分局副局長王曉燕說。
此次關停的57家企業都是當地大型企業,記者比對了2013年臨沂納稅百強名單,57家整頓企業中,接近10家是納稅百強或是百強的關聯企業,如三德特鋼2013年納稅額在全市排名第32位。華盛江泉集團是2013年臨沂納稅排名第四的企業。這一次,華盛江泉集團旗下燁華焦化、江鑫鋼鐵均停產,何時復產尚無消息。
“新環保法之下,整個理念都發生了改變。”臨沂市環保局副調研員王建慧說,新環保法賦予了環保部門前所未有的權力,嚴格執法有了依據。
張術平此前強調,寧要干凈的空氣,不要帶污的稅收。
以老工業企業聚集而身處環保風暴中心眼的羅莊區為例,今年一季度,區里財政稅收同比下降20多個百分點。
這并不妨礙環保大刀繼續向污染企業揮去。“我們面臨的形勢的確很嚴峻。停產不是句號,只是逗號。”羅莊區環保分局如此回應公眾質疑,“停產不是目的,我們希望企業通過停產治理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環保干部已沒有躲閃責任的空間”
新環保法是把雙刃劍,揮向污染企業的同時,也同樣對履職不力、失職瀆職的環保及政府責任人下刀。對此,臨沂市環保局長趙志德總結:“我們已經沒有退路,認真做事就會得罪人,不認真就瀆職,我還是選擇認真做事。環保人已經沒有躲閃責任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臨沂監察部門已對27名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相關責任人處以誡勉談話、黨內警告、行政警告、記過處分。其中,縣級干部4人,科級干部15人。
為了落實臨沂大氣行動計劃,臨沂市長張術平1個月內先后3次親自召開調度會議,加快推進工作進展,對工作情況一周一調度、半月一通報。對工作滯后的,一次通報批評,二次公開約談主要責任人,三次啟動行政問責。
記者了解到,臨沂已經啟動離任審計制度。各地政府主要領導干部離任時,審計機關對其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等情況進行嚴格審計,審計結果作為干部考核、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如果說新環保法賦予環保人前所未有的權力,也給了我們巨大的壓力。對我們的執法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王建慧說。“唯有盡職盡責。”
環保風暴仍在持續發酵。一季度臨沂大氣質量交出的答卷: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同比降低11.6%、21.3%、31.6%和9.5%。
190萬,開全國單筆最高罰單
“以前環保部門被賦予的權力比較少,執法手段比較單一,碰到一些污染企業確實有無能為力的感覺。”王建慧說,新環保法讓環保執法硬了腰桿、有了牙齒。
“按日計罰無上限”是新環保法賦予環保部門對付那些拒不改正的污染企業的一記重拳。“以前頂額處罰也就十萬,對很多企業來說九牛一毛。相比不運行治污設施省下的費用,接受環保處罰‘劃算’得多,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導致很多環保觀念淡漠的企業屢罰不改。”一位環保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新環保法實施后,連續按日計罰,上不封頂,“罰得他們害怕,傾家蕩產都有可能,再也不敢拖拖拉拉。”
2015年1月23日,臨沂開出全國首張“按日計罰”罰單。臨沂華龍熱電有限公司因外排廢氣超標沒有及時整治,被臨沂環保局開出100萬元罰單。
2月7日,臨沂環保開出的第二張“按日計罰”罰單再次刷新全國紀錄。處罰對象為中玻藍星(臨沂)玻璃有限公司。因外排廢氣持續超標未整改,按19日連續處罰,罰款數額為190萬元。這也是目前全國按日計罰開出單筆罰金最高的罰單。
臨沂市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王少華表示,新法實施后,違法排污的企業或個人如不遵守環保法規,收到的可能會是“天價罰單”。
“新法的好處還在于,改變執法手段單一的困境,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等一系列組合拳,讓執法手段多樣化,環保部門應對環境違法行為可以對癥下藥。同時執法更加開放,和公安等其他執法部門對接更緊密。”山東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孫金輝如此評價。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臨沂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49起,處罰金額2179.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79.1%和1020.14%。環保、公安聯勤聯動查處環境犯罪案件、治安案件31起,刑事拘留、行政拘留35人,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犯罪。
記者了解到,此次被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查出存在環保違法行為的企業中,臨沂三德特鋼有限公司、山東盛陽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廣源碳氫能源有限公司、臨沂江鑫鋼鐵有限公司、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被行政拘留10至15日不等,臨沂北方焦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已被移送公安機關,目前尚未作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