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4日,大商所推出了棕櫚油和焦炭兩個品種的夜盤交易,啟動了夜盤交易試點;12月26日推出了豆粕、豆油、鐵礦石等6個品種夜盤交易,由此大商所夜盤品種達到8個。據統計,截至7月6日,大商所夜盤小節總成交量為33590萬手(雙邊,下同),占同期大商所全部品種總成交量的20%。其中,棕櫚油、豆粕、豆油、鐵礦石和焦炭等品種的夜盤小節成交量分別占其總成交量的45%、26%、24%、22%和21%;從持倉量來看,在夜盤推動下,鐵礦石、豆二和豆粕品種的持倉增幅明顯,日均持倉分別增長258%、55%和12%;從參與夜盤交易的會員和客戶情況來看,153家會員全部參與夜盤交易,受夜盤影響,參與交易鐵礦石、豆二、豆粕、豆油這幾個品種的客戶增幅分別為145%、84%、32%、21%。
大商所推出夜盤交易小節后,相關品種價格跳空明顯收窄。據大商所對隔夜價格波動率數據的統計來看,豆一、焦炭、棕櫚油品種的隔夜價格波動率分別從夜盤上市之前的0.53%、0.36%、0.71%下降到目前的0.21%、0.15%、0.34%,降幅均超過50%;豆粕、豆油、焦煤3個品種隔夜價格波動率降幅均超過30%。價格跳空收窄,不僅強化了品種的價格發現功能,也使得國內外市場間的橫向聯動性進一步增強。
夜盤推出以來,大商所動態跟蹤評估夜盤交易效果,同時面向市場積極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力求在穩健運行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完善夜盤交易機制。今年5月份,根據市場意見征集和調研情況,將夜盤交易時間調整為前一個自然日的21:00至23:30,以進一步便利投資者參與夜盤交易。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大商所夜盤推出以來,運行較為穩健,功能發揮較好,起到了防范隔夜風險的作用。特別是在今年年初,美國農業部公布《世界農業供需形勢預測1月報告》后,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下跌3.44%,大商所夜盤品種豆粕、豆油和豆一等在夜盤交易小節即充分反映和吸收了國際市場信息,有效防止了隔夜價格跳空風險,也檢驗了豆類品種夜盤交易隔夜風險轉移的作用;7月8日夜盤期間,受CBOT電子盤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大連鐵礦石、油脂等品種探底反彈,帶動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回穩,為恐慌的國內股市第二日回穩營造了良好氛圍。
大連期貨市場夜盤交易也廣受國際市場投資者關注,一些投資者依據大連夜盤交易情況制訂或調整交易策略,從而使國內夜盤也影響著國際相關市場。市場研究人士表示,目前CM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大豆、豆油等油脂品種在國內夜盤交易時間段內流動性較好,包括產業企業、機構投資者在內的市場參與者愈發傾向于在夜盤時段進行國內外品種間的套利操作。
大商所交易部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交易所還有8個品種未開展夜盤交易,今后,大商所將會根據市場實際需求推出更多夜盤品種,優化夜盤交易機制,為產業客戶避險提供完整的工具,積極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對夜盤交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