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政策是已經出臺,但從鋼鐵行業現狀來看,目前主要的困惑是縮減誰的問題,從指導意見來看,更多的是考慮到環境問題,除江蘇、江西外,淘汰的主要的是京津冀及周邊的省份,但壓縮淘汰的標準是什么,仍然值得探討,像河北地區一些中小鋼廠,盈利能力很強,而且決策靈活,這種企業不應該被淘汰。
分析師認為,指導意見里提到要壓縮鋼鐵產能8000萬噸,假設不新增新產能情況下,目前這8000萬噸也只占總產能的9%都不到,對整個產業規模影響不足。此外,目前鋼鐵行業整體的產能利用率太低,到2012年底,中國鋼鐵產能利用率僅為72%,如果淘汰不當,市場的供需格局就會被打破,引發市場畸形。
有鋼鐵行業資深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趨勢,推動鋼鐵行業大企業兼并小企業的傾向比較明顯,有一部分企業或將被重組或淘汰掉,但對被壓縮的這部分企業如何補償,誰來補償,都是問題,雖然中央財政將安排50億元獎勵資金,但50億對整個鋼鐵行業來說,還是力度不大。
記者從遼寧、北京多地鋼廠了解到,目前企業尚未接到具體的產能壓縮計劃額度,具體縮減原則及縮減對象仍需配套政策支撐。
9月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下發了《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到2017年年底,全省共壓減煉鐵產能6672萬噸、粗鋼產能6726萬噸。據記者了解,這一削減目標已經分解到各區市。
財政部消息稱,中央財政將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重點向污染嚴重的河北省傾斜。這筆資金,將以“以獎代補”的方式,按上述地區預期污染物減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濃度下降比例這三項因素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