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一新的觀點相呼應,南鋼股份年初發布的定增預案顯示,公司擬以不低于2.87元/股,定增不超過15.78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5.29億元,主要用于高效利用煤氣發電項目、板材全流程智能定制配送項目、新材料研究及研發能力提升項目等,都與其主業相關。在產業經濟轉型、全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南鋼股份追加投入并非“一意孤行”,而是從危機上看到了商機。黃一新認為,中國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是離不開鋼鐵產業。無論產業怎么轉型升級,無論經濟怎么調結構,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仍是一個民族的生存之本,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因此,鋼鐵行業還會有春天,而且能賺錢的日子也不會太遠。
不過,黃一新也坦言,鋼鐵產業的現狀不容樂觀,想賺錢,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他表示,南鋼在未來的發展中不僅不會增加生產規模,甚至還會減量。但會通過提升自身產品的品質,成為精品和特殊材料綜合服務商,通過提升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水平來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進行產業鏈延伸,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在提升鋼鐵主業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以節能環保、智能制造、“互聯網+”等作為發展方向,以客戶導向、技術創新、智能化等作為驅動,將公司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以“鋼鐵細分領域的先進材料制造平臺”和“綠色環保、智能產業”為有機整體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除了賺錢,南鋼股份還有一個更大的想法,那就是想做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與引領者。黃一新說,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從節能減排入手。年初的定增投建項目中,最醒目的就是高效利用煤氣發電項目,擬投資13.26億元建一臺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CCPP)。該項目一方面將消化鋼廠富余煤氣,實現減少煤氣外放污染、提升能源二次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提升自發電比例,進而提升盈利能力。據測算,該項目建成后,能效將提高30%至40%,每年能多發電9.8億度,增加收入5個億以上,增加利潤2個億以上。
還有就是做好服務。在定增投建項目中,板材全流程智能定制配送項目就是對現有的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為客戶節省成本。后續,南鋼還有建設智能工廠的計劃,旨在把南鋼的板材生產線打造成全流程的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智能物流配送的生產線。另據介紹,南鋼還在特種鋼方面展開了研究。
在此次調研會上,黃一新還回應了“復星可能拋棄南鋼”的傳言。他說,復星不僅沒有拋棄南鋼的打算,還在南鋼的項目、資金、技術上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之前的股東投票權委托,只是一種財務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