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在上海地區集中性爆發鋼貿行業貸款違約事件之后,引起了行業普遍關注。由于行業利潤持續低下,昔日的暴利行業也轉變為薄利甚至虧損,一度爆出鋼貿商因無力還貸跑路或跳樓的事件。鋼貿貸款由優質資產也轉變為不良資產,屬于信貸高風險行業,比房地產行業貸款更不受銀行青睞。
伴隨著這種現象出現的背后,是受眾人所指的嚴重產能過剩。中國的鋼鐵產能從2004年的4.2億噸迅速升到2012年底的9.7億噸。據估計,中國粗鋼產量2013年產能過剩量超過2億噸。我國也一直淘汰落后產能,但是新增產能速度遠遠大于淘汰落后產能速度,這使得越淘汰越多。不過,今年河北地區實施的環保政策,對淘汰落后產能效果超出預期。不過短期效果難以顯現,鋼鐵行業也別再輕言回暖。
在龐大產能產量背后,是行業利潤大幅下滑,甚至持續虧損。2012年80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5441億元,同比下降4.3%。實現利潤15.8億元,同比下降98.2%,銷售利潤率幾乎為零。
而2013年前11月,鋼鐵行業實現利潤116.8億元,行業利潤率僅0.48%,但看主營業務,每噸鋼利潤僅4.2元。盡管今年三季度,大中型鋼企利潤有所改善,但整體來看,我國鋼鐵行業虧損已經達到難以容忍的程度。
今年上半年,全國86家重點鋼鐵企總負債達3.02萬億元,亦即86家重點鋼企平均每家負債348.8億元,銀行貸款達1.3萬億元。占全部銷售收入的1.67倍,占全部利潤的1327倍,總負債率高達69.47。由于鋼鐵行業特殊性,如果負債率偏高超過80%,風險就已經難以控制。統計86家重點鋼企,其中39家鋼企上半年負債率超過80%,15家鋼企超過90%,更有5家鋼企超過100%。這些數值已經達到近年來的高點。而看明年形勢,鋼鐵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專家認為,2014年我國粗鋼產量或保持2%-3%的增長速度,達到8億噸。現在不僅是鋼貿商,環保以及行業微薄利潤之下,鋼鐵企業資金的困難也在加劇。
今年央行已經發出通知,對于兩高行業貸款有保有壓,就在銀行對于鋼貿商發出近乎停貸的消息后,對于中小鋼企貸款審查也更為嚴格,控制得也更為嚴厲。國家也正從金融方面著手,淘汰落后產能。以后不光只是鋼貿商想獲得銀行貸款難甚至不給于貸款,鋼鐵企業也將面臨從銀行融資的困境。相對于以往,只要保持正常生產,保持一定利潤水平,有一定擔保,就可以從銀行獲得大批貸款的日子來說,或許已經不再重現。今后中小鋼企資金斷裂的風險可能要明顯高于大型鋼企。
2014年鋼鐵行業盈利狀況難以大幅好轉,行業負債率居高或難改善。目前有許多鋼企轉戰其他產業,資金的大量挪用,如果其他產業一斷經營不利,出現虧損,鋼鐵產業資金周轉也將受到較大波及。對于中小鋼鐵企業而言,以往能夠在行業低水平時能夠盈利,一是在保護傘之下,對于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以及農田的占用,周圍環境的破壞與群眾的健康幾乎不付出代價,而大型鋼企噸鋼的環保存本達到100元/噸以上,今后中小鋼企此種競爭的優勢在鋼鐵業環保之下,將逐步改變。從各方面來說,中小鋼企資金鏈可能要比大型鋼企薄弱一些,經受不住持久的折騰,負債加深,而行業遲遲不見春天,可能還未在淘汰落后產能長期任務完成,中途鋼企資金鏈問題首先斷裂。而一斷斷裂,結果就和上海鋼貿商情況如出一轍。所以國家在加速鋼鐵業重組的同時,建立健全的退出機制對于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企業,要徹底實現市場化競爭機制來說顯得尤為突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