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鋼鐵業發展的轉折點,伴隨著我國改革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的變遷,這些事件猶如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反射著人們的思想和鋼鐵行業的變遷。下面筆者將簡要的梳理一下2013年鋼鐵大事件。
環保:2013年,提起環保,我們馬上就會想到大氣污染嚴重,進而想到霧霾天氣來襲,據統計,中國遭遇史上最嚴重霧霾天氣,霧霾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統計顯示,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創52年來之最。對于霧霾等問題,國家采取了多中方針政策,例如,環保部常務會議指出,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不僅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而且破壞生態環境,必須采取嚴格的大氣環境管理措施,在重點控制區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嚴格控制大氣污染物新增量,倒逼產業結構的升級和企業的技術進步,從而推動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會議確定,這次納入特別排放限值的重點控制區,共涉及19個省(區、市)4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主要對象是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業以及燃煤工業鍋爐的新建項目,火電、鋼鐵、石化工業以及燃煤工業鍋爐的現有項目。
十八屆三中全會:備受社會關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于11月12日結束,作為新一輪中央政府決策的綱領性文件,雖僅僅描繪了一個大的方向,但諸多的亮點和看點,例如,我國鋼鐵行業目前面臨著幾座大山需要推倒,一是產能嚴重過剩,二是節能減排,三是需求進入增長幅頂,四是盈利普遍低下。這是制約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發展的幾大攔路虎。三中全會公報篇幅有限,僅僅確定了一些綱領性的大方向,無法在各行各業的微觀處給予具體的展現;因此,對于鋼鐵行業,只能說是中長期的利好;短期鋼市將不會有細節方面的體現,會議后,隨著全社會學習三中全會的活動展開,各部委將陸續出臺一些詳細的實施細則,才能真正的對微觀經濟體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新城鎮化會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會議已經結束,中央要求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以有序實現市民化為首要任務,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目前,《新型城鎮化規劃》的修改重任落責發改委,將盡快修改完畢并發布。對于可能給未來鋼材市場創造大量需求的城鎮化建設,國內鋼鐵行業表現較為平淡。時至今日,國內鋼材市場冬儲現象依舊不明顯,僅有少部分商家在進行常規的補庫操作,尚未出現想象中的“鋼貿因城鎮化推進取得實質性進展而大量囤貨待漲的”行情。同時,年末需求減弱、資金面偏緊也將繼續制約鋼價的反彈,年底國內鋼價延續震蕩盤整行情。
錢荒:在國內鋼市重建庫存的同時,現貨鋼價依然延續弱勢震蕩趨勢,特別是12月份以來,銀行“錢荒”重大利空再現,加上美聯儲開始逐月縮減QE3規模的不期而遇,使得鋼鐵業資金不暢。因為資金原因,商家廠家心態不是很好,國內鋼市即將進入“休市”行情,市場交投陷入低谷,且鋼材冬儲依舊不見啟動,加上年底資金面緊張情況加劇,市場降價套現的操作可能增多,且進口礦等原料成本也在回落,鋼廠資源陸續到貨增強供應壓力,所以年底國內鋼價繼續震蕩趨弱。
鋼企改革:就目前鋼鐵產業發展來看,是到了研究如何放開用行政審批的辦法開展行業管理的時候了,因為,目前鋼鐵產業面臨的外部環境,與過去采用審批管理更有效的時期相比有了很大變化,比如,過去鐵路緊張,企業搞不到運輸車皮,需國家協調,而現在鐵路發展,公路運輸也發展,水運、航運都發展了,已經不是原來的“走后門”都拿不到車皮的時候了。過去,鋼鐵企業基本是以國內資源為主,有鐵礦的地方建設鋼鐵廠,資源配置需要國家協調,而目前國內鐵礦不能滿足需要,要靠進口,有港口、有運輸條件的地方就可以進口鐵礦,對國家配置鐵礦資源的要求已經越來越低。這些都說明,鋼鐵產業已經到了國家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轉變調控機制和行業管理措施的時候了。
仍在采用的審核措施難以有較好效果,也是上面的變化帶來的。在外部條件發生變化后,企業投資者為追求利益,在有較高市場需求拉動的情況下,以投資鋼鐵為主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直接與國家的調控政策相沖突,關鍵是國家沒有在鋼鐵產業發展的各方面條件產生變化時,及時調整行業管理措施和辦法,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局面上的:結果是各地紛紛搞鋼鐵誰也管不了。實質就是現在搞個鋼鐵廠不像原來那樣需要國家來協調各種發展條件了。
綜合來看,2013年或加速了我國鋼鐵市場改革,是我國鋼鐵市場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