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代兵是鍍鋅作業區電氣責任工程師,在鍍鋅產品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畏困難,迎難而上。鋅鋁鎂項目中,在缺少成熟的設備技術情況下,他帶領技術人員完成了鋅鋁鎂設備改造,順利生產出了合格的鋅鋁鎂產品。鍍鋅線感應加熱爐效能低,嚴重制約鍍鋅產能提升,他帶領技術人員攻堅克難,在國內首次采用了混合無功補償技術,成功提升了鍍鋅線感應加熱爐效能,生產線產能得到大幅釋放。該技術成果在國內同類設備應用中屬首例,對國內同類設備的改造具有指導意義。陳代兵的辛勤努力,換來了累累碩果,由他負責的發明專利《連續生產線上板材表面的劃傷分析法》獲得第九屆國際發明展銀獎;由他負責的項目《鍍鋅感應加熱爐效能提升技術攻關》獲得2016年度甘肅省冶金有色工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本人被碳鋼薄板廠授予“2016年廠長特別獎”、被集團公司授予2016年下半年“我身邊的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楊國星是鍍鋅作業區二級及模型責任工程師。2號鍍鋅線產品結構調整后,按原設計生產線無法生產1.6mm以上厚規格產品。面對該困難,楊國星迎難而上,帶領相關人員成功解決了入口焊機1.6mm以上規格產品不能焊接、入出口立式活套底輥頻繁過負荷跳電、1.6mm以上規格鋼卷信息跟蹤傳輸及設定值生成等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成功在2號鍍鋅線上生產出1.8mm、2.0mm規格產品。該改造項目節約了300多萬元的改造費用,改造后與以前相比,運行更穩定、更高效,大大拓寬了2號鍍鋅線產品生產能力,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他因此被授予碳鋼薄板廠“2016年廠長特別獎”、集團公司2015—2016年優秀技術人員榮譽稱號。
魏家平是鍍鋅作業區的一名電氣點檢員。在《鍍鋅清洗段控制優化及清洗質量提升技術攻關》項目完成過程中,他長時間在現場跟蹤觀察,并利用業余時間查看大量資料,面對部分外語資料,他逐個對照翻譯消化理解,擴展自己的思路。經過大量努力后,魏家平終于琢磨出了優化方案。在原有設備的基礎之上,不進行新增投資只做實物改造和控制系統優化,解決了鍍鋅線清洗段原設計中的設備缺陷。該項目獲得第二十四屆酒鋼青工“創新創效”二等獎。他還樂于助人,積極協助其他人員解決難題,他負責的鍍鋅作業區青年揭榜團隊累計創效200萬元以上。年初,他被評為集團公司勞動模范。
這個團隊的其他成員也是收獲滿滿,由電氣協理劉亮先負責的《鍍鋅線出口段自動化程序優化》項目獲得集團公司全員崗位創新創效三等獎;由電氣協理李曉龍負責的《鍍鋅線退火爐燃燒效率提升》項目獲得碳鋼薄板廠全員崗位創新創效三等獎,由電氣點檢林濱負責的《包裝機組設備可靠性技術攻關》項目獲得第二十四屆酒鋼青工“創新創效”三等獎,由電氣點檢蒲玉國負責的《鍍鋅機組卷取機轉矩補償穩定性提升攻關》項目獲得碳鋼薄板廠難題揭榜優秀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有這些收獲,是這個團隊不懈努力的結果。“今后,我們將繼續努力,迎難而上,深入分析瓶頸問題,為生產順行、經營進步打下堅實基礎。”該團隊一名隊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