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苦練成“軋鋼活詞典”
為了提升企業生產水平,京唐公司引進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結構復雜的設備。這些設備全部是英文的操作界面,榮彥明說,為了盡快熟悉設備的使用,他白天參加培訓,晚上總結復習,抽出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隨時隨地捧著相關技術材料進行研讀。
“不會的單詞,隨時用手機查閱,易混的英文縮寫,用笨辦法進行標注。”榮彥明有一本《精軋功能說明書》,厚厚的書上被他寫滿了中文標注、學習心得,還有專家講課的筆記。經過努力學習,他熟記了2000多個熱軋專業單詞,攻克了這些英文操作界面障礙,操作70多個英文按鈕時得心應手。
幾年下來,榮彥明積累了各鋼種的軋制經驗,僅工作學習筆記,他就記錄了20多本。其他同事在遇到相關技術問題時,也會經常向榮彥明咨詢,他已成了軋鋼職工們的“活詞典”。
優質鋼達國內領先水平
近幾年,鋼鐵市場的“冰凍期”已經成為新常態。為適應經濟新常態,各企業競相角逐成材率的攀升,以求提高質量、降低制造成本、提升運營效益。
榮彥明說,馬口鐵被業內稱為“鋼鐵之花”,產品附加值高,板形與板面質量要求嚴格,而1.6毫米馬口鐵基料的軋制是熱軋生產中的難題,產品成材率低一直困擾著京唐公司。榮彥明在軋制馬口鐵基料過程中,通過認真分析鋼材變形過程中,板坯寬度、長度、厚度的應力及溫度變化,使成材率由60%提升到97.5%以上。
在榮彥明的帶動下,京唐公司熱軋產品成材率顯著提高,不僅為企業增加效益1260萬元,還使產線制造成本降低到178元每噸,達到國內鋼廠領先水平。
與企業同甘苦屢獲殊榮
經過這五年的努力,榮彥明獲得了不少榮譽。他軋制的產品填補了多個國內空白。他本人也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國企楷模·北京榜樣”十大人物之一,首鋼“最美青工”“首鋼之星”等多個榮譽稱號。
此外,在榮彥明的帶領下,這個有20名職工,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精軋班組,攜手并進、同心協力,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近年來,榮彥明和同事們幾乎包攬了北京市軋鋼工比賽的前三名,他的4名徒弟個個都成為了軋鋼能手。這個班組先后榮獲了北京市、全國冶金行業“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