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中升新?
鋼鐵產業通過新技術改造提升,打造以智能制造、循環經濟為核心、具有極強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的新動能。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以新技術、新工藝實施改造和裝備升級,打造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示范工程,成為全國重要的結構鋼和特殊鋼生產基地、質量效益型發展模式典范工廠。
日照基地以混改為動力,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特色,成為尖端品種、高端品牌的代表,智能制造企業的示范。
永鋒淄博加快推進重點工序配套,填平補齊工藝裝備短板,充分發揮國有民營混合優勢,打造區域高強度建材生產基地
濟鋼盤活鋼鐵產能資源,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機制實現高起點,市場化運作,成為鋼鐵產能市場化整合配置的范例。
金融產業建設山鋼集團投資平臺、融資平臺、產融協同平臺,成為山鋼集團重要的利潤來源,成為產融結合的典范。
山鋼金控、財務公司、魯銀投資業務要互有側重,實現協同發展,共拓山鋼集團金融產業大格局
其他產業在堅持“祛劣避害”的前提下,通過改善效益構成、積淀價值貢獻,積極探索新舊動能轉換新思路和實施新路徑。
怎樣無中生有?
濟鋼產能調整是山鋼集團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新起點上的重要標志。濟鋼產業園的建設要以政府為主導,以智能制造和現代物流產業為主題,打造“四新”產業集群,將濟鋼發展成為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標桿、新舊動能轉換的典范,再造一個“新濟鋼”。
鋼結構建筑以規劃引導、資金支持、政府政策協調、產業協同、廣泛合作為主要路徑,推動萊鋼集團由綜合類平臺公司轉型鋼結構建筑為核心產業的專業化公司。內部配置優勢資源,外部充分發揮周緒紅院士工作站平臺作用,加快國內外市場布局,勇扛國內鋼結構建筑發展的大旗,著力培育山鋼鋼結構產業品牌競爭力。
信息技術產業堅持內外市場驅動,聚焦中高端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服務、智能裝備制造三大業務板塊,成為智能制造技術孵化器、大數據整合平臺,為山鋼集團實現產業智慧化、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信息化支撐。
怎么勇立潮頭?
建立集團智庫。推進以專家顧問為核心成員的智庫建設,強化政策分析、戰略研究、產業研究、投融資分析、資本運作等研究工作,為集團公司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重構科技創新體系。推進成立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委員會。外部與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重慶大學,中國冶金規劃設計院,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合作,形成“三校一院一公司”科技平臺,擴大建設院士工作站。內部形成山鋼研究院、各產業公司技術中心“一院多中心”的研發管理和運作體系。
加大研發力度。集聚內外部智力資源,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形成山鋼獨有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打造市場競爭差異化優勢,形成產學研用帶動轉型發展的典范。
未來,山鋼將以創新為驅動,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產權制度改革、規范公司治理、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構建大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