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山東濟南環境的大事不少,濟鋼搬遷、環保督察、“2+26”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等給濟南帶來了更多的藍天白云。
據濟南市統計局副局長崔瑞寧介紹,自今年7月8日全面關停以來,濟鋼產值增速已由上半年的24.8%轉為前三季度下降17%,對規模以上工業累計總產值的影響,由上半年的向上拉動1個百分點轉為前三季度的向下拉動0.66個百分點,三個月直接減少產值70億元。
由于濟鋼產業鏈較長,其停產對全市的影響是綜合性的,不僅對工業產生直接影響,今后也將逐步傳導至上下游配套協作企業,以及物流、批發、進出口等相關產業,影響也會逐步釋放、延伸,這種影響既是跨行業的,也將是長期的。
而進入八九月份,治理“小散亂污”企業、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等因素影響程度進一步擴大,關停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由8月份的55家擴大到74家。“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八九月份,關停的74家工業企業影響產值28.1億元。”崔瑞寧說。
進入四季度后,濟南的經濟可能還會因為大氣污染的治理放慢腳步。崔瑞寧表示,“2+26”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開始啟動,采暖季水泥、鑄造、煉鐵等八大行業將會實施調控和錯峰生產,部分企業還會出現停產限產;建筑工地的停工,也將對投資項目、建筑業企業、房地產企業等造成一定影響。
“根據初步評估,涉及錯峰生產的5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月將影響產值約45.7億元。”崔瑞寧說。
“加強環保整治對濟南經濟運行造成一定影響,這反映出有些行業有些企業還不適應綠色發展理念的需要。”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劉勤表示,濟南也將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畫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等號,加大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力度,增強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