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鋼集團公司2014年科技工作目標
1.研發經費投入達到主營業務收入的1.0%以上;
2.2014年選擇技術環境較好的1—2家單位開展“工程師負責制”試點工作;
3.集團公司各產業56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攻關目標完成率達到80%以上;
4.獲得政府部門認定、批復的科研平臺2項以上,組織建立技術創新聯盟2個,“四新”技術應用數量50項以上;
5.集團公司有10人以上進入甘肅省領軍人才專家庫,力爭晉升正高級工程師5名以上;
6.專利受理量200項以上,科技成果獎勵25項以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給困境中求生存的鋼企啟發與借鑒。2014年是酒鋼應對市場嚴峻考驗和企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集團公司如何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的巨大能量?如何圍繞企業保盈利、保增長、謀發展這條主線,竭力構筑科技興企的強大支撐?近日,記者專訪了集團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阮強。
【盤點2013】
科技成果亮點多
記者:回顧剛剛過去的2013年,集團公司科技工作在逆境中取得了哪些成績?產生了哪些值得一提的“閃光點”?
阮強:201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集團公司召開了科技工作會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將科技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層面,抓細、抓實、抓成效,可謂下了大功夫。其中不乏一些工作亮點:全年開發和批量生產鋼材新產品16.24萬噸,非鋼材產品開發生產量22萬噸;出臺了集團公司科技創新體系策劃方案,制訂了20余項科技管理制度,完成了科技政策法規匯編,科技創新的基礎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集團公司科技成果數量顯著增加,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態勢。自1958年建廠以來,酒鋼50余年產生的專利僅有50余項,平均一年只有1項,而僅在2013年,集團公司提交專利申請207項、取得專利受理184項,分別較2012年增加88項、97項;向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冶金有色工業協會、嘉峪關市科技局申報參評成果52項,已取得行業協會獎勵34項,較2012年增加9項;集團公司“鈦帶材熱軋及冷軋技術開發”獲得2013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奮戰2014】
“科技強企”使命重大
記者:當前,鋼鐵行業形勢依然嚴峻。2014年,結合酒鋼面臨的壓力與挑戰,集團公司科技工作確立了怎樣的思路和計劃?
阮強:新的形勢賦予了科技工作新任務和新使命。面對前進中的困難與挑戰,我們應該認識到行業技術進步、市場競爭加劇給企業帶來的挑戰,認識到在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識到建設創新驅動型企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必須牢固樹立“科技強企”理念,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內生動力,確保集團公司的創新驅動戰略有效推進,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科技工作是個厚積薄發、承接延續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亦不能“朝三暮四”。2014年,集團公司科技工作將充分體現各產業特點和技術發展方向,立足當前實際強化技術改進效果,著眼未來發展提升研究開發水平,確立了科技項目、技術經濟指標攻關、人才培養、科研平臺建設等8項計劃。其中,今年將按照3年收回投資、費用計入各分子公司當期生產成本的立項原則,由各分子公司組織制訂2014年技術改進項目計劃。2014年第一批具備立項條件的技術改進項目177項,由各分子公司列入本單位年度科技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這也就意味著,今年,科技項目資金不再是“唐僧肉”,要通過“項目承包制”,讓各分子公司感受到“花自己的錢”的緊迫感,以此調動其投入科技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每一個科技項目都取得實效。
【創新驅動】
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記者:圍繞上述的工作思路和計劃,2014年,集團公司將采取哪些重點措施全面助推科技工作,凸顯“科技支撐發展”的現實意義?
阮強:2013年,集團公司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專利、論文等科技成果只是對外的“面子”,“面子”為企業增彩固然重要,但今年我們更要注重“里子”。依托技術創新驅動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為其尋找新的效益增長點,應對當前嚴峻市場形勢的有效途徑,這就是當前酒鋼需要加強的“里子”。
針對2014年科技計劃的“落地”,集團公司技術中心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全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其中,重點要堅持“兩條腿走路”。針對研發工作,要在已有專職研發隊伍基礎上,通過吸納科研素質高、現場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扭轉研發力量不足和研發水平低下的局面;針對現場技術工作,發揮技術人員的能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逐步推行“工程師負責制”,特別是讓現場技術人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狀態發生轉變,使其潛心研究、專心技術工作;力爭憑借技術創新在一些領域形成和取得競爭優勢。
此外,2014年還要重點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實現突破,真正做到“吃干榨凈”,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在中高端鋼鐵產品開發、低成本電解鋁冶煉等領域,實現原創性重大突破,真正實現科技支撐發展,創新驅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