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煤炭智能綠色開采與生態建設是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的必由之路。”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近期召開的煤炭智能綠色開采與生態建設論壇上指出,推動煤炭智能綠色開采與生態建設必須要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引導煤炭綠色開采
對于煤炭行業而言,煤炭智能開采與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智能化、無人化、安全化開采也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據有關人士介紹,從上世紀開始我國就在智能化、機械化采煤上開展探索,但由于長期以來過度依賴人工的開采方式,加之技術限制,制約了智能化、機械化開采方式的推進。
在智能化開采上,我國煤炭行業將提升開發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研發高效建井和快速掘井、智能化工作面、特殊煤層高回收率開采、煤炭地下氣化、煤系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技術,重點煤礦區基本實現工作面無人化,全國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國煤炭行業仍需努力。
目前全國有20余家煤礦進行了智
能化開采技術嘗試,建成了以大柳塔、紅柳林煤礦為代表的一批千萬噸級礦井群,和以錦界、黃陵二號井為代表的一批數字礦山和智能化開采工作面,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入國際先進水平行列。記者從陜煤集團了解到,2014年5月,黃陵一號煤礦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地面遠程操控采煤,真正實現了“無人開采”常態化,填補了我國煤礦綜采工作面智能化無人開采的空白。
“煤炭行業的重點任務是無害化開采技術創新、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創新。”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去年印發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中對煤炭行業技術創新重點的界定,兩個重點任務聚焦煤炭產業鏈的生產端和消費端,即生產端要無害化開采,消費端要清潔高效利用。
2030年實現智能化開采,重點煤礦區基本實現工作面無人化,全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
積極開展科技攻關
以傳統方式開采煤炭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業內人士認為,煤
炭綠色開采的核心是安全高效開采,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利用率。據王顯政介紹,我國以煤礦保水開采、充填開采為主的綠色開采技術得到普遍推廣,礦井水利用率達到70.6%,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64.2%,大中型煤礦原煤生產綜合能耗、生產電耗分別達到11.82千克標準煤/噸、20.4千瓦時/噸。
“要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王顯政表示,要以礦區環境遙感監測、采動損傷監測與控制,區域性開采沉陷與生態演變精準監測,礦區地貌、土壤、植被、水體,采煤擾動區生態修復建設等技術為重點,開展科技攻關,加快建設礦區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總結經驗,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礦區土地整治與修復技術;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實現科研成果與市場緊密結合,推動礦區綠色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按照國家規劃,“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科技貢獻率要達到60%。在“十三五”煤炭科技發展主攻方向上,我國將重點在煤炭資源開發、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開展理論研究工作,為煤炭資源大規模綠色開采和清潔高效利用提供基礎支撐。
引導煤炭綠色開采
對于煤炭行業而言,煤炭智能開采與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智能化、無人化、安全化開采也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據有關人士介紹,從上世紀開始我國就在智能化、機械化采煤上開展探索,但由于長期以來過度依賴人工的開采方式,加之技術限制,制約了智能化、機械化開采方式的推進。
在智能化開采上,我國煤炭行業將提升開發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研發高效建井和快速掘井、智能化工作面、特殊煤層高回收率開采、煤炭地下氣化、煤系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技術,重點煤礦區基本實現工作面無人化,全國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國煤炭行業仍需努力。
目前全國有20余家煤礦進行了智
能化開采技術嘗試,建成了以大柳塔、紅柳林煤礦為代表的一批千萬噸級礦井群,和以錦界、黃陵二號井為代表的一批數字礦山和智能化開采工作面,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入國際先進水平行列。記者從陜煤集團了解到,2014年5月,黃陵一號煤礦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地面遠程操控采煤,真正實現了“無人開采”常態化,填補了我國煤礦綜采工作面智能化無人開采的空白。
“煤炭行業的重點任務是無害化開采技術創新、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創新。”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去年印發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中對煤炭行業技術創新重點的界定,兩個重點任務聚焦煤炭產業鏈的生產端和消費端,即生產端要無害化開采,消費端要清潔高效利用。
2030年實現智能化開采,重點煤礦區基本實現工作面無人化,全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
積極開展科技攻關
以傳統方式開采煤炭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業內人士認為,煤
炭綠色開采的核心是安全高效開采,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利用率。據王顯政介紹,我國以煤礦保水開采、充填開采為主的綠色開采技術得到普遍推廣,礦井水利用率達到70.6%,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64.2%,大中型煤礦原煤生產綜合能耗、生產電耗分別達到11.82千克標準煤/噸、20.4千瓦時/噸。
“要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王顯政表示,要以礦區環境遙感監測、采動損傷監測與控制,區域性開采沉陷與生態演變精準監測,礦區地貌、土壤、植被、水體,采煤擾動區生態修復建設等技術為重點,開展科技攻關,加快建設礦區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總結經驗,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礦區土地整治與修復技術;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實現科研成果與市場緊密結合,推動礦區綠色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按照國家規劃,“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科技貢獻率要達到60%。在“十三五”煤炭科技發展主攻方向上,我國將重點在煤炭資源開發、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開展理論研究工作,為煤炭資源大規模綠色開采和清潔高效利用提供基礎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