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此前預料的一樣,2013年我國傳統的“鋼材冬儲”現象繼續被淡化、消失;也許很多人在分析原因的時候,一貫的還會認為是“資金緊張、后市預期不足”等原因。筆者倒是在此基礎上有一點不同的看法。
從慣例來看,今冬商家對春節后的2014年會有較好的預期,因為一方面在深化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的整體背景下,2013年的鋼材需求其實十分可觀,而2014年國人對經濟增速的態度是不會低于今年,因此,總體需求預期其實不差;另外一個方面,2013年搞得轟轟烈烈的環境污染治理、落后產能淘汰等動作,在年底極大的影響了鋼鐵實際產量;毋庸置疑,在2014年這塊的力度還會明顯加強,屆時估計對產量的影響還將持續。因此,供求方面的擔憂反而會比去年同期要低上不少。
但是為什么今年的鋼材冬儲還會繼續淡化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
傳統的“鋼材冬儲”已經不適應當下鋼市運行規律
所謂“鋼材冬儲”,支撐商家的動力無非就是囤貨待漲,賭趨勢性行情出現。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供求矛盾突出,鋼價運行已經很少出現長期性的單邊行情走勢;在供求關系多變、金融資本干預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下,現階段的鋼市運行多以抓短期行情為主。因此,傳統的囤貨待漲,基本上很難獲得足夠的收益,甚至一著不慎還會虧得一塌糊涂,這個現象在近兩年來得到了強有力的驗證。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的鋼貿商不愿意、也不敢去賭行情。
行業內“錢荒”大幅限制冬儲規模
之所以現如今的鋼材冬儲被淡化,那是因為參與的人大幅度的減少;即便對春節后預期不錯,但也幾乎難以形成規模化冬儲,多數鋼貿商可以說是出于無奈。春節前的資金面一直較為緊張,特別是鋼貿商非但是貸款、融資成本很高,貸款的難度依舊很大;在鋼鐵行業盈利低迷的階段,銀行不可能輕易降低鋼貿貸款門檻的,加上2013年整體行情較差,鋼貿業回籠資金十分有限,因此,除少數大戶庫存尚可之外,多數二三線鋼貿商迫于手中無“糧”,不得不放棄節前的這波抄底囤貨行情。
中國鋼鐵現貨網分析師調查發現,多數鋼貿商以自有資金在抄底,所以規模十分有限;缺少資金的參與,這也是造成如此罕見低價位階段冬儲淡化怪相的原因之一。
連續的春季預期爽約使市場“避險”意識增強
在最近的2~3年時間里,幾乎都出現過春節前市場預期強烈,比如2010年保障房建設預期、2011年的重大工程項目預期、2012年的新城鎮化戰略預期等,都促使節前市場出現一定規模的冬儲囤貨現象,但連續數次春季行情爽約、鋼價在春節后快速回落、或者回升幅度不足,致使大批的囤貨商家遭遇“滑鐵盧”,已經使得市場對春節囤貨逐漸形成了一定的“避險”心理,特別是實力相對不足的中小鋼貿企業,寧愿輕倉、丟失存在的節后行情,也不敢豪賭。
因此,在資金壓力增大、需求預期相對一般、商家“賭行情”意識薄弱,加上對市場的判斷更加的理性務實,因此,預計未來鋼材市場的發展,類似“鋼材冬儲”賭長期行情的操作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