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著力推進冶金、電力、化工、建材、焦化等傳統產業實施綠色化改造,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促進全省工業綠色轉型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環保標準與產業政策相結合。強化資源能源和環境硬約束,推進傳統行業實施環保提標改造,減少污染物排放。強化源頭控制,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積極化解鋼鐵、火力發電行業過剩產能,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
(二)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健全政策標準體系,引導傳統行業企業實施綠色制造技術改造,開展秋冬季錯峰生產,提高企業綠色發展水平。
(三)堅持試點引領和全面推進相結合。充分發揮試點示范的帶動作用,培育壯大一批綠色園區、綠色企業和綠色設計產品,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升全省工業綠色發展水平。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省萬元GDP能耗下降15%,規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全省能耗增量3010萬噸標準煤,重點工業產品的能源單耗指標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全省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冶煉渣等固廢綜合利用量達到1.3億噸,全省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
四、重點任務
(一)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以示范試點為抓手,在傳統產業開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創建,培育綠色設計產品,加大以清潔生產為重點的綠色改造力度,提高傳統產業綠色化水平。
1. 推進綠色園區建設。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園區的要求,選擇以產品制造或能源供給為主要功能的工業園區,開展綠色園區建設工作。鼓勵綠色園區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推進園區完善產業鏈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廢棄物及污染物排放強度,打造園區升級版。選擇一批基礎設施完善、綠色水平高、工業基礎好的工業園區,在資源配置、發展規劃、資金信貸、政策機制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從嚴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把好企業和項目準入關,加快園區入園企業實施以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為重點的綠色技術改造,推動園區內企業開發綠色設計產品、創建綠色工廠、建設綠色供應鏈,實現園區整體的綠色發展。
2. 推進綠色工廠建設。按照用地集約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則,在我省化工、焦化、機械、汽車、食品、醫藥、建材、有色等傳統行業選擇一批工藝技術裝備先進、產品市場較好、基礎工作扎實的企業,開展綠色工廠創建活動,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結合國家大氣、水體、土壤污染治理政策機遇以及環保新標準的貫徹落實,推進企業實施以清潔生產為重點的環保提標改造,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企業完善工藝技術路線和布局,研發綠色設計產品,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采用先進適用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加大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實現工廠綠色發展。
3. 培育綠色設計產品。根據生態設計產品評價規范國家標準和全國工業綠色產品推進聯盟發布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系列團體標準,規范與培育一批綠色設計產品。推進企業開展以生態設計、環境設計為核心的綠色設計,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統籌考慮產品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各環節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實現產品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結合“綠色工廠”創建活動,從源頭推進產品綠色化。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健全產品可溯源系統,完善再生資源回收與處理體系。根據我省現有產品現狀以及國家綠色產品認定標準體系制定與執行情況,開展綠色產品創建活動。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為主線,立足“雙控”目標,突出重點行業、重點用能企業、重大節能改造項目,強化標準倒逼作用,推動傳統行業節能降耗。
1. 推進重點行業能效提升。研究制定高耗能行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選擇電力、鋼鐵、水泥、焦化、有色等高耗能行業,從單位產品能耗領先企業中遴選領跑者,鼓勵全行業以能效領跑企業為目標開展能效對標達標活動,形成推動行業整體能效水平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建立完善節能標準化長效機制,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標準制定(修訂)工作,進一步強化能耗限額等強制性節能標準的貫徹實施。
2. 強化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根據用能企業年綜合能源消費量,確定納入“百千萬”行動實施范圍的重點用能企業名單,分解下達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抓好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評價考核,落實目標責任。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鼓勵企業建設能源管理體系,加強能源計量統計。推動重點用能企業加強用能管理,促進節能管理持續改進,節能技術持續進步,能效指標持續提升。
3. 加強源頭節能調控監管。進一步提升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大數據技術與節能降耗融合發展,提升工業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落實國家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推廣建設工作方案要求,推進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嚴格節能審查,新建高耗能項目能效水平要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新增用能設備要達到一級能效水平,切實提高新上項目能效水平,從源頭控制能源消費增量。強化節能監察執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能行為。
4. 推進節能重點工程建設。推廣應用燃煤鍋爐節能改造、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等先進適用節能技術,引導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抓好重大項目儲備,積極引導重點用能單位采用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產品實施節能改造提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及時跟蹤重大項目進展情況,確保按期完工實現預期節能效益。加快實施3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節能改造,分解各市燃煤電廠年度節能改造目標任務,推動煤電機組供電煤耗持續降低,努力實現減排和降耗雙贏。
5. 健全市場化節能機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勵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結合用能企業實際情況,實施差別化節能改造服務,帶動形成技術研發、產品和裝備制造、工程設計和咨詢服務一體化的節能服務產業鏈條。落實電解鋁水泥鋼鐵等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政策,組織做好相關能耗核查。探索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強節能服務機構監管,規范節能服務市場,培育一批節能量審核、能源審計、能耗監測等第三方機構。
(三)推進資源綜合利用
以煤炭、電力、鋼鐵、有色等傳統行業排放的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為重點,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促進傳統行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
1. 推進煤矸石綜合利用。推進煤矸石發電、生產燒結磚、水泥等利廢建材和筑基鋪路的規模化利用,提高煤矸石在生產日用瓷、工業用瓷、耐火材料、高嶺土、莫來石等高附加值產品中的應用比例。對煤矸石生產增白和超細高嶺土、聚合氯化鋁、氧化鋁、白炭黑、無機復合肥等高值利用技術,加快工業推廣應用的經濟性和技術性研究。鼓勵煤矸石用于采空區回填、土地復墾、沉陷區治理,鼓勵煤炭企業研發適合不同地質條件和礦井開拓方式的井下充填置換煤技術并推廣應用。
2. 推進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推進粉煤灰生產加氣混凝土制品、蒸壓磚、陶粒等建材,推廣應用粉煤灰生產高鋁耐火磚、家具板材、無機纖維、硅鈣板、保溫材料等技術。搭建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交流平臺,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研發中心,促進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工業產業化應用,推動煤電基地將粉煤灰用于煤礦井下防治煤自燃、防治水患安全工程,鼓勵粉煤灰復墾、回填造地和生態利用。從源頭控制脫硫石膏的質量,大力推進脫硫石膏生產水泥緩凝劑、高強石膏粉、紙面石膏板、噴涂石膏等產品,研發余熱余壓對脫硫石膏進行烘干、煅燒的先進工藝技術,支持脫硫石膏生產石膏砌塊、干混砂漿。
3. 推進冶煉渣綜合利用。鼓勵高爐渣和轉爐鋼渣生產水泥、混凝土摻合料、超細粉、砌墻磚、路基料等建筑材料,推廣冶金企業含鐵塵泥、尾礦資源化利用技術。鼓勵企業加快引進和推廣鎂渣綜合利用技術,擴大鎂渣在水泥熟料、制磚、砌塊等利廢建材和筑基鋪路等用途的利用規模。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技術研發力量與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推進固廢綜合利用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積極研究和開拓新的鎂渣綜合利用技術和工藝,開發新的鎂渣建筑材料制品、復合肥添加劑、型煤粘結劑等產品。鼓勵鎂渣改性生產微晶玻璃,將鎂渣作為復合肥添加劑替代白云石粉。
五、保障措施
(一)支持項目建設。推進綠色制造推廣工程項目建設,支持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積極申報工信部綠色制造專項和示范支持,對列入工信部綠色制造名單的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實施獎勵。鼓勵產業基金、綠色金融、綠色信貸支持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項目建設。
(二)強化考核機制。搭建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節能目標、資源綜合利用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合理分解下達各市年度目標任務,強化各市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評價。各市要進一步分解細化節能雙控目標、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目標任務,加強監控預警,推進目標責任落實,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完成。
(三)推進技術創新。推進實施綠色化改造的傳統行業企業,針對綠色改造項目、綠色產品改進中的難點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開展技術攻關,支持綠色工廠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建立重點實驗室,打造綠色發展技術創新平臺,引導行業綠色化改造,加快綠色技術產業化應用。
(四)加大宣傳力度。組織開展多元化的宣傳教育,采用多種形式宣傳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傳播綠色理念。充分發揮媒體、綠色公益組織、行業協會等積極作用,加強輿論宣傳,倡導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實施綠色化改造的積極性,為工業綠色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