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市場經濟動能減弱疊加負利率環境下,具備較高收益和穩健屬性的中國債券“這邊風景獨好”,外資進場明顯提速。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在我國銀行間債市凈買入債券1108億元,環比大增59%,繼7月之后重新突破千億元關口,前三季度凈買入額逾8000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總和。
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持倉中國債券規模一舉沖上2萬億關口,達21168.27億元,為外資連續第10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高收益率吸引外資大舉買入
外資再度釋放對中國債券的熱情,最主要原因仍是收益率利差的魅力。
“今年在美國降息及其預期的推動下,全球一些主要國家紛紛邁入降息行列。美國經過兩次降息后,中美利差仍處于歷史高位,其中9月份,中美10年期債券收益率利差保持在120個基點以上。”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劉敏表示。
在國盛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劉郁看來,中美利差超過100個基點,且風險相當低,中國債券對外資機構來說相當具有吸引力。
站在全球角度,越來越多的國家深陷負利率泥淖,以歐洲國家為代表的全球負利率國債規模超過2016年,占全球國債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
“在此背景下,全球投資者尋求投資回報的難度倍增,而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能保持在3%以上,使得外資加碼中國債券更加順理成章。”銀葉投資固收部總監黎至峰告訴記者。
在境外投資者的“購物車”里,中國國債仍是首選。中央結算公司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1.24萬億元人民幣,當月增持量532.5億元,創13個月以來新高。
另一方面,全球掀起貨幣政策寬松潮,中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仍“以我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全球市場對于中國貨幣政策的信心,從而進一步增持人民幣資產。
在債市影響力將提升
人民幣匯率當然是影響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人民幣對美元在經過7月、8月連續下跌后,9月出現反彈跡象。9月外資凈買入中國債券量重返千億元規模,側面反映出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釋放。黎至峰表示,9月人民幣匯率持續站穩于7.2附近,但實際上匯率跌幅自“破7”后已經擴大,國內債券價格在外幣結算時相較以往更為便宜。
當前,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跑步”進入中國債市,而且“跑道”也更加寬闊。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興業研究海外分析師劉揚表示,此舉使得外資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能夠更加靈活,長期來看將溫和刺激外資增配。
投資便利性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外資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度。自9月25日起,投資者可通過彭博ALLQ頁面查看債券通報價機構的全量指示性報價信息,此舉有助于提升市場透明度,提高境外投資者的價格發現能力。
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市場研究處表示,隨著中國債市國際化進程提速,外資有望成為國內債市尤其是利率債市場的增持主力。
“未來如果中國債券能夠持續吸引外資增持,那么外資在債券市場的影響或將與股票看齊。”劉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