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在今年的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一律沒有涉及強制性錯峰生產、大范圍停工停產等要求,堅決反對“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嚴格依法依規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
有網民認為,相關部門在治理秋冬季大氣污染時,強調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堅決反對為了冬季清潔取暖而搞“一刀切”,更加強化依法依規,突出科學施策,這符合因地制宜、多元施策的改革原則,凸顯了維護群眾利益的民本意識,值得點贊。
每年進入秋冬季,因為供暖的需要,大氣污染會進入一個相對嚴重的階段。“治理大氣污染是好事,有益于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有益于社會的健康發展,但要考慮人們的正常生活需求。”網民“盛大”表示。“‘一刀切’的做法不但不利于解決問題,反而會制造新問題,帶來新負擔。”網民“二軍”補充道。
網民“金雨紅”認為,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禁止“一刀切”,體現了管理部門和企業依法治污、精準治污、科學治污的科學理念和豐富實踐,其積極效果值得期待。
網民“鹿守恒”建議,在整治過程中,對企業要區別對待。對手續齊全、環保設施齊備、排放達標的企業,不要影響其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對于環保設施運轉不正常、排放不達標的,相關部門要求企業進行停產整改。待到整改到位后,企業報請相關檢查驗收,若檢測數據達標,可立即恢復生產。
網民“丁政”表示,污染問題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治理也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因此,治理大氣污染任重道遠,很多治理措施不可能立竿見影,工作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有所作為,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切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