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安排,15日起,深交所將開始受理創業板在審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并購重組申請。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步入實操階段,中介機構既要比拼速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申報,更要重視質量,切實擔負起資本市場“看門人”責任。
沖刺申報 券商周末無休
深交所明確,6月15日至6月29日(共10個工作日),深交所接收證監會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并購重組在審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6月30日起,深交所開始接收新申報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截至6月11日,深交所創業板申請IPO企業約200家,審核狀態包括預先披露更新、已通過發審會、已受理、已反饋等。這些企業需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申請。
不少機構早有準備。某中小投行人士透露,新證券法審議通過后,有些機構就已開始儲備創業板相關項目,并對部分符合條件的項目提前進場開展盡職調查,創業板申報通道開啟后,即可提交項目申報材料。
對于相關審核工作的銜接,深交所已予以明確。比如,對于證監會審核過程中已通過初審會但尚未經發審委審核通過的,將依據證監會的受理順序和審核成果接續審核,初審會意見已落實的,安排創業板上市委員會會議審議;初審會意見未落實的,落實后本所安排審核會議和上市委會議審議。對于證監會已受理尚未出具反饋意見的,所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發出首輪問詢。
從嚴審核 拼速度更要高質量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中介機構人士反復強調,注冊制不等于不審核??苿摪逶圏c已經讓市場明顯體會到從嚴審核、更為市場化的審核是主基調。創業板注冊制下,市場主體同樣面臨從嚴監管。
“注冊制下的中介機構責任最大的轉變在于作用的突出和結果的責任化。”某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有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周五晚新規落地后,就開始加班加點準備創業板項目。注冊制要求做到“發行人講清楚、中介機構審清楚、監管部門問清楚、投資者想清楚”,中介機構要真正成為資本市場“看門人”。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是注冊制下問詢的重要方面,也是中介機構準備的重點。
監管部門強調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營造市場誠信生態。證監會強調,將按照證券法、《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關于對違法失信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的有關規定,及時把相關主體的違法失信信息納入證券市場誠信檔案,接受社會公眾查詢,開展嚴重違法失信專項公示,并推送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此外,深交所表示,通過發行定價約束機制壓實市場主體責任,包括優化完善跟投機制,設置限售期引導網下投資者審慎報價,強化對發行人、中介機構等市場主體的日常監管等。
穩中求進 存量市場改革開啟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券商人士說,從在審企業申報就可以看出,創業板改革與科創板有很大不同,創業板有大量存量上市公司和在審企業,為改革增加了難度。
安信證券分析師陳果說,與增量改革相比,存量改革涉及現有上市公司和板塊的融資、交易、監管,以改革推動破解當前創業板與深主板、中小板之間同質化等問題,影響更為深遠。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沈盼認為,創業板注冊制是資本市場從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突破,是資本要素市場化的著力點,戰略定位極高。繼科創板注冊制成功落地后,以增量改革促存量制度調整成為重點任務,而創業板注冊制是存量改革的先鋒隊。隨著創業板注冊制的成功落地,注冊制可能推廣至中小板和主板,實現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平穩過渡,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暢通資本要素市場化機制。(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