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知名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的最新預測報告顯示,德國經濟在今年上半年出現顯著萎縮后,下半年將逐步復蘇。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復蘇進程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第一季度,受停工停產等疫情限制措施影響,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滑2.2%,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季降幅。伊弗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蒂莫·沃爾默斯豪澤預計,第二季度德國經濟還將繼續下滑。
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經濟學家蒂斯·彼得森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3月和4月,德國經濟經歷了“二戰后最嚴重的經濟萎縮”,工業生產、出口和工業新訂單均大幅下降,國際貿易萎縮給依賴出口的德國經濟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
之后,隨著復工復產等經濟活動逐步“解凍”,德國經濟開始復蘇。5月和6月伊弗商業景氣指數顯著改善。與此同時,德國政府公布的經濟刺激方案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德國政府6月初就總計13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達成一致。該方案包括降低增值稅、增加地方政府開支、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扶持、延長對嚴重受創行業的援助期限,以及投資可再生能源、量子計算和數字化行業等措施。
彼得森說:“經濟活動參與者似乎已慢慢從第一波疫情沖擊中恢復。”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專家羅爾夫·比爾克勒也表示,德國政府推出的財政措施有助于消費者信心回升。
但他們同時指出,未來幾個月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彼得森表示,今年下半年德國經濟能否持續復蘇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不再出現導致停工停產的大量新增感染病例,二是德國以外,尤其是德國重要出口伙伴國的經濟同樣不斷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