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歷經20年風雨的企業初步完成了產業轉型升級,以新面貌踏上了發展新征程。
成績的取得源于該中心牢牢抓住當前鞍鋼集團礦產資源事業大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用三項制度改革這把“利斧”劈開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阻礙,全面增強了自主經營活力,激發了職工干事創業熱情,實現了企業發展戰略、組織體系、產業結構全面升級,礦用汽車、工程機械、綜合保產、管道制造、精密檢測五大特色主營業務全面拓展,技術優勢進一步凸現,檢修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值延伸,向著打造國內領先的礦用設備檢修綜合服務商的目標不斷邁進。
“誰有能力誰上”讓有為者有位
今年2月15日,該中心職工葉占民通過公開競聘簽訂了復合管事業部契約化經營責任書,成為該中心首個以工人身份去行政化的事業部契約化承包責任人。葉占民帶領事業部團隊奮戰6個月,該事業部的各項指標實現大幅提升,產值達到2623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0%。
該中心在人才選拔上破除“鐵交椅”,實施“競爭上崗、末位調整”制度,打破身份學歷限制、打破晉升臺階界限、打破論資排輩的怪圈,真正實現“誰有能力誰上”。
從機關部室管理者、事業部經營者到生產操作崗位職工、勞務人員,該中心堅持全員樹牢“契約精神”。對新興產業的復合管事業部全部放開經營者限制,設定連續三年產值大幅增長的業績指標,探索實施揭榜掛帥制,只看業績、不看過程,并掛鉤實施5萬元的風險抵押;對機關部室管理者和其他5個事業部經營者有條件放開限制,簽訂業績責任書,按年度收入的15%進行獎罰。
“如果沒有打破干部工人的身份限制,我不可能從一線工人走上管理崗位。”葉占民感慨地說。在新的崗位上,他率領復合管事業部對內為鞍鋼礦業公司選礦單位制定了產品設計、定制、安裝、維護在內的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運維一站式解決方案;對外主打性價比優勢,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產品品種和性能定位,新產品成功打入本溪、遼陽等外部市場,實現了效益最大化。職工們對素質高、技術強、有能力的葉占民佩服有加,更從他身上看到自身上升的空間。
素質高、技術強、有能力,已成為鞍鋼礦業設備檢修協力中心職工參與競爭、贏得競爭的“風向標”。各機關部室管理者和事業部經營者獲聘后,累計優化定員22%、壓減崗位6.5%、取消班組5%,并向下逐級選聘管理技術人員和生產操作崗位人員,組建各級靈活高效的戰斗團隊。
三項制度改革以來,該中心27名管理技術人員落聘轉入下一層級或到一線生產操作崗位,19名生產操作崗位人員成功競任到管理技術崗位,35名在崗職工市場化退出本職崗位,112名勞務人員因技能水平問題被辭退,管理技術崗位人員占從業人員比例降至7%。
“干什么就有什么權力”為敢為者撐腰
該中心汽運事業部經理曲廣年沒有想到,像他們這樣的基層單位能夠成為采購的主導者,“要采購什么,什么時間買,都是我們說了算。”
三項制度改革后,曲廣年明顯感到,要考慮的事情更多了——既要思考檢修生產組織和質量管控,又要研究成本控制,“每個星期,我們都要做成本對比。事業部獨立核算了,得為企業算好賬。”
今年以來,通過調研,該中心進一步下放權力,把采購、人事用工、薪酬分配、機構設置權分級分類量化下放,真正實現“干什么就有什么權力”。
該中心還搭建了服務保障、采銷保障、流程管控三個支持平臺,構建高效協同的運營保障體系,全力支撐事業部專業化運營——
搭建服務保障平臺。建立快速響應機制,明確部門辦理事業部申報事項的時間標準,由黨政督查辦對事業部反饋的逾期未辦理事項進行督辦并限期整改;建立人才賦能機制,對各事業部富余人員進行培訓,在企業內部轉崗就業,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建立技術支持機制,與外部科研院所和先進企業強強合作,派出高技能人才指導幫助各事業部解決疑難雜癥。
搭建采銷保障平臺。重新規范物資供應鏈全流程標準和供應商管理制度,構建物資管理信息化系統,實現物資供應效率自主可控;提高事業部自主采購和零星采購比例和額度,引導事業部科學匹配集中、電商、自主招標、零星四種采購渠道,采購效率同比提高;組建銷售團隊拓展礦漿管道外部市場,并根據市場需求指導現場柔性化生產。
搭建流程管控平臺。成立授放權管理辦公室,負責管流程界面,配套建立授放權運行機制,向事業部統一下放采購、人事用工、薪酬分配、機構設置、生產組織等五項經營自主權,實現公司授權“接得住”,向下授權“放得下”;成立行權監管委員會,負責守底線風險,配套建立事業部權力運行制度符合性審查、自主招標項目合規性論證、外銷產品經濟性定價等核心機制,有效化解防范經營風險,實現下放授權“行得穩”。
該中心經理王錦告訴記者:“職工是改革的參與者,賦予職工更多決策權,讓職工成為改革的擁護者和直接受益者。”
“干得越多掙得越多”讓吃苦者吃香
今年以來,該中心實施發展戰略升級。堅持戰略引領發展,對當前鞍鋼礦業公司設備整體保障能力進行摸底調查,找準設備運行的難點堵點痛點,結合本企業專業優勢,研究制定了“1+3+5”發展戰略,錨定打造國內領先的礦用設備檢修綜合服務商的戰略定位,重點培育礦用汽車檢修、工程機械運營、綜檢保產、礦漿管道制造、精密檢測五大特色產業,加快推動企業從單一型的檢修維護業務向復合型的“檢修+”一站式集成服務轉變,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圍繞特色產業培育方向,深耕“檢修+”一站式集成服務,為客戶帶來更多增量價值。
專業化改革讓每名職工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原來兩三個人的活兒,現在一個人干,能行嗎?”隨著專業化改革不斷深入,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擺在眼前。
為順利推進專業化改革,該中心實施了工資總額預算制,堅持推進“減人不減薪”機制,人員優化紅利由事業部職工共享。這讓該中心綜合事業部經理姜毅堅定了信心:“過去由于種種原因,我們中心職工的工資始終比鞍鋼礦業公司其他單位低一大截,大家都憋著口氣,看看到底能不能憑我們的努力,將保障主體設備穩定運行、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做好,把職工收入提上來。”
怎樣激發職工的干事創業熱情?
“運用同利機制,制定精準的績效分配方案并及時體現績效結果是‘法寶’。”
今年以來,該中心堅持“收入能增能減”原則,打造適應檢修協力專業化發展的特色分配模式:對機關部門和事業部工資總額承包,將工資總額與經營指標完成情況掛鉤聯動,同比例增提或核減工資;強化全員崗位績效管理,所有人員身背關鍵指標,按業績考核;制定分配模式工具箱,引導事業部結合生產組織特點自主決定班組和人員薪酬分配方式。該中心負責汽運設備檢修業務的13個班組實施了包車組管理模式,負責單體設備大修業務的8個班組推行大修浮動工資制,負責礦漿管道制造新興業務的9個班組推行計件工資制,負責皮帶和電機檢修業務的8個班組推行產值人工成本結算制。
隨著讓崗位業績貢獻“站出來說話”,職工工作熱情不斷高漲,為該中心帶來嶄新面貌,保障能力達到新水平——職工對自身檢修服務的質量和標準提出更高要求,事件響應時間同比提高50%,獲得客戶高度認可。產業規模實現新突破——該中心工程運營和礦漿管道制造兩個產業的業務量實現跨越式增長,產值收入分別為1.48億元、262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