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整體上看,9月新增貸款規模同比回落,體現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欠佳;社融存量增速繼續回落,處于筑底過程。下一階段,金融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結構性支持,新增貸款規模有望有所加快,M2和社融增速將觸底回升。
信貸社融“筑底”
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66萬億,環比多增4400億,符合季末發力的季節性特征,但同比少增2327億。從結構來看,9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少增3732億,已為連續第三個月同比縮量,且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居民貸款方面,9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695億,居民短貸同比少增175億。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9月信貸數據偏弱主要受城投、房地產相關融資嚴監管,以及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信貸需求減弱影響——三季度貸款需求指數較二季度下降2.2個百分點至68.3%,為去年二季度最低。除此之外,近期以恒大為代表的大中型房企信用事件多發,或也導致銀行對房企的信貸投放更為謹慎。
新增社融2.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5675億元,主要拖累項是新增政府債券融資在去年高基數影響下同比大幅下滑;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0%,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為疫情以來新低。同時,表外票據融資、人民幣貸款和信托貸款等分項新增規模同比也有明顯收縮。
“本月社融同比少增,主要由于表內貸款、表外融資、政府債券少增導致,既由于去年基數較高,也反映出有效需求偏弱。”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整體上看,本月新增貸款規模同比回落,體現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欠佳,社融增速繼續回落,處于筑底過程。
溫彬認為,近期,在疫情持續演變、個別地區發生水害、煤炭生產運輸受限、電力供給不足、部分地區能耗雙控、能源價格上漲等多重沖擊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實體經濟需求偏弱,經濟增長壓力加大。相關部委密集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一系列穩供給、穩物價、穩增長舉措已經或即將出臺實施。
信貸、社融及M2增速有望同步回升
王青表示,在當前社融、M2增速已略低于名義GDP增速的背景下,接下來適度的邊際寬信用不會導致宏觀杠桿率再度抬頭,卻能夠對穩定今年底、明年初經濟運行起到重要支撐作用,避免后期就業形勢惡化。預計9月金融數據基本觸及底部區域,從10月起,信貸、社融及M2增速有望進入一個同步回升過程。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受去年高基數效應影響,今年金融數據增速放緩在預期之內,但三季度明顯走弱則在市場預期之外,主要是受不可測因素的影響。一方面,隨著疫情防控壓力下降,企業資金需求回暖,預計將對金融數據形成一定支撐。另一方面,8月份開始,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明顯提速,加之四季度通常財政支出速度將加快,這也會對金融數據帶來一定支撐。
溫彬表示,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調節,金融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結構性支持,新增貸款規模有望有所加快,M2和社融增速將觸底回升。
“未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主要取決于國內外疫情演化牽動的宏觀經濟走勢。在我國貨幣政策空間充裕的背景下,政策面將相機而動,四季度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及MLF操作等政策工具都有發力空間。”王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