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組織方面
一是優化棒線軋機生產排程,每日召開棒線軋機生產排產會,從高低溫轉換、過渡鋼的使用、重點品種生產質量管控等方面進行策劃,保證軋機生產的全線順行;
二是加強軋機生產過程管理,通過重新制定堆鋼獎懲制度、嚴抓軋機過程料型管理、執行孔型過鋼量標準化、控制出鋼節奏、三鋸聯動等方面提高軋機生產效率;
三是建立線材退火爐管控機制,針對EBNER爐加熱罩使用、臺車爐裝爐扒爐時間、各爐臺裝爐滿裝率等建立跟蹤表,制定標準,確保退火爐生產效率最大化;
四是成立攻關小組,從源頭解決問題,減少非工藝精整量,釋放后部精整生產能力;
五是對鋼絲銀亮條線常規訂貨合同進行備料,保證鋼絲銀亮條線月初生產的連續性,確保合同生產交付周期。
生產組織方面
一是從各工序的基礎管理著手,針對一次不合及成材率按照管控工序任務分解實施表對照逐項落實,踏實做好每項工作的日常監管及分析;
二是以各產線出現的過程問題為導向,重點查過程管理要求及具體執行;
三是針對嚴重影響生產效率及生產成本的突出問題進行系統攻關。
設備保障方面
設備系統強化內部做功,優化設備內部組織機構及管理模式,通過整合檢修班統一管理和嚴格落實日工時公布、區域熱停公布等制度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狠抓檢修質量、積極實施設備改造,確保生產順行。12月,實施完成了線材主軋機軋輥及導衛冷卻水改造、2號加熱爐內懸臂輥道回水箱管路改造、酸洗區域4臺搬送機無線通訊改造、雙高線2#線新增油氣潤滑站控制回路改造等10余項小改小革,有效解決了設備安全隱患,保證了軋制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
強化基礎管理方面
一是優化內部組織機構,成立24米熱軋入庫班,保證熱軋入庫;整合設備檢修班,保證設備維修及時性;將酸洗、罩式爐退火區域劃歸棒線車間進行區域承包;增加棒、線熱檢工崗位,確保當班熱軋質量檢驗;調度中心除計劃職能外增加調度職能。
二是完善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原考核辦法全部納入計件制考核;加大分配差距,推行班組內崗位計件公示工作;針對瓶頸問題和公司關注的重點指標,制定單項獎勵辦法。
三是梳理基礎管理制度,增加《第一軋鋼廠上下工序道道把關質量驗收及處置管理規定》、《燃氣井式爐安全操作規程》等。
四是加強人員業務能力培訓,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業知識及生產流程培訓,12月份組織軋鋼專題培訓、軸承鋼控制要點、KOCKS精軋機組輥環裝配培訓及剝皮機常見故障講解等30余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