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原料是硬道理
“攻關不抓料,等于瞎胡鬧。抓好原料是攻關的基石,是降成本的前提!”在之前一次生產組織協調會上,該廠領導的大白話一針見血。
受個別原料品種存貯、進廠量不足等因素影響,入燒原料成分波動較大。為最大限度地保證原料結構,滿足生產需求,該廠狠抓原料管理。相關科室負責人專門成立看料小組,進廠品種、成分、達標率成為他們時刻關注的焦點。部門主管領導帶領相關崗位人員嚴格執行《原燃料延伸管理及檢查、監督制度》,及時發現問題,并與公司相關部門協調解決。
上料崗位是全廠燒結生產的“命脈”。為保證順暢的料流和有條不紊的生產秩序,第一燒結車間主任崔繼英克服優化外雇工后人員短缺的困難,帶領生產骨干每天現場辦公,全力保證生產穩定運行。球團車間主任陳寶帶領車間精兵強將,嚴格執行精粉進廠管理規定,克服進廠精粉水分高、磨前細度低等困難,不斷摸索最佳控制參數,以確保回轉窯窯況穩定。
正是依靠以上抓料攻關方式,該廠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進廠物料成分、質量和供輸的“三穩定”,也換來了燒結返礦率同比降低1.14個百分點、入爐品位同比提升0.27個百分點的好成績。
保穩順是根本
“生產各環節的穩定順行,就好比火車的軌道,只有軌道按標準敷設牢固了,降成本列車才能在生存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該廠干部職工喜歡用這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生產穩定順行的重要性。
由于改為直接提供燃料的方式,燒結礦成分存在不穩定現象,對該廠2座2500m3高爐穩定順行產生較大影響。面對高爐穩定性下降、爐缸條件變差、經濟技術指標惡化等問題,該廠主管領導和各高爐、科室骨干緊急制訂預案,集中全力組織爐況調整。1號、2號高爐通過進一步調整操作制度,穩定氣流、優化指標,爐況迅速得到恢復,第一季度實現了穩定順行。
生產中,因熱風爐熱風出口開焊跑風、鐵口冷卻壁水管漏水等設備隱患,導致3號高爐出現全季度休風次數多的現象。對此,該廠一方面利用計劃休風,采取局部挖補、灌漿和出鐵口爐皮補焊等措施,有效消除設備隱患;另一方面積極調整操作制度,控制好生產參數,全力加快爐況恢復進程,促進高爐經濟技術指標不斷優化。同時,相關技術人員努力找到4號高爐長壽護爐與降成本的最佳結合點,積極調整操作思路,并根據《高爐長壽管理規定》啟動相應預案,確保4號高爐一直保持穩順態勢。
相比于高爐系統的出色表現,其他環節也毫不遜色。生產技術系統面對降成本工作對外圍保障要求更為嚴格的形勢,重點做好供料、供焦、鐵罐運行和煤氣動態平衡保障,研究、解決影響高爐生產的問題,力爭實現外圍保障對高爐運行的“零”影響。設備管理系統開展好在線設備的日常維護和點巡檢,加強設備潤滑和維護工作,杜絕一切隱患,在延長計劃定修周期的前提下,使設備保持良好運行狀態。
降成本沒有終點
面對鋼鐵行業異常嚴峻的形勢,宣鋼響應集團號召,確立了“力爭2014年一季度、必保二季度扭虧為盈”的攻關目標。對于承擔重任的煉鐵廠來講,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可想而知。在當前原燃料結構條件和生產模式下,竭力追求生鐵成本最低,成為該廠唯一的攻關目標。
“重任當前,我們要做到不抱怨、不懈怠,要帶頭撲下身子,緊緊圍繞攻關目標,主動出主意想辦法,克服一切困難,消除一切阻礙,要讓我們的工作有大起色,成本有大降幅!”面對新的挑戰,鄭艾軍對全廠中層干部和生產骨干提出了要求,并且與各車間負責人簽訂了責任狀。
在具體實施中,該廠上下緊緊圍繞優化入燒、入球、入爐結構開展工作。以燒結生產為例,該工序力爭走好“四步棋”:一是根據精粉、外粉庫存和進廠量,參照性價比排序,及時調整入燒精粉、外粉配比,在滿足燒結生產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原料成本。二是通過配礦方案優化,努力降低燒結礦MgO含量,以此有效提高入爐品位。三是通過深入研究結構調整、搭配外粉比例,優化入燒燃料粒級,改進工藝設施,有效促進固體燃耗降低。四是通過優化燒結生產工藝和日常操作,嚴格控制混合料水分和燃料粒度。
“生鐵成本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降成本工作更沒有終點,雖然第一季度我們取得了一些進步,但與先進企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們的攻關任務還十分艱巨。關鍵時刻、非常之時,我們不能有松口氣、緩緩勁兒的想法,要開足馬力乘勝追擊,努力實現煉鐵降成本工作的新跨越!”面對成績和贊揚,鄭艾軍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體干部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