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1至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0%……在4月份的國民經濟“答卷”上,主要經濟指標走勢彰顯中國經濟之“穩”。
國民經濟頂住壓力實現穩定增長
“4月份國民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這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當日在通報“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情況”時給出的總體評價,簡短而有力地回應了公眾關切。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復雜演變,特別是4月份美國對華采取了一系列單邊加征高額關稅的措施,嚴重沖擊中美經貿關系,對此,中方采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否頂住壓力?4月份的國民經濟“答卷”給出答案,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從生產端來看,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這是去年以來月度增速中比較快的速度,且高于此前路透綜合24家機構預估中值0.6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0%,這是今年以來月度增速中次高的水平。
在需求端,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增速雖然低于3月份,但處于近12個月的次高點;1至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0%,增速僅較1至3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處于近一年來較高水平。
從其他累計數據來看,1至4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1%,增速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
在民生層面,從就業來看,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下降;1至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與上年同期持平。從物價來看,4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0.5%,漲幅與3月份持平。
“總的來看,4月份,我國主要指標平穩較快增長,國民經濟延續向新向好態勢。”付凌暉說。
“好政策+好基礎”護航中國經濟
4月份,中國經濟緣何能在外部沖擊影響加大的情況下保持穩定增長?
“這背后主要是今年逆周期調節政策發力,實施一個‘上調’、兩個‘增加’,即上調財政赤字率,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及增加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包括‘兩新’‘兩重’等在內的穩增長政策效應在促消費、擴投資方面持續顯現。”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相關的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通訊器材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額合計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接續推動帶動下,1至4月份,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8.2%,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5%。
同時,堅實的產業基礎也為中國經濟頂住外部沖擊提供了支撐力。4月份,生產強于投資和消費超出不少專家預期,這正得益于中國強大的經濟基本盤。
據付凌暉介紹,中國是擁有聯合國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制造業規模連續15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國制造”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更是遠銷全球。
“在關稅從峰值回落的過程中,中國產業鏈的韌性足以保證短期生產端的平穩運行。”民生證券分析師陶川說。
從國內市場基礎來看,中國有14億多人口,市場規模巨大,現在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場成長性好。以4月份數據為例,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4%、23.3%和25.3%,居民消費品質要求提升,帶動相關商品銷售增長。
從外貿來看,中國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伙伴,在全球有足夠大的“朋友圈”,多元化對外貿易格局正在形成,有助于分散單一市場風險。
此外,中國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態勢明顯,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壯大,“中國制造”品質持續提升,在國際市場上認可度越來越高,也為外貿突圍提供助力。以機電產品為例,隨著國內產業升級發展,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出口的重要增長點。1至4月份,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9.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總的來看,4月份,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各方面積極應變、主動作為,國民經濟應變克難穩定運行,發展質量持續提升,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付凌暉表示。
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鞏固
展望下一階段,專家認為,國際環境變數仍多,多重風險交織疊加,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鞏固。
在陶川看來,關稅多變且滯后的不確定性,對國內企業投資和地方財政的影響可能會放大當前的有效需求不足問題,4月份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即是這方面的例證。二季度,國內投資端面臨的壓力或比消費端更大。
“制造業投資主要取決于企業的意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4月份,企業謹慎投資心態加強是制造業投資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消費而言,“在當前國內外環境下,居民謹慎支出、增加儲蓄的心態仍較普遍,也對擴大消費的多項政策效果產生了限制作用。”張立群說。
他認為,下一步,必須更大力度發揮政府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關鍵作用,全面加快政府公共產品提質升級步伐,顯著擴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規模,有效有力拉動企業生產投資、拉動就業和居民收入,盡快激活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加快鞏固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我們傾向于認為,未來仍有較大不確定性,提振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仍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根本之道。”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溫彬注意到,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5月7日,金融監管部門集中宣布了包括降準降息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政策。5月12日,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大幅削減關稅之后,外部壓力有所減弱,國際機構隨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中美大幅降低關稅,有利于雙方貿易增長,也有利于世界經濟復蘇。”付凌暉表示,下階段,在多重有利因素支撐下,中國經濟有望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