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三個月來國內硅鐵市場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平盤之后,上漲逐漸乏力并出現下跌行情。行業人士對于河北鋼鐵集團招標價格,可以說既是出人意料也是清理之中。出人意料的是指,與往年相比今年價格地位已經超過了近三年來的底線,也沒有像往年一樣在10月份出現上漲行情;那么情理之中指的是,近期寧夏地區產能釋放,基于寧夏地區下游商的性質(貿易商居多),產能釋放后社會庫存短期內過量增長,硅鐵價格支撐受阻。
那么硅鐵企業的收益點又在何時,何地出現呢?
11月份伊始,周遭出現了一些能左右未來硅鐵行業的變化。從近來說,本周內連續兩家國內硅鐵大廠發布消息稱將進入停產檢修,而其中一家明確指出,本次檢修將會持續兩個月,影響產量30000余噸,從根本有助于削庫限產;另一方面是APEC會議唐山地區鋼廠大幅減產,內蒙(豐鎮、卓資、化德、包頭等產區)宣布將在11月1-15日強制關停10000KVA左右礦熱爐,這對于削庫保價也是另一種幫助。
從長遠來看,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政策(新絲綢之路),來幫助有關沿線國家開展本國和區域間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規劃,并同時建立照顧雙邊、多邊利益的項目清單。該政策一旦推行,首先對內來說,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融入大量資金,類似的公路、鐵路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大型的機場港口的新建,也會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現象,自然也會推動鋼鐵等原材料行業的發展。其次對外來說,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落實,必然會帶動延邊貿易的發展,結合周邊國家的鋼鐵產業的生產條件,原料出口將會更加頻繁,這也為了國內生產商打開了另外一片銷售空間,這對企業的外貿水平以及產品質量也是一大考核。
當然近期“限產保價”依然是關鍵,那么對于新“絲綢之路”政策也未必不是一條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