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筆者曾就7月15日下午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紀委書記陳輻寬、組織部長王可、副省長于國安代表省委、省政府約談了濟南市長孫述濤、淄博市委書記周連華、棗莊市委書記李峰、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聊城市委書記孫愛軍、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一事做出了相關報導,依據“慣性”對后續省內管坯供需情況做出了相應判斷,但在上周走訪市場的過程中發現,這次的山東空氣環境質量問題整治、出現了和以往大不相同的新狀況。
一、焦化限產——本土管坯供給銳減,市場主動外部尋貨
7月22日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山東省煤炭消費壓減工作總體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見的函,文件要求全省24家重點企業2019年壓減焦化產能1031萬噸,2020年壓減655萬噸,累計壓減1686萬噸,疊加前期環保訴求,目前山東省內臨沂、濰坊地區焦化企業限產50%左右。
據悉,受焦化企業限產影響,上周省內A鋼廠因焦炭及煤氣供應不足等影響,管坯產量急劇收縮,目前日產量僅是正常水平的25%左右,日減產近0.66萬噸。除此以外,7月下旬省內B鋼廠短暫檢修導致連鑄管坯供給縮減,日減產0.1萬噸左右。綜合來看,受本輪空氣環境質量整治等限制,當前山東本土管坯生產企業產量減供0.76萬噸/日,約占正常日產量的63.33%。
由于省內管坯產量銳減,遠不能滿足終端下游需求,故市場主動外部尋求訂貨,據市場方面消息,7月下旬,省內管坯貿易商、終端管廠累計外部訂貨增量3.5萬噸左右,極大的彌補了目前省內管坯資源偏緊的現狀,不過由于交貨周期較晚,目前多數資源尚未到達。
二、交通整治——管坯流通速度放緩,部分區域形成“真空”
以往山東省內空氣環境質量整治或多或少會涉及部分交通運輸問題,但從市場了解的情況來看,本次交通整治力度較以往大很多,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省范圍內的“治超”,目前聊城、臨沂兩地多為標載運輸,臨沂區域常見的載貨拖拉機在此次“治超”中消失,汽運超載運輸現象也極其稀少,進而導致省內管坯運輸費用增加5-15元/噸不等,部分區域運力緊張;二是重點道路限行,尤其是臨沂地區,貨車限行范圍龐大,受此影響,臨沂市內多家鋼材市場面臨關停、搬遷,個別市場已暫停進出庫等工作,導致市場內庫存資源難以流通,部分區域因環保限行成為鋼材“真空”區域;三是道路清潔力度加大,除了常規的灑水車、噴霧車不間斷運轉之外,針對部分揚塵比較嚴重的重點路段,聊城地區增加了固定噴灑設施,通過固定設備多項噴灑水霧、嚴格抑制路面揚塵。
三、終端正常——下游管廠正常生產,部分管坯十分搶手
除了上述兩點,本次山東省內空氣環境質量問題整治對終端無縫管生產企業極為“寬容”。根據往常慣例,在空氣環境質量出現問題的時候,無縫管廠往往是限產限排的排頭兵,但此次走訪市場發現,除部分因成品材庫存較大、原料儲備不足等問題主動減產的管廠之外,大部分無縫管廠生產正常,需求未出現明顯下滑,但上游鋼廠供給縮減使得管廠采購源頭趨緊,目前省內150-210mm規格連鑄管坯資源緊張。不過道路交通問題整治對無縫管資源流通也造成了極大困擾,除了物流運輸成本的增加,找車也是當前難題之一。
從上周走訪的市場情況來看,山東管坯市場整體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態,不過最新消息顯示,省內B鋼廠檢修已經結束,今日開始供應連鑄管坯,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前省內管坯偏緊的現狀,但考慮到本周開始前期外部訂貨資源即將陸續抵達,連鑄管坯需求或趨于飽和,后續應仔細關注省內焦化企業限產情況,及時調整操作策略,謹防供給恢復后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