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模擬市場化節資降本
該廠為提高勞動生產率、飽滿工作量,對3條生產線544名崗位承包勞務用工人員采用置換等方式,合理、穩妥退出341人,終止2個勞務公司合同,月直接創效90余萬元。2015年8月份經營承包后,該廠在陸續退出7個項目的基礎上,于12月底終止剩余兩個勞務公司全部項目,所有項目以模擬內部勞務市場形式轉由員工承擔,月直接可創效80余萬元。
四級成本核算夯實責權
該廠不斷完善4級成本管理體系,4個大項37個小項指標體系貫穿處級、科級、班組長、員工4個層級,去繁從簡,縱橫布局責權。該廠還通過集中管理、分級核算、實現指標計劃管理、費用預算管理、易耗定額管理,做到先算后干、邊干邊算,有計劃地降成本。隨著450平方米燒結系統成品帶、燃料系統計量設施完善,該廠班組級成本核算也正式落地。
掃描成本對標項激發活力
該廠以山西立恒燒結廠為對標標桿,逐項進行CT式掃描,找差距、添措施,建立內部指標庫,逐步減小與先進行業指標差距。該廠承包單元成本做到日清日結,利用晨會通報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各承包主線即日反向追蹤、查源頭、改措施、重落實,細抓過程管控,形成良好PDCA(質量環)成本循環控制,實現成本進一步降低。同時,該廠建立與經營承包相配套的經濟責任考核辦法,承包指標和承包單元全員掛鉤,指標決定薪酬,鰻魚效應激發活力,上下降本主動性大增,促使各指標呈良好態勢發展。
靶點式承包優化指標
該廠瞄準入爐率、熔劑、燃料3大關鍵指標,實施靶點式承包,從設備上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減少非計劃停機,提升作業率;從工藝上嚴格過程、探索厚料層燒結、提升燒結礦利用率、電子稱管理跟蹤;從預算上,充分發揮自產灰產能,對單線熔劑成本實行承包機制,爭取通過捆綁形式實現熔劑進購價格下降。通過這些措施,該廠入爐率較2014年同期提升18.03%;熔劑成本較2014年同期降低15.85元/噸,較承包前降低2.39元/噸;燃料成本較2014年降低10.44元/噸,較承包前降低5.07元/噸。
互聯互通專治“疑難雜癥”
該廠通過性價比模型計算,引入熔劑配加石灰石粉工藝,經過近1個月的試驗,噸礦成本下降2.96元/噸~5.05元/噸;由高堿度到高、低堿度搭配再到低堿度生產模式的轉變,提高了燒結礦入爐率,使入爐率穩定在90%以上;實施塊礦鋪底料,綜合計算生鐵成本下降4.6元/噸;在400平方米、450平方米2套系統應用一鍵啟動技術,系統啟動時間從近2小時縮短至58分鐘,有效降低了設備空耗現象;在燒結機混料筒內改裝加水方式,貼裝陶瓷襯板,解決了困繞燒結多年的混料筒黏料現象,單臺設備檢修周期從1個月延長至4個月,且大幅降低員工勞動強度和安全風險;2015年10月份,實施“避峰就谷”生產運行模式后,該廠平均每日節約用電15萬千瓦時,降低電費約7.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