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強
(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南京210039)
摘要: 皮帶機具有點多、線長、面廣、人機交互頻繁及設備故障率高等特點。一是在皮帶機上發生安全事故概率居高不下; 二是皮帶機堵料、撒料、打滑、跑偏、撕裂,頭尾輪結料,造成故障率高和勞動效率低下。梅鋼圍繞“安全、效率”兩個方面,針對皮帶機穩定運行進行了技術進步改造,提高了皮帶機系統穩定性,減少人機交互,從本質上提升了皮帶機安全保障度和勞動效率。
關鍵詞: 原料; 穩定運行; 技術改造
1 引言
梅鋼原料包括一次料、混勻料場、高爐原料以及焦爐原料儲運系統,共有皮帶機342 條,水平機架長度42.5 km。涉及皮帶機點多、線長、面廣、人機交互頻繁; 現場存在料斗堵料,皮帶打滑、跑偏、撕裂,撒料、頭尾輪結料、移動小車定位和料位探測不準等問題,是安全事故高發和設備故障頻發的區域。長期以來強調現場靠值守人員保障系統穩定,出現突發問題可及時處置,對皮帶機無人化、設備本質安全、裝備自動化以及清潔化生產,缺乏技術手段。勞動效率提升需要突破瓶頸。2015 年,梅鋼公司圍繞皮帶機“安全、效率”兩個方面,針對皮帶機穩定運行進行了技術改造,提高了皮帶機系統穩定性,從本質上提升了皮帶機安全保障度和提高了勞動效率。
2 改造方案
改造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是皮帶機機械本質化改進,解決常年來皮帶機跑偏、撒料、堵料、打滑、撕裂等問題; 二是皮帶機信息化改造,解決現場和中控室之間的信息交換問題。
2.1 皮帶機機械本質化改造方案
皮帶機常見故障有跑偏、撒料、堵料、打滑、撕裂等。未及時發現或處理不善將引起火災及設備事故,正是皮帶機管理者多年來困擾的問題。大多數廠家采取人工值守模式,通過皮帶機巡檢來及時發現和調整上述問題,這需配置大量的三班運行皮帶工,造成勞動效率低下,且故障難以控制下來。梅鋼在皮帶機穩定運行具體實施的方案見表1。
梅鋼經過表1 中對系統問題點進行技術改造后,皮帶機運行穩定性增加,下面對部分技術方案做淺析。
2.1.1 該表溜槽形式解決堵料問題
原燃料皮帶機系統流程交匯點多采用可逆式膠帶機、移動小車或褲腳管加翻板結構。對于“一對二”流程使用翻板結構居多,但這種結構常見故障是: 翻板堵料、卡料造成打不到位漏料、翻板沖擊磨損嚴重等。從而造成設備故障率高、漏料發生混料質量事故、需定期清料影響作業效率。
改造方案一: 將翻板結構改成外置式擺動溜槽結構,見圖1。其工作原理是: 使用液壓油缸推動一懸掛式溜槽,溜槽可在下方兩條皮帶機收料斗來回移動。例如: 當上游流程需要向A 流程供料時,油缸推桿伸出,將擺動溜槽推到A 溜槽上方。同理,需要向B 流程供料時,收回油缸。
效果對比: ⑴溜槽由原來的連體結構變成兩段式,長度小于原來的1 /2,縮短黏結物料在溜槽內行程,使之不容易形成“搭橋”而堵料; ⑵下游A/B 溜槽直徑變大,物料通量增加,堵料概率縮小; ⑶可以通過調節擺動溜槽角度來控制落料點,降低因落料點不正對下游皮帶機的影響; ⑷此流程為開放式結構,即使堵料便于處理; ⑸避免了翻板卡阻而造成漏料混料的問題。
改造方案二: 將翻板結構改成外置式移動溜槽結構,見圖2。此溜槽實際上是移動溜槽的衍生產品,梅鋼在將翻板結構大量改成擺動溜槽的時候,發現擺動溜槽對空間要求較高,很多位置無法設置成擺動溜槽結構,如果縮短溜槽長度,則溜槽角度變小,易堵料。后來技術人員通過不斷的三維模擬探索,發現移動溜槽可解決這一問題。其工作原理與擺動溜槽相似,只是溜槽在軌道上來回移動,其具備了擺動溜槽全部的優點外還增加了: ⑴適合于相對狹小的空間,使更多的改造成為可能; ⑵溜槽的角度可比擺動溜槽增加5°,降低堵料概率。
2.1.2 改變流程結構解決落料點問題
對于傳統溜槽,都采用上大下小的漏斗結構。存在溜槽因沖擊損壞故障率高、堵料、漏料、下游皮帶落料點不正而跑偏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將原有溜槽按圖3 進行改型。其特點是: ⑴流程改變原有上大下小結構,上部尺寸不變,下部變大; ⑵在皮帶機橫向方向收口( 梅鋼為1.2 m 皮帶機,橫向開口尺寸按350~ 380 mm 設計) ,縱向方向延長到大于1.5m; ⑶在溜槽臺階上鋪L 型襯板。
效果對比: ⑴溜槽在皮帶機縱向延長,利用了散裝物料“搭橋”原理,增加了出口截面積,使物料難以形成搭橋而堵料; ⑵溜槽在皮帶機橫向方向收口,使物料落料點在下游皮帶機中間,杜絕了因落料點問題造成皮帶機跑偏; ⑶在臺階上方橫鋪L 型襯板,形成積料實現“料打料”,解決了溜槽被擊穿而故障率高的問題。
2.1.3 皮帶強制糾偏技術
導致皮帶機跑偏的常見因素有: 落料不正、張緊力不合理、機架變形、頭尾輪包膠不同程度磨損、改向輪不正等。但皮帶機跑偏不及時處理,常帶來同罩殼摩擦起火、皮帶機撕裂、撒料等嚴重后果。本文介紹的是在皮帶機本質穩定性解決的條件下的一套輔助性裝置,見圖4。一方面可以輔助解決跑偏的問題;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皮帶機跑偏而引發的次生性故障的問題。其原理是: 在上皮帶頭輪、下皮帶尾輪適當位置安裝強制組合糾偏裝置,在皮帶運行時,通過糾編輥接觸跑偏皮帶瞬間產生最小的側壓力,來推動皮帶居中游動糾偏,實現皮帶居中約束。強制糾編裝置采用標準模塊化設計,可適用于不同長短和寬度皮帶,安裝數量視皮帶長度等工況而定。
2.1.4 皮帶機刮板機清料技術
針對頭輪部位皮帶黏結帶料,在返程前10 m 范圍內,通過多道自適應刮料板,將黏結物料刮下并落入地面刮板機內,刮板機再將落地物料刮入落料斗或集料斗內,達到地面積料最小化。清料刮板機,操作室集控,與皮帶聯鎖,間斷運行。清料裝置開發有效減少人工清掃工作量,實現了在線處理落料,安全高效清潔皮帶機區域環境( 圖5) 。
2.2 皮帶機信息化改造方案
在解決了皮帶機本身跑偏、堵料、積料等機械化本質化問題后,對料位儀、小車自動控制、防打滑、防堵、防撕裂等進行了優化和完善,其功能和使用效果見表2。
3 結語
2016 年,梅鋼公司投入4 000 萬元對原料系統皮帶機進行有針對性改造,在皮帶機穩定運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基本上解決了皮帶機跑偏、撒料、堵料等一系列問題。設備故障率同期比下降了46%; 實現勞動效率提升38.6%; 生產和檢修費用下降17.8%; 減少了人機交互界面,提高了現場安全保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