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鋼高爐提煤降焦操作實踐
李斌宜 程西亞 唐曉東
(陜鋼集團龍鋼公司煉鐵廠)
摘要:本文重點介紹2022年上半年龍鋼高爐提煤降焦冶煉模式,通過高效冶煉操作實踐,保持了爐況的穩定順行,實現了指標提升和進步。緊抓原燃料質量的穩定,穩定爐料結構,穩定入爐有害元素負荷,為長期順行和指標提升創造條件。
關鍵詞:煤降焦比;實踐
1 概況
2021年下半年,受公司經營理念的調整,原燃料質量和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低價礦、低品位礦、高硫焦、非主流焦炭占比持續增大,高爐順行一度受破壞,雖然保持基本順行狀態,但是強化程度低、燒套頻繁,煤氣利用差,焦比大幅度升高,高爐焦比399.4kg,比上半年升高23.1kg,燃料比539.4kg,比上半年升高18.1kg。
2022年1-5月,通過開展提煤降焦攻關,采取優化裝料制度、調整風口配置、提高噴煤量、穩定爐溫等措施,焦炭負荷提升較明顯,由2021年累計4.15t/t提高至4.51t/t,綜合負荷由3.06kg/t提高至3.16kg/t,4-5月份焦炭負荷穩定在4.50t/t以上,焦比由2021年下半年的的399.4下降至5月份的359.9kg,取得歷史最好焦比。
時間 |
利用系數 |
焦比 |
煤比 |
燃料比 |
富氧率 |
煤氣利用率 |
風溫 |
生鐵硅 |
負荷 |
單位 |
t/m3d |
kg/t |
kg/t |
kg/t |
% |
% |
℃ |
% |
t/t |
2021年上半年 |
2.845 |
376.3 |
143 |
519.3 |
4.31 |
47.03 |
1187 |
0.44 |
4.23 |
2021年下半年 |
2.583 |
399.4 |
142 |
539.4 |
3.17 |
46.23 |
1184 |
0.47 |
4.06 |
2021年全年 |
2.721 |
386.8 |
143 |
529.6 |
3.85 |
46.71 |
1186 |
0.45 |
4.15 |
2022年1月 |
2.799 |
379.7 |
154 |
533.5 |
3.58 |
46.80 |
1188 |
0.44 |
4.24 |
2022年2月 |
2.858 |
368.0 |
160 |
527.9 |
3.85 |
46.13 |
1196 |
0.38 |
4.35 |
2022年3月 |
2.870 |
362.8 |
165 |
527.5 |
3.73 |
46.70 |
1196 |
0.36 |
4.42 |
2022年4月 |
2.890 |
361.8 |
165 |
527.2 |
3.71 |
46.73 |
1202 |
0.37 |
4.51 |
2022年5月 |
2.943 |
359.9 |
165 |
524.8 |
3.82 |
47.00 |
1210 |
0.37 |
4.55 |
2 堅持大工藝統領思路,實施高效冶煉生產。
2.1緊盯原燃料供應數量、質量,發揮含鐵料、燃料管控小組職能,克服疫情造成的物料運輸受阻,保證了高爐用料需求和質量穩定。
2.1.1穩定高爐基本爐料結構
(1)原料結構:燒結礦78±1%+球團12±1%+塊礦11±1%,確保燒結礦、球團全消化,控制塊礦比例<12%。
(2)優化焦炭配比,保障基本冶煉條件。
焦炭結構:焦炭結構:主流焦炭≥80%,干熄焦炭≥60%,嚴格執行焦炭質量標準,嚴控水分,穩定粒級,力爭保干熄焦,及時與供方聯系,焦炭生產過程配煤變化、工藝參數變化等信息要及時通報、調整焦炭用料計劃。
(3)優化球團比例提高入爐綜合品位,≥57%,力爭≥57.5%。
2.1.2 管理前移,在確保供應的基礎上控制入爐質量。
(1)持續緊盯緊缺的國內礦、焦面、無煙煤、煉鐵熔劑、焦炭等回貨工作,做好與韓城公司、供貨商等溝通工作,確保滿足生產用量。
(2)每日緊盯焦炭計劃進購量和實際進購量,緊盯焦炭質量變化情況,出現偏差及時協調解決。
(3)優化爐料結構和燒結、球團配比,降低入爐有害元素,尤其是堿金屬負荷。
一是調整外購球配加比例,單倉配加,控制2.0%;二是燒結停用去鉀除塵灰,降低混勻礦鈉含量;三是自產球團使用復合膨潤土,代替普通膨潤土,在穩定自產球團質量的情況下,降低堿金屬含量。
月份 |
鋅負荷 |
鈦負荷 |
硫負荷 |
堿負荷 |
鉛負荷 |
標準 |
≤0.3kg/t |
≤5kg/t |
≤4.0kg/t |
≤3.0kg/t |
≤0.2kg/t |
21年全年 |
0.334 |
5.623 |
4.169 |
3.446 |
0.046 |
1月 |
0.172 |
4.763 |
3.649 |
3.025 |
0.031 |
2月 |
0.15 |
5.07 |
3.49 |
2.84 |
0.040 |
3月 |
0.17 |
4.50 |
3.41 |
2.83 |
0.030 |
4月 |
0.193 |
5.282 |
3.53 |
3.134 |
0.040 |
5月 |
0.181 |
4.519 |
3.431 |
3.085 |
0.029 |
(4)持續改善噴吹煤結構,優化含碳除塵灰使用。
參考2021年經驗和區域對標,有效控制焦面使用,比例由40%降至15-20%,增加無煙煤,發揮3個優勢:一是減少噴煤管道磨損和刷套內沿,提高輸煤過程安全;二是提高煤焦置換比(焦面發熱值最低);三是降低噴吹煤成本(焦面單價比高揮發煙煤高100-200元)。
(5)強化原燃料管理,加強原燃料質量、含沫量、進廠計量檢查,重點增加筒倉焦炭皮帶稱檢查頻次,監督焦炭、配煤比例執行,規范供應程序,落實鐵前原燃料管理責任。
2.2優化操作提升爐況管理
(1)全風作業。嚴格控制合理的風壓、頂壓上限,穩定氣流分布,根據目前各爐設備運行情況,1280高爐風壓360-370kpa,頂壓210-215kpa,1800高爐風壓420-430kpa,頂壓230-240kpa。
(2)擴大礦批。參考區域和對標單位操作,各爐礦批略小(某1860高爐64噸),在不破壞高爐順行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礦石批重,1280高爐礦批35噸以上,3-5#高爐礦批55噸以上。
(3)優化裝料制度。優化裝料制度,改善煤氣利用。針對高爐布料角度偏小,階段性會出現水溫差升高,爐身部位氣流紊亂、爐況難行、爐墻溫度劇烈波動的情況。通過布料矩陣調整,礦焦角度全部外推,1280高爐外擴5-7度,1800高爐外擴1-3度),邊緣氣流和生產爐型逐步穩定,系統水溫差控制有所縮小。通過對比系統溫差保持在4.0-5.5℃時氣流較合理。
(4)堅持中低硅冶煉,縮小硅偏差。通過強化爐內管理,規范煤量下限調劑,降低風口前理論燃料溫度(由2380℃以上降至2280℃左右),控制渣堿不低于1.22;應用自動噴吹,班煤量調劑次數和波動量波動波動減少,爐溫穩定性有所提升,生鐵硅平均已降到0.36-0.37%,硅偏差由0.150%以上降至0.13-0.14%。
(5)強化鐵水罐“一罐制運行。4月份在煉鐵-煉鋼實施鐵水罐“一罐制”和鐵水罐加蓋全面運行,規范爐前出鐵管理,穩定鐵口深度和鐵水速度,及時出凈渣鐵。修正澆注鐵溝或設備故障單鐵口出鐵規定,要求渣鐵出不凈時及時通過控氧、控風、控負荷調劑控制產量,嚴防爐內長時間憋壓產生難行、懸料。
2.3 提升外圍保障。
(1)對標區域,引入煉鐵交流專家團隊,指導實踐操作、積累調劑經驗。
(2)聯合西安建大開展《高爐冶煉操作操作》培訓,豐富煉鐵關鍵崗位人員基礎知識;
(3)邀請專家到龍鋼,開展塊礦烘干、燒結球團項目、低碳冶煉等技術交流學習。
(4)加速提升科研成果產出率,強化省級科技獎孵化工作。開展 “一月一主題” 和“一季度一研討”活動,鼓勵關鍵崗位技術人員揭榜掛帥,積極解決科技項目的“卡脖子”難題。
(5)以科技創新項目為抓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提高噴吹穩定率,降低除塵灰碳含量”、“優化噴煤比,降低焦比”、“降低燒結固燃”、“微負壓點火”、“ 噴吹煤結構優化”等節能減碳課題、項目,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6)配合“一罐制”安全運行降低鐵水罐渣層厚度和溫降。通過提升鐵水罐耐材質量,強化罐渣清理,罐內渣層厚度減少5-10cm,安全罐容由100-110噸提到125噸,鐵水罐運行數量由70個減至30個,鐵水溫降由140℃以上降至100℃以內,罐的運轉效率整體提升。
(7)完成5座高爐TRT效能提升改造,投運后各爐噸發電量增加2-4Kwh。
(8)3-4月,高爐澆溝頻繁、單鐵口出鐵增多。澆溝期間不同程度表現出風量萎縮,鐵前有憋壓,爐溫升高或出現爐況波動情況。重新規范單場連放出鐵,要求間隔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為宜),在澆溝期間嚴禁隨意上負荷、加富氧,以出凈渣鐵、穩爐溫、保順行為主。
(9)針對一季度發生2次突發斷電,優化各風機撥風,提高聯鎖安全性。同時調整油壓延時保護,提高異常時設備保障能力。重新修訂運行風機、TRT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能力,保安全、穩質量。
(10)隨著風溫提高,使用部分水冷直吹管,效果較好。
3 實踐效果
2022年1-5月,高爐指標明顯進步,與去年5月份對比,高爐利用系數提高0.222t/m3d,焦比下降26.9kg,煤比提高22kg,焦炭負荷提高0.40t/t。
4 結語
(1)持續抓原燃料質量和供應,對爐況穩定順行和負荷提高起到關鍵作用。
(2)焦炭質量不穩定、供應不平衡,4-5月品種增多,造成各爐負荷差異增大。
(3)優化上部裝料制度期間,5#爐調整頻繁間隔時間短,發生2次大的爐況波動。
(4)強化過程3、4#爐側壁溫度有所上漲,通過提高風速、合理用氧,提高鐵水鈦、控制冶強,側壁溫度受控。
參考文獻:
[1] 周傳典.高爐煉鐵生產技術手冊[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5.45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