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今年以來,一些民營鋼廠陸續陷入困境。徐向春認為,由于資金鏈斷裂,鋼廠停產情況時有發生,在低需求和高供給的情況下,未來將有更多鋼鐵企業破產,鋼鐵行業的整合還會持續三年。
不過,記者了解到,4月份以來,市場稍有好轉,部分鋼企的噸鋼盈利在100元左右,生產卷板的企業也略有盈利。“幸福的日子來得有些突然,對于當下的盈利心里還是沒底,不知道這好日子還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一位鋼企人士不無擔心地告訴記者。
“三季度以來鋼廠盈利出現好轉,雖然目前鋼價在跌,但原料價格跌幅更大。不過,鋼廠在喘一口氣的同時,擔憂還是無處不在。”徐向春說。
“目前行業經營分化比較嚴重,洗牌不可避免,鋼企在產能嚴重過剩和需求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應該為自己尋找‘后路’。”上述鋼企人士說。
煤焦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上海鋼聯網站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當前煤焦鋼行業已經進入洗牌期,洗牌既有破產,也有兼并重組。“重組對去產能沒多大用處,因此兼并重組應該放在第二位。必須要有大量的企業退出,到相對平衡的時候,整個行業結構才能得到一個好的調整。”
記者了解到,2008年金融危機后,山西焦化行業面臨極大的困境,省政府于2011年11月頒布了《關于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山西焦化行業兼并重組正式拉開序幕。“經過三年的努力,目前山西獨立焦化企業戶數減至73戶,戶均年產能由70萬噸提升至200萬噸以上。形成了孝義、介休、洪洞、河津4個千萬噸級和清徐、交城、潞城等14個500萬噸級焦化集聚區。”西陽光焦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薛國飛介紹說。
另外,焦化企業為了改變“一焦獨大”局面,還延伸了產業鏈,形成了焦、化并舉的發展格局,促進焦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不過,兼并重組對于整個焦化行業的產能來說,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兼并重組只是改變了行業的集中度。”青島地區的一位焦炭貿易商說。
由于焦炭用途單一,焦化企業嚴重依賴鋼廠,加上近幾年煤焦鋼行業持續低迷,為增加企業綜合利潤,不少焦化企業都逐步進入煤化工領域,嘗試逐漸生產氣化焦,減少冶金焦產量,逐步轉型至煤化工企業。
在行業人士看來,不管是鋼企還是焦企,在尋找出路的同時都不能只是延伸現貨產業鏈,在期貨上做相應的套期保值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事實上,即便是一些經營較好的焦化企業在今年也不得不邁入“毛巾里擰水”的微利時代,何況更多的焦企今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面對寒冬,企業紛紛尋求期貨套保等方法在普跌的行情下降低成本,保住利潤。
“生產企業一定要結合公司的實際生產情況,分別利用焦煤、焦炭、甲醇期貨,對原料焦煤、產品焦炭、副產品焦爐氣進行套保,以鎖定加工利潤和減少虧損。”薛國飛認為,企業的中長期保值方向要一致,“不能一會兒多一會兒空,工廠天天開,常規保值是一個連續的行為,不用急于平倉”。
薛國飛還提醒說,作為焦化企業,理論上可在焦煤價低時從期貨市場買入,但實際操作中,若廠在內陸,從港口拉煤回來煉,運費上相對沿海企業吃虧,所以買入保值只能是動態與虛擬的,臨近交割要平倉,不能從期貨市場接貨。這與賣出保值中焦化廠可以拿自己的貨交進去不同。所以做買入保值一定要謹慎行事,特別是近月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