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西立恒鋼鐵公司,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在軋材車間,記者看到,一塊塊冒著紅焰的鋼坯從高爐出來,煉鋼工人們在緊張有序地趕制一批訂單。公司董事長張天福說,“今年我們基本上達到了飽和生產,企業效益還不錯,前兩月有2萬噸線材開始出口中東地區,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
山西立恒鋼鐵公司位于山西曲沃縣千萬噸優特鋼循環工業園區,擁有職工1萬余人,是一家集煉鐵、煉鋼、軋鋼、焦化、煤氣發電、國際貿易等為一體的聯合生產企業,是全國500強民營制造企業。今年初,地處晉南的臨汾、運城6家鋼鐵企業聯手組建了晉南鋼鐵貿易公司,通過統一采購、統一銷售等經營模式,不僅取得了區域市場話語權,還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立恒鋼鐵公司即是其中之一。在鋼鐵行業持續遭遇市場“寒冬”的嚴峻形勢下,聯合重組有效提升了這些鋼鐵企業的“御寒”能力。
臨汾市市長岳普煜說,在曲沃縣方圓百公里之內有20多家鋼鐵企業,是山西省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建設的五大鋼鐵生產基地之一。然而,近年來,由于鋼鐵市場持續低迷,企業間惡性競爭激烈,導致鋼鐵企業產品積壓,價低本高,舉步維艱,生存困難。為了共同抵御風險,應對市場危機,解決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乏力的問題,今年2月,在臨汾市委、市政府倡導下,曲沃縣結合縣域鋼鐵產業發展實際,按照“政府指導、企業自主、市場推動”原則,引導鋼鐵企業聯合重組。
這次重組不僅有臨汾地區的鋼鐵企業,還有運城地區的鋼鐵企業參與。山西立恒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高義鋼鐵有限公司、山西通才工貿有限公司、襄汾縣星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襄汾縣新金山特鋼有限公司、山西華強鋼鐵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共同出資,在“各自生產、獨立核算、資源共享”基礎上,成立了山西晉南鋼鐵貿易有限公司,通過統一采購、統一物流、統一銷售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為6家企業1500萬噸鋼鐵產能的上下游提供配套服務。
晉南鋼鐵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岳劍介紹說,公司下設原料采購、銷售貿易、物流配送、金融投資4個子公司,由6家企業按現有鐵水產量劃定比例持有并控股,其余股份由提供資金成本最低的國有企業參股。6家企業可共享地方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共享管理、人才、技術、備件、質檢化驗等資源,共享技術創新、工藝改造、降低成本的合理化建議。
晉南鋼鐵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取得明顯成效。記者通過報表看到這樣幾組數據:一是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統一制定原燃料采購計劃,提高了與供應商談判力度,目前,進口鐵礦粉抱團采購比企業單獨采購的價格由去年年底的870元/噸降到625元/噸、噴煤由830元/噸降到525元/噸、焦炭由1380元/噸降到1010元/噸,年可降低成本10億元以上。新組建的現代物流公司,對現有運輸線路競標拍賣,年可節省運費3億元。二是擴大了產品銷售,通過統一銷售渠道,擴大區域市場份額,上半年中拓物產、四川交投與晉南鋼鐵貿易有限公司成功簽訂500萬噸銷售合作協議。三是穩定了生產,今年上半年,山西立恒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生產線滿負荷生產,鋼材產量227萬噸,同比增長19.5%。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將探索混合所有制集團化融資發展新模式,吸引國企入股,組建晉南鋼鐵集團。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武小惠認為,在目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鋼鐵企業要謀求更大發展,必須實現由規模擴張到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轉變。晉南鋼鐵貿易公司應運而生,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集團化融資發展新模式,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非常契合,為鋼鐵工業轉型升級輸入了“正能量”。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企業就是要通過多種形式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