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浙江省出口產品反傾銷應對辦法實施意見》即將從11月11日開始實施,這是全國首個由省級政府出臺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規章。以這個意見為基礎,浙江省的商務部門、企業和行業組織等將建立協同與預警反應機制,共同應對國外的反傾銷調查與訴訟。
由于全球經濟當前的不景氣態勢,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會有抬頭趨勢,反傾銷等貿易摩擦未來可能增多。面對這一局面,作為受反傾銷影響較大的出口大省,浙江的嘗試是一個創舉。據報道,該意見明確了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以及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組織的具體職能。的確,應對反傾銷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需要團隊協作的工作。把政府與民間不同角色的職能明確下來,使其各司其職,才能收獲更大的成效。
現在中國不少外貿企業是中小企業,而且相互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和壓價,這也導致它們容易成為反傾銷的目標。相比而言,歐美國家的商會等組織往往是反傾銷的重要推動者,同行業企業擰成一股繩,通過高效率的游說等聯合行動推動對外國競爭對手的反傾銷調查,為整體爭取更大利益,雖然中外國情不同,但這樣的思路是值得國內企業學習的。國內企業不應繼續保持一盤散沙的狀態,要有集體維權的意識和行動。《意見》要求商會協助企業參與訴訟,與國外有關組織、企業加強溝通和交流,這是正確的做法。企業和商會還需要尋找國外消費者團體等“同盟軍”,利用包括法律、公關在內的多種方式應對反傾銷。
應對反傾銷,政府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政府首先要為企業應訴行動提供便利,比如,意見要求,有關部門要對赴境外應訴人員辦理證件等行為提供綠色通道。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和行業組織合作,廣泛搜集、整合、分析、研判各種信息,及時預警和提前準備,這是政府履行對企業服務職能的體現。在必要的時候,政府也要直接介入,為企業應對反傾銷提供外交支持,如通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的申請,國家商務主管部門提起雙邊或多邊交涉,或者提交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構。
律師等中介團體更是決定反傾銷應對成敗的關鍵。中國應該打造一支優秀的高端涉外法律服務隊伍,培養更多反傾銷方面的律師和專業人才,更充分地利用國際貿易規則,以及反傾銷發起國的內部司法資源,積極應訴,與國外反傾銷行動展開周旋,避免企業遭受不公正對待,并為行業的調整贏得時間。
最后,中國成為全球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的重點關照對象,浙江企業更是頻繁遭受沖擊,也有一些內部的原因。當前外貿行業面臨的挑戰是綜合的,涉及外部市場、匯率、勞動力成本等許多方面,不只是國外反傾銷造成的。最終,只有通過全面的自我調整和轉型,外貿才能走上更健康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