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梅鋼對標準化作業給出了明確的定位:標準化作業是公司實現一流目標的最基礎支撐。同時,確定了標準化作業三年推進規劃。今年,標準化作業成為梅鋼除安全和環保之外,年度重點關注的工作之一。
體系化思路促管理落地
在效率領先、技術領先的發展要求下,企業的標準化作業推進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如果管理意識不強“有雷無雨”,種種問題就會讓公司標準化操作大打折扣,失于一流目標所求的精準。
作為一名基層管理人員,煉鋼廠連鑄作業區駱順東對于專業管理與現場操作“兩張皮”的狀況深有體會:員工崗位操作規程僅來自于現場,而公司生產、質量等一貫性要求及管理思想并沒有體現在崗位規程中,只是描述性規程,而且能源環保、安全、計量等管理要求在崗位規程中幾乎沒有指標。
因此,以體系化推進標準化作業、促進專業管理在現場落地扎根的思路呼之欲出。在“一個體系”的格局要求下,梅鋼生產、質量、設備、安全、環保能源、計量等多項專業管理被逐項梳理,整合成崗位操作規程的“一張表”,管理要求與崗位操作在現場完全接合,進而讓現場管理得到優化和高效。
由此,各專項管理之間少了壁壘,也少了“模糊地帶”,不會你說這是安全條線的,他說這是設備條線的……也少了許多重復性工作。如熱軋板廠1780軋線機械點檢作業區通過標準優化,使點檢員的日點檢數量從200至300條下降為80條左右。
以前員工的安全培訓要學習全廠的安全管理內容,現在“一張表”把安全工作與崗位操作結合后,每個崗位的員工只要對應自己的崗位規程,學習與自己相關的安全內容就可以了。
除了專業融合,“一個體系”還強調全員參與,強調管理與操作銜接流程的策劃,而不是“拍腦袋”,并在策劃過程中嚴格運用各專業的基本工具。為此,梅鋼制訂了《標準化作業運作及評價指南》下發至車間(分廠)、作業區運行。按照公司要求,各基層單位制訂了具體的細則,比如煉鋼廠連鑄分廠根據《指南》制訂《連鑄分廠標準化管理向導》,將《指南》細化成37個細則,在車間(分廠)領導、技術人員、管理作業長、運行作業長、班組長、員工六個層面進行明確,使每個層面的員工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
由此,體系覆蓋了現場的每項操作和每個專業,管理與現場操作的關系變得簡單明了。
《指南》促標準化過程改善
以前,熱軋板廠1780軋線機械點檢作業區的崗位操作標準定性標準多、量化標準少,點檢停機與運轉條件不分,同位置、同性質點檢重復出現。
經過梳理,1780軋線機械點檢作業區的定量標準增加了4倍多,標準的可執行性得到了明顯提升,經驗得到固化傳承。這樣的崗位規程調動了員工過程管理的積極性,使設備狀態不斷向好。梳理后,1780軋線機械點檢作業區非計劃停機時間下降48%,功能精度投入率全部達標,尤其從去年10月到今年2月,連續5個月非計劃停機時間在6小時以內,精度無超標項。
《標準化作業運作及評價指南》明確指出,標準化作業的最終目的是產品實現,這是標準化推進工作的原點和本質。通過“一次驗證”,公司把崗位操作標準化工作不斷引向解決問題的方向,要求崗位規程定量化。
標準似乎不那么“高精尖”了,變得更符合公司生產實際了:余鋼厚度范圍的增加減少了崗位操作難度、多了反應的時間,讓終止澆鋼的處置更加靈敏……符合實際需要的標準讓公司生產更趨穩定。指標顯示:今年以來,二連鑄的異常事件發生率從去年的3.15%降到目前的2.04%;一連鑄異常事件發生率從3.25%降到1.25%,每月漏鋼次數從7次降到4次。
行為養成促職業素養提升
為了塑造具備可靠操作行為的員工,梅鋼以基礎管理有形化入手、重點突破,推進以定置管理、看板、指唱確認和列隊式交接班為內容的“一套規范”,深化員工行為養成,提升員工職業素養,助推作業標準化。
今年3月,轉爐分廠合金崗位員工對鋼種確認、合金計算等9個標準化作業步驟實行操作臺前的“指唱確認”。半年來,轉爐分廠再也沒有出現過合金錯配事故。推進手機定置管理以來,杜絕了員工邊接聽手機邊開行車、一不小心開過頭的現象,讓員工真正做到帶著“心”上班。
煉鐵廠配置視頻設備,推進“看板管理”,燒結甲班作業區把公司“最近發生的事”做成PPT在視頻上滾動播出。
“一套規范”正在成就公司員工職業素養的新習慣。運輸部鐵路站每人每班平均“指唱確認”400次左右,員工們說:通過指唱確認進行自我提醒,讓我們能集中注意力對作業環境、條件、動作和安全狀態進行確認,增強了我們的安全意識。
能環部供水車間二熱軋泥漿泵房的員工在定置化管理“擦亮我的崗位”活動中,對行為習慣、工作素養有了新的認識。8名員工在確保泥餅生產的同時,及時擦拭清掃18臺設備設施,使工作環境窗明幾凈、地面無積灰、設備見本色。他們對噴濺問題進行攻關,有效防止了噴濺現象,還把攻關成果固化成操作標準,使噴料現象大幅下降。
體系化思路促管理落地
在效率領先、技術領先的發展要求下,企業的標準化作業推進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如果管理意識不強“有雷無雨”,種種問題就會讓公司標準化操作大打折扣,失于一流目標所求的精準。
作為一名基層管理人員,煉鋼廠連鑄作業區駱順東對于專業管理與現場操作“兩張皮”的狀況深有體會:員工崗位操作規程僅來自于現場,而公司生產、質量等一貫性要求及管理思想并沒有體現在崗位規程中,只是描述性規程,而且能源環保、安全、計量等管理要求在崗位規程中幾乎沒有指標。
因此,以體系化推進標準化作業、促進專業管理在現場落地扎根的思路呼之欲出。在“一個體系”的格局要求下,梅鋼生產、質量、設備、安全、環保能源、計量等多項專業管理被逐項梳理,整合成崗位操作規程的“一張表”,管理要求與崗位操作在現場完全接合,進而讓現場管理得到優化和高效。
由此,各專項管理之間少了壁壘,也少了“模糊地帶”,不會你說這是安全條線的,他說這是設備條線的……也少了許多重復性工作。如熱軋板廠1780軋線機械點檢作業區通過標準優化,使點檢員的日點檢數量從200至300條下降為80條左右。
以前員工的安全培訓要學習全廠的安全管理內容,現在“一張表”把安全工作與崗位操作結合后,每個崗位的員工只要對應自己的崗位規程,學習與自己相關的安全內容就可以了。
除了專業融合,“一個體系”還強調全員參與,強調管理與操作銜接流程的策劃,而不是“拍腦袋”,并在策劃過程中嚴格運用各專業的基本工具。為此,梅鋼制訂了《標準化作業運作及評價指南》下發至車間(分廠)、作業區運行。按照公司要求,各基層單位制訂了具體的細則,比如煉鋼廠連鑄分廠根據《指南》制訂《連鑄分廠標準化管理向導》,將《指南》細化成37個細則,在車間(分廠)領導、技術人員、管理作業長、運行作業長、班組長、員工六個層面進行明確,使每個層面的員工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
由此,體系覆蓋了現場的每項操作和每個專業,管理與現場操作的關系變得簡單明了。
《指南》促標準化過程改善
以前,熱軋板廠1780軋線機械點檢作業區的崗位操作標準定性標準多、量化標準少,點檢停機與運轉條件不分,同位置、同性質點檢重復出現。
經過梳理,1780軋線機械點檢作業區的定量標準增加了4倍多,標準的可執行性得到了明顯提升,經驗得到固化傳承。這樣的崗位規程調動了員工過程管理的積極性,使設備狀態不斷向好。梳理后,1780軋線機械點檢作業區非計劃停機時間下降48%,功能精度投入率全部達標,尤其從去年10月到今年2月,連續5個月非計劃停機時間在6小時以內,精度無超標項。
《標準化作業運作及評價指南》明確指出,標準化作業的最終目的是產品實現,這是標準化推進工作的原點和本質。通過“一次驗證”,公司把崗位操作標準化工作不斷引向解決問題的方向,要求崗位規程定量化。
標準似乎不那么“高精尖”了,變得更符合公司生產實際了:余鋼厚度范圍的增加減少了崗位操作難度、多了反應的時間,讓終止澆鋼的處置更加靈敏……符合實際需要的標準讓公司生產更趨穩定。指標顯示:今年以來,二連鑄的異常事件發生率從去年的3.15%降到目前的2.04%;一連鑄異常事件發生率從3.25%降到1.25%,每月漏鋼次數從7次降到4次。
行為養成促職業素養提升
為了塑造具備可靠操作行為的員工,梅鋼以基礎管理有形化入手、重點突破,推進以定置管理、看板、指唱確認和列隊式交接班為內容的“一套規范”,深化員工行為養成,提升員工職業素養,助推作業標準化。
今年3月,轉爐分廠合金崗位員工對鋼種確認、合金計算等9個標準化作業步驟實行操作臺前的“指唱確認”。半年來,轉爐分廠再也沒有出現過合金錯配事故。推進手機定置管理以來,杜絕了員工邊接聽手機邊開行車、一不小心開過頭的現象,讓員工真正做到帶著“心”上班。
煉鐵廠配置視頻設備,推進“看板管理”,燒結甲班作業區把公司“最近發生的事”做成PPT在視頻上滾動播出。
“一套規范”正在成就公司員工職業素養的新習慣。運輸部鐵路站每人每班平均“指唱確認”400次左右,員工們說:通過指唱確認進行自我提醒,讓我們能集中注意力對作業環境、條件、動作和安全狀態進行確認,增強了我們的安全意識。
能環部供水車間二熱軋泥漿泵房的員工在定置化管理“擦亮我的崗位”活動中,對行為習慣、工作素養有了新的認識。8名員工在確保泥餅生產的同時,及時擦拭清掃18臺設備設施,使工作環境窗明幾凈、地面無積灰、設備見本色。他們對噴濺問題進行攻關,有效防止了噴濺現象,還把攻關成果固化成操作標準,使噴料現象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