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鋼鐵產能500萬噸,是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也是山西省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由于受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市場不景氣、金融部門抽貸以及內部管理等因素影響,海鑫集團從去年年底開始資金吃緊,并于今年3月18日被迫全面停產。
上位11年之后,李兆會到底是如何從風光無限的山西首富走到破產地步的?
意外上位,成績斐然
李兆會接班的故事這些年來已經廣為流傳,中間故事的曲折性和戲劇情節甚至都能在中國歷代小說家的敘事里找到范本。
李家被外界稱為山西豪門,首先興起于李海倉的奮斗,等到2003年海鑫鋼鐵已經發展成為資產規模超過40億元的地方支柱企業。但是在2003年的農歷新年之前,李海倉在辦公室突遭槍殺。然后在爺爺的主持下,對接班沒有絲毫準備的李兆會被迫“黃袍加身”成為海鑫集團的董事長。
李兆會最初展現出不負眾望的樣子。媒體統計稱,李兆會接手海鑫鋼鐵第一年,海鑫完成總產值70億元,實現利稅12億元,成為海鑫發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等到2004年,李兆會指揮的海鑫入股民生銀行(600016,股吧)成為第十大股東更是顯露出海鑫集團全面開花的良好發展態勢。
而在2010年1月25日,迎娶明星車曉,更是讓李兆會迅速被社會知曉。當地傳聞,彼時海鑫集團每個普通員工都收到了500元的紅包,而海鑫集團的員工數量多達9000余人,從北京請來的婚慶公司將整個縣城布置得比春節還熱鬧,處處張燈結彩,婚禮總共造價500萬元。
宮廷式內斗,李兆會失敗的多元化嘗試
雖然有接近李氏家族的知情人曾表示海鑫集團創始人李海倉也不常在運城當地,海鑫鋼鐵當時主要由李兆會的“五叔”李天虎幫助李海倉打理。但是據知情人反映,李兆會接班后他們的叔侄關系并不融洽。
緊接而來的事實則是李兆會先是將創業元老、海鑫集團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辛存海調離權力核心,之后,李兆會的五叔李天虎也被巧妙地“趕走”。
隨后,李兆會請來了自小與自己關系最近的“六叔”李文杰,此后很長時間內李文杰都是海鑫鋼鐵的實際掌舵人。2009年之后,李文杰逐漸從海鑫的管理層消失。現在,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被海鑫集團內部認為是實際上的控制人,她控制著公司的財務大權。但李兆霞目前已在上海結婚生子,回公司的時間很少,只在出現重大問題時才會露面。
和公司核心管理層地動山搖相比,李兆會則淡定的醉心投資業務。
2004年,李兆會以海鑫實業名義,以每股3.7元、共5.9億元接手民生銀行1.6億股,成為民生銀行的第十大股東。這也是李兆會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投資,海鑫實業在2007上半年的牛市高點,拋售了手中民生銀行近1億股,套現超過10億元。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底,海鑫實業分別買進興業銀行541.70萬股、中國鋁業541.47萬股、益民集團)297萬股以及魯能泰山(現為新能泰山)716.65萬股,但均無亮麗成績。
李兆會還入股過光大銀行、大連銀行、民生人壽、興業證券、山西證券、銀華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但大多數是快進快出。
此外,海鑫曾斥資億元于2009年在北京建設了中國第一家兒童體驗城,于2012年在青島建設了第二家,還將在成都、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布局;同時,還將在動漫、玩具以及兒童醫藥、服裝、教育等相關方面延伸發展。
這些多元化項目和資本市場投資無疑是投入了巨額資本,但是就目前海鑫破產的結果來看,這些“不務正業”的舉措并未改變其最終命運。
略有嘲諷意味的是,李兆會和車曉的婚姻也在海鑫的風雨飄搖中走向終點。
時也?命也?
海鑫為什么會從一個鋼鐵巨人淪落到如今的破產結局,各種的原因可能一言難盡。市場、政策和資金各種因素,包括公司自身的決策失誤都不能逃脫干系。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鋼鐵市場大環境的猶盛轉衰很容易從海鑫中得到縮影。
早在2006年第一季度,全國鋼鐵企業大面積的虧損。李兆會面對這場嚴峻考驗,不但沒有減產,而且還在擴大生產規模,從2005年下半年鋼價下滑開始,李兆會將父親留下的舊高爐和煉鋼爐都拆了,重建新爐。
而自2006年以來,海鑫鋼鐵多次被國家環保部、山西省環保廳等部門通報批評或督辦整改違規項目。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鋼鐵行業受到波及,海鑫鋼鐵停產達半年之久。
雖然2008年之后的四萬億一度讓鋼鐵行業的崩盤進入“緩刑”狀態,但是浮華背后的泡沫并不會因此自行消失。
從2012年至今,鋼鐵行業明顯的產能過剩更是讓很多鋼鐵企業難以生存。以2012年為例,當年全球鋼鐵廠的總產能為18億噸,但總的鋼鐵訂單將只有15億噸。并且,鋼鐵廠非但沒有進行整合和提高效率,反而在建設更多產能。
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2011年末,中國鋼鐵行業的總債務余額為4000億美元(約2.5萬億人民幣)——這相當于一個南非的經濟規模。而根據中國鋼鐵協會的數據,一些大型鋼鐵廠中,一廠的負債規模就高達兩千億到三千億元人民幣。
而2013年的信息則顯示,盡管當時房地產有所復蘇,但是中國鋼鐵產量卻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所謂的調控,并無法徹底消除此前留下的后遺癥。
中國自己的鋼鐵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走向懸崖的危機,并且不知何時是大限,只知道這個冬天會很冷。而作為這場危機中的一份子,海鑫只不過一個小小的棋子而已,來去并不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