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吳艷敏
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如何圓滿完成艱巨的生產保供和挖潛增效任務?今年初以來,河北鋼鐵唐鋼動力部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把創新管理作為完成工作任務的動力之源,進一步凝聚全員力量,激發內部活力,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今年前10個月,該部超額完成了1.7666億元的利潤指標,備件材料費、高爐煤氣回收量、發電機組汽耗等多項生產經營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考核“變臉”
———按“崗”取酬變按“效”取酬
今年初,“績效考核”這一嶄新的字眼走入了該部職工的視野。何為“績效考核”?“就是徹底打破以往按‘崗’取酬的獎金分配方式,每月由班組長按照《唐鋼動力部崗位職工績效考核表》對每位職工進行量化打分,并將績效分作為職工每月獎金分配的唯一依據。”該部辦公室主任戴新蕊介紹道。
推行績效考核,顛覆了部分職工中存在的“只要在同一崗,收入基本一樣”“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觀念,引導大家把工作目光聚焦到“績效”二字上。換句話說,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基礎上,誰能多創效,多貢獻,誰就能多拿獎。
1月份,該部給水一車間1810供水泵站職工劉陽因在水泵節能、提升供水水質等工作中創效3萬多元,獲得了110.6的績效分,而同班組的何金良得到104.65的績效分。二人因此相差了近200元的獎金。“這說明我的崗位創效工作不如劉陽做得好,這既給了我壓力,又激發了我干好工作的動力。”何金良說。2月份,何金良圍繞優化水泵運行工藝降低電耗提出兩項改善提案,并查找和治理設備隱患兩處,節支創效2萬余元,獲得了10分的加分,成為班組當月拿獎金最多的職工之一。
同崗不同酬如何體現?翻開該部《崗位職工績效考評表》便一目了然。每名職工每個月的工作被量化為生產運行、能源、設備、產品質量、基礎管理等8大項20余小項,細化到每一項操作是否規范、每一項記錄是否準確、每一個改善提案創效多少等都是加分和減分項。
“這種全員覆蓋、全面考核的績效評價體系一推行,便形成了一個導向,‘逼’著大家圍繞‘績效’二字想辦法,動腦筋。”該部給水一車間1810泵站站長陳志剛深有感觸地說。據統計,前10個月,該部職工在完成生產保供任務的同時,累計節支創效500余萬元。
技改“唱戲”
———生產“難點”變創效“亮點”
“這一直是我們煤氣回收工作中的大難題,現在通過技術改造不僅徹底解決,而且年可節約焦爐煤氣40萬立方米,節支近20萬元。”11月19日,該部北區燃氣車間主任黃景華自豪地說。
“要攻克制約生產指標完成的難點和‘瓶頸’,就必須拿起技術改造這一‘利器’。”本著這樣的理念,今年初以來,該部從制定獎勵激勵機制入手,引導廣大職工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圍繞影響生產效率、生產成本的關鍵問題,開展焦點課題、技術攻關和小發明、小改造、小革新等活動,激發廣大職工的創新活力。
該部北區燃氣車間3座用于平衡高爐煤氣管網壓力的高爐煤氣放散塔,原設計中需要24小時燃燒的高熱值焦爐煤氣作為高爐煤氣點火伴燃氣源。但這一設計造成焦爐煤氣能源浪費問題。9月份,在黃景華的帶領下,該車間技術人員經過反復研究、大膽創新,引進安裝了利用高爐煤氣作為點火氣源的新型自動點火伴燃裝置,既節約了點火伴燒所用的焦爐煤氣,又減輕了對大氣的污染。
讓技改“唱戲”,每名職工都成了“戲”中的“主角”,營造了常態化的創新創效氛圍。熱電一車間點檢員周海充分發揮設備維修技術專長,先后實施車間外網輸水管道改造、過濾器反洗泵技術改造等近20項技改項目,解決了輸水管道易腐蝕、過濾器反洗泵頻繁損壞等多項生產難題,累計創效30余萬元。據統計,截至10月底,該部職工完成技改近200項,創效達600余萬元,有300余名職工受到了表彰獎勵,一個個生產“難點”在職工手中變成了創效“亮點”。
人員“盤活”
———崗位“虛胖”變個個“精干”
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要畫出效益上升的曲線,盤活人力資源無疑是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手段。今年初以來,該部眼睛向內,積極探索人力資源優化新模式,采取站室集中管控、人員優化分流等配套措施,有效解決了部分站室和崗位“虛胖”的難題,激活了每個崗位的潛能,實現了人工勞動效率最大化。
何為崗位“虛胖”?“雖然表面上看職工‘一個蘿卜一個坑’,定員很合理,工作量很飽滿,但倘若將設備自動化程度再提升一步,就會解放出一部分潛在的生產力來。”該部領導解釋道。今年5月份,隨著該部電氣調度自動化集中控制系統上線運行,4個中央變電站實現了無人值守,職工只須坐在調度中心就可完成對4座變電站運行母線電壓、電流等數據的采集、遠程監測等工作。“以前4個人完成的工作現在一個人就可搞定,這在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該部東110kV中央變電站站長周建軍深有感觸地說。隨著中央變電站的集中管控,職工的工作量大大減輕,有10余名崗位富余人員被充實到其他車間急需崗位。
“要盤活人力資源,就必須充分運用現代化管理理念和技術。”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該部采取升級改造自動化控制系統、打破傳統崗位設置規定,大力推行一專多能等措施,不僅完成了中央變電站的集中控制,而且實現了多個供水泵站的無人值守,先后優化70余人到該部高強度汽車板動力車間、給水三車間等急需崗位,累計節約人工成本7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