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價格暴跌,國內礦山企業開工率創新低,約八成中小型礦山關停。
鐵礦石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后,如今遭遇低谷。國內的鐵礦石業主們顯然還未能適應這一變化。
2015年3月25日-27日,舉行了八個年頭的中國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在石家莊召開,近400位企業代表和行業協會人士參加了此次會議。
雖然會場設置在了當地的希爾頓酒店內,但周邊經濟型酒店的入住率卻出現了爆滿。多數參會企業人士放棄了過往的五星級酒店住宿,選擇了價格更為低廉的酒店。“公司效益不好,所以今年出差經費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鐵礦石貿易公司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行業會議一直被業內視為聯絡感情的機會,往年年景好的時候,常可以看見三五成群的企業代表在一天的會議結束后聚會,但今年卻見不到了。“一是沒有心情,二是來參會的人也少了很多。”3月26日的會議結束后,一位從事冶金礦山服務的王先生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該人士之前一直在經營鐵礦石貿易生意,鐵礦石價格一路下跌,貿易生意越來越難做,迫使他不得不轉行。
像王先生這樣在去年轉行的人士不在少數,有的甚至完全脫離了鐵礦石行業。3月中旬,王先生參加了在青島召開的2015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該研討會比石家莊的會議規模更大,但是,“參會人數比往年減少了三分之一,不少熟人都未出現。”其對界面新聞記者稱。
未轉行的也多是苦苦支撐。在會上,一位來自山西的鐵礦石貿易商頗為苦惱。2014年初聽到鐵礦石價格會繼續下跌的預測,他并不以為然,如今手中握有幾百萬噸的鐵礦石仍未出售,他正為此發愁。
2014年以來,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以62%品位粉礦為標準,該年年底價格為71.75美元/噸,同比下跌46.8%,2015年年初跌破了60美元/噸,截至3月20日,進口鐵礦石價格約在55美元/噸,較去年年底下跌約23%。在2008年,鐵礦石價格最高曾一度突破200美元/噸。
或許是為了緩解壓抑的會議氣氛,3月25日晚上,會議主辦方特意安排了一場佛學講座,邀請了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柏林寺方丈——海明法師為參會的企業代表們講述“生命與健康、商道與哲學、修行與道德”的佛理。
相比鐵礦石貿易商,國內礦山企業更為愁苦。由于成本價格相差懸殊,國內礦山企業受到進口鐵礦石的強烈打壓。河北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鳳海介紹,以河北省為例,去年鐵礦石產量約4億噸,其中兩成多鐵礦石的成本為800元/噸,六成以上的鐵礦石成本在450元/噸-550元/噸左右,只有不到5%的鐵礦石成本在300元/噸左右。
與此對應的是,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鐵礦石總裁吉姆-威爾森(Jimmy Wilson)曾對外表示,必和必拓力爭將噸礦生產成本控制在20美元以下。
“鋼鐵廠首選的肯定是進口礦,價格便宜,而且品質好。”河北省一位鋼鐵企業人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鐵礦石進口量9.33億噸,同比增長13.8%,鐵礦石進口依存度已達到73.2%。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主席團主席楊家聲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冶金礦山企業遭遇到了嚴重挫折,2015年1月,礦山企業開工率平均僅有53%,其中大型礦山開工率63%,中型為40%,小型礦山只有19%。春節后下游企業陸續復工,礦山企業的開工率仍然與1月持平。“如果鐵礦石價格上漲,礦山才會復工。”楊家聲說。
五礦邯邢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邯邢礦業)為中國五礦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為國有獨立礦山企業。其負責人表示,2013年,其公司盈利約有6-7億元,但2014年的業績預計虧損約1億元。
邯邢礦業現有鐵礦山13座,在產鐵礦山只有六座,且只有一家略有盈利,其他五座都在虧損。
令邯邢礦業苦惱的是,如果礦山繼續生產,虧損將會持續,但因為是國有礦山,按照國家要求,并不能全部停產。“不停產的代價很大,虧損面越來越大,資金流也陷入困境。”邯邢礦業負責人表示,“只能借著十年來的紅利,勉強維持生產。”
奧威礦業一位負責人也表示,2015年,礦山企業的日子恐比去年更為艱難。對于絕大部分財政收入依靠礦山的地方政府而言,不愿意看到當地礦山停產,礦山企業想主動停產存在困難。
北京首鋼礦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國慶坦承,現在的礦山企業頭上懸著三把刀,一是供過于求的整體市場環境,二是環保、土地的壓力,三是賦稅負擔重,融資的難度大。
除了國有礦山,民營礦山的處境更不容樂觀。福建省富貴鳥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李峰廣介紹,其維持生產的七座鐵礦山中,已有五座礦山處于關停狀態,維持生存的兩個礦山,“一個基本保本,另一個微利,但不是靠鐵礦石,而是靠伴生磷等其他礦產品盈利。”他說。
此次來參會的企業代表們,迫切地希望向專家了解兩個問題,一是鐵礦石價格是否還會繼續下降,何時才能反彈;二是面對如此的市場環境,國內礦山企業的出路在哪兒。
令人失望的是,會上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鐵礦石價格恐將繼續下跌。津西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龐大航預計,根據國外四大礦山的平均成本價測算,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最低可達到45美元/噸,高點不會突破60美元/噸。
楊家聲指出,在整個大環境不能及時好轉的情況下,國內礦山企業應該多做轉變,如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互聯網思維等方式,降低成本,實現保值。
但這一傳統行業顯然被十年來的黃金時代慣壞了,因為只需開采礦石就能獲得豐厚利潤。面對近來新生的期貨、掉期、期權等鐵礦石金融衍生品,大多數礦石企業并不熟悉,都保持著謹慎態度。
但這對于金融服務機構來說,或許是一個機會。界面新聞記者留意到,在此次會場上,不少金融服務機構相當活躍,都在積極尋找和礦石企業合作的機會。
不少國內礦石企業寄希望于政府能夠減輕鐵礦石稅費負擔。楊家聲表示,根據平均測算,國內冶金礦山企業要繳納的各項稅費共計25項,如包括增值稅、資源稅等,平均稅費負擔要占到銷售收入的25%,而國外的礦山總稅費一般不到10%,低的國家只有約5%。
“希望能降低礦石稅費的征收比例,借助整個資源稅改革時機,減輕礦山企業的負擔。”楊家聲說。
鐵礦石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后,如今遭遇低谷。國內的鐵礦石業主們顯然還未能適應這一變化。
2015年3月25日-27日,舉行了八個年頭的中國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在石家莊召開,近400位企業代表和行業協會人士參加了此次會議。
雖然會場設置在了當地的希爾頓酒店內,但周邊經濟型酒店的入住率卻出現了爆滿。多數參會企業人士放棄了過往的五星級酒店住宿,選擇了價格更為低廉的酒店。“公司效益不好,所以今年出差經費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鐵礦石貿易公司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行業會議一直被業內視為聯絡感情的機會,往年年景好的時候,常可以看見三五成群的企業代表在一天的會議結束后聚會,但今年卻見不到了。“一是沒有心情,二是來參會的人也少了很多。”3月26日的會議結束后,一位從事冶金礦山服務的王先生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該人士之前一直在經營鐵礦石貿易生意,鐵礦石價格一路下跌,貿易生意越來越難做,迫使他不得不轉行。
像王先生這樣在去年轉行的人士不在少數,有的甚至完全脫離了鐵礦石行業。3月中旬,王先生參加了在青島召開的2015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該研討會比石家莊的會議規模更大,但是,“參會人數比往年減少了三分之一,不少熟人都未出現。”其對界面新聞記者稱。
未轉行的也多是苦苦支撐。在會上,一位來自山西的鐵礦石貿易商頗為苦惱。2014年初聽到鐵礦石價格會繼續下跌的預測,他并不以為然,如今手中握有幾百萬噸的鐵礦石仍未出售,他正為此發愁。
2014年以來,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以62%品位粉礦為標準,該年年底價格為71.75美元/噸,同比下跌46.8%,2015年年初跌破了60美元/噸,截至3月20日,進口鐵礦石價格約在55美元/噸,較去年年底下跌約23%。在2008年,鐵礦石價格最高曾一度突破200美元/噸。
或許是為了緩解壓抑的會議氣氛,3月25日晚上,會議主辦方特意安排了一場佛學講座,邀請了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柏林寺方丈——海明法師為參會的企業代表們講述“生命與健康、商道與哲學、修行與道德”的佛理。
相比鐵礦石貿易商,國內礦山企業更為愁苦。由于成本價格相差懸殊,國內礦山企業受到進口鐵礦石的強烈打壓。河北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鳳海介紹,以河北省為例,去年鐵礦石產量約4億噸,其中兩成多鐵礦石的成本為800元/噸,六成以上的鐵礦石成本在450元/噸-550元/噸左右,只有不到5%的鐵礦石成本在300元/噸左右。
與此對應的是,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鐵礦石總裁吉姆-威爾森(Jimmy Wilson)曾對外表示,必和必拓力爭將噸礦生產成本控制在20美元以下。
“鋼鐵廠首選的肯定是進口礦,價格便宜,而且品質好。”河北省一位鋼鐵企業人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鐵礦石進口量9.33億噸,同比增長13.8%,鐵礦石進口依存度已達到73.2%。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主席團主席楊家聲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冶金礦山企業遭遇到了嚴重挫折,2015年1月,礦山企業開工率平均僅有53%,其中大型礦山開工率63%,中型為40%,小型礦山只有19%。春節后下游企業陸續復工,礦山企業的開工率仍然與1月持平。“如果鐵礦石價格上漲,礦山才會復工。”楊家聲說。
五礦邯邢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邯邢礦業)為中國五礦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為國有獨立礦山企業。其負責人表示,2013年,其公司盈利約有6-7億元,但2014年的業績預計虧損約1億元。
邯邢礦業現有鐵礦山13座,在產鐵礦山只有六座,且只有一家略有盈利,其他五座都在虧損。
令邯邢礦業苦惱的是,如果礦山繼續生產,虧損將會持續,但因為是國有礦山,按照國家要求,并不能全部停產。“不停產的代價很大,虧損面越來越大,資金流也陷入困境。”邯邢礦業負責人表示,“只能借著十年來的紅利,勉強維持生產。”
奧威礦業一位負責人也表示,2015年,礦山企業的日子恐比去年更為艱難。對于絕大部分財政收入依靠礦山的地方政府而言,不愿意看到當地礦山停產,礦山企業想主動停產存在困難。
北京首鋼礦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國慶坦承,現在的礦山企業頭上懸著三把刀,一是供過于求的整體市場環境,二是環保、土地的壓力,三是賦稅負擔重,融資的難度大。
除了國有礦山,民營礦山的處境更不容樂觀。福建省富貴鳥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李峰廣介紹,其維持生產的七座鐵礦山中,已有五座礦山處于關停狀態,維持生存的兩個礦山,“一個基本保本,另一個微利,但不是靠鐵礦石,而是靠伴生磷等其他礦產品盈利。”他說。
此次來參會的企業代表們,迫切地希望向專家了解兩個問題,一是鐵礦石價格是否還會繼續下降,何時才能反彈;二是面對如此的市場環境,國內礦山企業的出路在哪兒。
令人失望的是,會上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鐵礦石價格恐將繼續下跌。津西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龐大航預計,根據國外四大礦山的平均成本價測算,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最低可達到45美元/噸,高點不會突破60美元/噸。
楊家聲指出,在整個大環境不能及時好轉的情況下,國內礦山企業應該多做轉變,如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互聯網思維等方式,降低成本,實現保值。
但這一傳統行業顯然被十年來的黃金時代慣壞了,因為只需開采礦石就能獲得豐厚利潤。面對近來新生的期貨、掉期、期權等鐵礦石金融衍生品,大多數礦石企業并不熟悉,都保持著謹慎態度。
但這對于金融服務機構來說,或許是一個機會。界面新聞記者留意到,在此次會場上,不少金融服務機構相當活躍,都在積極尋找和礦石企業合作的機會。
不少國內礦石企業寄希望于政府能夠減輕鐵礦石稅費負擔。楊家聲表示,根據平均測算,國內冶金礦山企業要繳納的各項稅費共計25項,如包括增值稅、資源稅等,平均稅費負擔要占到銷售收入的25%,而國外的礦山總稅費一般不到10%,低的國家只有約5%。
“希望能降低礦石稅費的征收比例,借助整個資源稅改革時機,減輕礦山企業的負擔。”楊家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