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PMI創16個月新低難阻鋼鐵股“逆襲”
雖然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鋼鐵行業PMI連續16個月下行、國內鋼鐵價格刷新了13年新低,卻難以阻礙鋼鐵板塊股票的后市重磅“利好”:對于重慶鋼鐵等特鋼股來說,大股東不斷減持引發機構資金不斷流入;對于龍頭、大型國企來說,“國企改革”勢必引發行業兼并重組;對于普通生產型鋼鐵企業來說,既是“國企改革”的目標標的,也會受益于業績筑底:鋼價進一步暴跌的空間有限。鋼鐵股普遍低估值、低股價,后市“逆襲”機遇良多。
近期A股大盤波動之際,鋼鐵板塊再次受到了部分機構的重視。昨日,鋼鐵板塊所有個股以3%以上漲幅報收,撫順特鋼大漲8.59%,韶鋼松山漲停,武鋼股份大漲7.41%。
股東減持推“特鋼股”上漲
鋼鐵板塊中,重慶鋼鐵近日公告大股東集團公司大幅減持了2.2億股,占其所持股比例的9.42%。昨日晚間,重慶鋼鐵再次公告稱,大股東重慶鋼鐵集團公司減持了上市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3460萬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的0.78%。該集團公司自4月以來不斷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累計減持股票7億股,占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的15.78%,成交金額30.5億元,成交均價4.359元/股。該企業屬于規模較小、產品有特色的鋼鐵企業。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認為,“大股東減持”應是“國企改革”的前期特征之一。“特鋼”系企業產業靈活度較高、所產產品稀缺性較強、市場競爭較小,已經提前出現回暖征兆,或成為鋼鐵行業國企改革的優先突破部分。
廣州日報記者還了解到,我國正在進行的制造業升級核心之一就是原料結構的升級,很多高端設備都離不開優質的鋼材,尤其是高溫合金鋼等特殊鋼材。這一趨勢直接導致了撫順特鋼的連續暴漲。
廣州日報記者從上海、廣東兩地的鋼鐵企業了解到,2015年內“國企改革”落實的可能性極大,因為鋼鐵板塊是滬深兩市國企背景上市公司占比最高的板塊之一,且目前經營困難較多,有望率先“改革”。“預期”內容,包括中鋼、寶鋼等在內的5家中央直屬國企,將被合并成2~3家,將以創新研發業務為主的企業合并進生產型企業里去,旨在提高效率、減少市場競爭、增加實力、解決市場產能過剩。在此之后,地方國企之間將展開整合,深入改革。
7成鋼企受“國企改革”影響
對比油企、有色、基建等板塊,鋼鐵板塊的“國企改革”啟動較慢,目前還只是以“大股東減持”等措施起步,為此,后期的預期也較多。比較可能在近期推進的應是員工持股與地方國企并購小型(非上市公司)鋼企。2016年之后才可能推進上市公司之間的并購與重組,過程類同寶鋼當年并購韶鋼松山。整個“并購”過程歷時長遠,將延續到2018年。
在此期間,龍頭鋼企、大型鋼企將充當“國企”改革的主力部分,而這部分企業在整個上市公司中的占比高達72%,將受到直接影響。鑒于目前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沙鋼股份等個別企業并非國企背景,預計整個板塊接近90%的上市公司都將受益于“國企改革”預期。
5月以來,鋼鐵企業換帥最多,包括鞍山鋼鐵集團、攀鋼集團與酒泉鋼鐵;這一信息,也增大了鋼鐵行業下一步國企改革的可行性。
業內:部分鋼鐵企業業績已見底
昨日,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5月鋼鐵行業PMI為42.4%,比上月回落5.8個百分點,創最近16個月以來的新低,且該指數已連續14個月處在50%的榮枯線以下。而“我的鋼鐵網”數據分析模型顯示,5月鋼價已經刷新了13年新低,行業仍處在深度低迷期。
然而,鋼鐵行業進入不景氣經營時間已經接近5年。從一季度報來看,鋼鐵企業亮點較多,武鋼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了75.4%,凌鋼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增長了21.3%。寶鋼股份高管認為:多數生產型鋼鐵企業的業績已經見底,進一步走跌的可能性不大。
廣州日報記者分別采訪了廣州黃埔與佛山南海的鋼貿商,其中的劉先生認為:“我們的資金壓力已經減少,部分人甚至已經開始加大進貨;國家政策比較能促進后期的鋼材需求,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地方產業鏈的打造,都需要基礎建設,而房產行業本身就在轉好;另外,貨幣政策也利于提高鋼材需求。”
建議
首選有國企改革題材的股票
除政策利好外,鋼鐵企業也加入到發展電商、參股金融等創新經營中。寶鋼股份出資20億元的歐冶云商,內置電商、物流、金融、數據、材料五個組成部分。寶鋼集團高管表示:“其中的歐冶金融不僅提供融資服務,還將整合具有專業化優勢的投資理財產品,重塑鋼鐵生態圈的信用環境。”
由于鋼鐵行業不景氣,“牛市”中,鋼鐵板塊屢屢遇冷,成為滬深兩市為數不多的低估值板塊之一。近30只鋼鐵股中,只有3只的價格超過了20元,10~20元股價的鋼鐵股也只有3只,其他全在10元以下,占比近八成。股價低,成為了板塊輪動的又一個優勢。有鑒于此,中投證券分析師認為:鋼鐵板塊值得中線關注與投資,首選兼有國企改革與“特鋼”概念的鋼鐵股。
雖然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鋼鐵行業PMI連續16個月下行、國內鋼鐵價格刷新了13年新低,卻難以阻礙鋼鐵板塊股票的后市重磅“利好”:對于重慶鋼鐵等特鋼股來說,大股東不斷減持引發機構資金不斷流入;對于龍頭、大型國企來說,“國企改革”勢必引發行業兼并重組;對于普通生產型鋼鐵企業來說,既是“國企改革”的目標標的,也會受益于業績筑底:鋼價進一步暴跌的空間有限。鋼鐵股普遍低估值、低股價,后市“逆襲”機遇良多。
近期A股大盤波動之際,鋼鐵板塊再次受到了部分機構的重視。昨日,鋼鐵板塊所有個股以3%以上漲幅報收,撫順特鋼大漲8.59%,韶鋼松山漲停,武鋼股份大漲7.41%。
股東減持推“特鋼股”上漲
鋼鐵板塊中,重慶鋼鐵近日公告大股東集團公司大幅減持了2.2億股,占其所持股比例的9.42%。昨日晚間,重慶鋼鐵再次公告稱,大股東重慶鋼鐵集團公司減持了上市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3460萬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的0.78%。該集團公司自4月以來不斷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累計減持股票7億股,占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的15.78%,成交金額30.5億元,成交均價4.359元/股。該企業屬于規模較小、產品有特色的鋼鐵企業。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認為,“大股東減持”應是“國企改革”的前期特征之一。“特鋼”系企業產業靈活度較高、所產產品稀缺性較強、市場競爭較小,已經提前出現回暖征兆,或成為鋼鐵行業國企改革的優先突破部分。
廣州日報記者還了解到,我國正在進行的制造業升級核心之一就是原料結構的升級,很多高端設備都離不開優質的鋼材,尤其是高溫合金鋼等特殊鋼材。這一趨勢直接導致了撫順特鋼的連續暴漲。
廣州日報記者從上海、廣東兩地的鋼鐵企業了解到,2015年內“國企改革”落實的可能性極大,因為鋼鐵板塊是滬深兩市國企背景上市公司占比最高的板塊之一,且目前經營困難較多,有望率先“改革”。“預期”內容,包括中鋼、寶鋼等在內的5家中央直屬國企,將被合并成2~3家,將以創新研發業務為主的企業合并進生產型企業里去,旨在提高效率、減少市場競爭、增加實力、解決市場產能過剩。在此之后,地方國企之間將展開整合,深入改革。
7成鋼企受“國企改革”影響
對比油企、有色、基建等板塊,鋼鐵板塊的“國企改革”啟動較慢,目前還只是以“大股東減持”等措施起步,為此,后期的預期也較多。比較可能在近期推進的應是員工持股與地方國企并購小型(非上市公司)鋼企。2016年之后才可能推進上市公司之間的并購與重組,過程類同寶鋼當年并購韶鋼松山。整個“并購”過程歷時長遠,將延續到2018年。
在此期間,龍頭鋼企、大型鋼企將充當“國企”改革的主力部分,而這部分企業在整個上市公司中的占比高達72%,將受到直接影響。鑒于目前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沙鋼股份等個別企業并非國企背景,預計整個板塊接近90%的上市公司都將受益于“國企改革”預期。
5月以來,鋼鐵企業換帥最多,包括鞍山鋼鐵集團、攀鋼集團與酒泉鋼鐵;這一信息,也增大了鋼鐵行業下一步國企改革的可行性。
業內:部分鋼鐵企業業績已見底
昨日,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5月鋼鐵行業PMI為42.4%,比上月回落5.8個百分點,創最近16個月以來的新低,且該指數已連續14個月處在50%的榮枯線以下。而“我的鋼鐵網”數據分析模型顯示,5月鋼價已經刷新了13年新低,行業仍處在深度低迷期。
然而,鋼鐵行業進入不景氣經營時間已經接近5年。從一季度報來看,鋼鐵企業亮點較多,武鋼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了75.4%,凌鋼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增長了21.3%。寶鋼股份高管認為:多數生產型鋼鐵企業的業績已經見底,進一步走跌的可能性不大。
廣州日報記者分別采訪了廣州黃埔與佛山南海的鋼貿商,其中的劉先生認為:“我們的資金壓力已經減少,部分人甚至已經開始加大進貨;國家政策比較能促進后期的鋼材需求,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地方產業鏈的打造,都需要基礎建設,而房產行業本身就在轉好;另外,貨幣政策也利于提高鋼材需求。”
建議
首選有國企改革題材的股票
除政策利好外,鋼鐵企業也加入到發展電商、參股金融等創新經營中。寶鋼股份出資20億元的歐冶云商,內置電商、物流、金融、數據、材料五個組成部分。寶鋼集團高管表示:“其中的歐冶金融不僅提供融資服務,還將整合具有專業化優勢的投資理財產品,重塑鋼鐵生態圈的信用環境。”
由于鋼鐵行業不景氣,“牛市”中,鋼鐵板塊屢屢遇冷,成為滬深兩市為數不多的低估值板塊之一。近30只鋼鐵股中,只有3只的價格超過了20元,10~20元股價的鋼鐵股也只有3只,其他全在10元以下,占比近八成。股價低,成為了板塊輪動的又一個優勢。有鑒于此,中投證券分析師認為:鋼鐵板塊值得中線關注與投資,首選兼有國企改革與“特鋼”概念的鋼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