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在互聯網時代急需深刻變革。”
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曾經的這句話,給公司發展指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就在今年2月,寶鋼集團整合原有鋼鐵電子交易相關資源,建立了歐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冶云商”),由此開啟了寶鋼互聯網+的新時代。
公開資料顯示,同月,歐冶云商成立了4家子公司,分別為歐冶金融服務、歐冶材料技術、歐冶數據技術和歐冶物流,未來將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包括交易結算、物流倉儲、加工配送、金融服務、材料技術服務在內的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同時,打造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為基礎,供應鏈服務集于一體,多方主體共生共贏的生態型鋼鐵服務平臺。
“未來將通過歐冶云商這個平臺,構建最具活力的商業共享生態圈。”陳德榮表示。
據了解,歐冶云商的成立被業內普遍視為寶鋼順應時代發展、傾力擁抱互聯網的一次大膽嘗試,并將給寶鋼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時,也有觀點指出,有著深厚國企背景的歐冶云商,在未來發展中能否成功,不僅需要突破原有體制的束縛,還需要面對眾多互聯網新貴以及同質競爭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攤子大不是問題
陳德榮曾指出,當前鋼鐵行業正處于嚴峻的時代背景之下,一方面鋼鐵制造商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微利形勢延續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相關模式弊端的暴露,鋼貿信用體系也在面臨崩潰。
不過陳德榮也意識到,上述情況恰恰為鋼鐵行業的商業模式變革、鋼貿體系重構帶來了契機。
于是,歐冶云商就此應運而生。
而乍看歐冶云商旗下的眾多子公司和業務板塊,在讓人感嘆其布局魄力的同時,也難免引發質疑:一下子就鋪開這么大的攤子,這樣是否會給企業帶來較大負累?
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其實歐冶云商相當于建立了一個B2B式的綜合解決方案,這也凸顯出了寶鋼要從一個鋼鐵公司,轉變成一個第三方鋼鐵服務提供商。
“而從傳統B2B企業層面進行分析,其商業成功往往需要多重因素的配合,如有資金需求,這就需要去做金融,以給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有運輸需求,就需要去做物流,尤其是自建物流更加高效可靠;此外,無論傳統企業還是創新領域服務,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需要去拼云服務、大數據以及信息系統上的整體解決方案,所以又離不開大數據。”丁道師解釋稱,“因此歐冶云商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十分必要的,攤子大也是事出有因”。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也認為,想要做出一個綜合性服務平臺,金融、物流、信息、交易等要素都需具備,雖然多板塊切入壓力較大,但作為一個追求上進的企業而言,也是不得不去著手布局的。
商業模式專家、東方慧潤能源信息資深顧問劉如江則指出,雖然歐冶云商的布局很大,但是很難說會給其未來發展帶來負累,因為目前歐冶云商旗下幾家子公司的業務,幾乎都是從寶鋼原有的一些業務板塊中分離出來的,本身都具有較強的基礎支撐。
當前利好被指或仍有限
據了解,5月7日,歐冶云商旗下歐冶金融與15家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鎖定信貸額度1627億元,同日歐冶金融平臺正式上線運營,而此次授信簽約也被視為歐冶金融相關業務已進入實質性推動階段的標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分析師錢海利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歐冶金融業務的開展,對于解決相關企業的融資困難將會起到一定幫助作用,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這些企業資金流的管控以及推動資本間的對接。
不過劉如江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歐冶金融所覆蓋的應該還僅限于同寶鋼有著相關業務合作的一些企業,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向外輻射,目前還不得而知。
此外,歐冶云商旗下歐冶物流子公司副總經理陳家軍公開表示,歐冶物流正在通過股權互換形式推進加盟體系,即歐冶物流在寶鋼現有的物流基地、加工中心的基礎上,控股加盟、參股加盟以及協議加盟社會倉庫。
據介紹,此前2012年鋼貿危機中,因重復質押和虛假倉單等潛規則被引爆,銀行對鋼鐵質押融資大幅縮水,而歐冶物流此舉的一大重要目的,就是要重塑因此前鋼貿危機而遭受重創的鋼鐵質押融資。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鋼鐵行業自建物流屬于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總體而言利大于弊,但歐冶物流要想藉以重塑因此前鋼貿危機而遭受重創的鋼鐵質押融資,并不容易,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歐冶云商的創建給寶鋼帶來的最明顯一個利好,是令其股價不斷上漲。”丁道師認為,“這也是當前的一個普遍現象,一個企業一旦宣布擁抱互聯網,其股價往往急速上升甚至漲停。”
據悉,作為寶鋼集團獨家發起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寶鋼股份,在歐冶云商成立后的一段時間里,股價已從2月初的6元多一路漲至接近10元。
盈利模式仍存疑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委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全國鋼鐵類電子交易平臺已增至近180家。
“現在各家都在試,很難說已找到一種成熟的盈利模式。”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認為。
而業內普遍的看法也是,當前鋼鐵電商尚處于“燒錢培育市場”階段,穩定的盈利模式還看不太清楚。
張周平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歐冶云商也存在類似問題,即還沒有看到它的一個清晰盈利點。
“歐冶云商的核心在于數據變現,即通過將數據變現實現盈利。但是,鋼鐵電商尚處于‘燒錢培育市場’階段,歐冶云商的盈利點更像是一種噱頭。”宋清輝指出。
歐冶金融板塊負責人王成然也曾公開表示,至少還要過兩三年左右,鋼鐵電商這個行業才能有個眉目,見出高下。
不過劉如江則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雖然表面上歐冶云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盈利點,但它的創建實際上是要最大限度地提升產業鏈的整體運行效率,這將給企業發展帶來極大的利好。”
“歐冶云商不是簡單的一個電商,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解決平臺,但是未來它會實現怎樣的效果,目前仍尚未可知。”劉如江表示。
對于歐冶云商未來的盈利問題,法治周末記者致電寶鋼集團進行詢問,不過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對方的回應。
“去背景化”勢在必行
“歐冶云商擁抱互聯網,給公司帶來的利好毋庸置疑,但利好的同時阻礙同樣很大,最大的阻礙恐怕來源于其內部機制問題。”宋清輝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歐冶云商由寶鋼股份、寶鋼集團、上海寶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目前歐冶云商的股權比例為,寶鋼股份占比51%,寶鋼集團占比49%。
同時陳德榮意識到,以鋼鐵制造商為經營主體的鋼鐵電商平臺雖然具有一定優勢,但也有明顯的排他性弊端,為此他提出了“去背景化”的發展趨勢。
據稱,為了實現“去背景化”目標,陳德榮將歐冶云商定位為“生態圈”,其中一個發展理念為“共建第三方平臺”,即歐冶云商是后臺的支撐體系,前臺則是電商、物流、金融、數據、材料。
“每一個前臺的平臺,對社會各類資源的擁有者是開放的。”陳德榮表示。
劉如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其實從歐冶云商的命名來看,就已經凸顯出其背景色彩的淡化,而且它所做的事情,也是相當于會對整個華東地區鋼鐵產業生態的一次洗牌重組,如此一來,相當于將拋開眾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不過這也將影響到原來的市場差價,進而波及一些鋼貿商和中間商的利益,肯定會因此遇到一些問題和阻力。”劉如江表示。
丁道師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任何改革都會涉及到利益博弈,但改革仍勢在必行,尤其是要引入市場化管理手段,放開門檻和條件,并最大可能地引入互聯網思維。
“如果歐冶云商真的能夠實現去背景化,以此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未來必將大有可為。”宋清輝表示。
外部競爭不容忽視
“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與其讓互聯網企業來被動顛覆,不如首先進行自我顛覆。”丁道師認為,“不過即使傳統企業積極去擁抱互聯網,也不一定就能夠成功,因為外部的競爭環境同樣非常激烈。”
丁道師分析稱,其實歐冶云商所做的這種模式,阿里巴巴等互聯網新貴也都會做,而且具有明顯的諸多優勢,未來歐冶云商如何同這樣的企業競爭,才是亟待企業管理層去認真考慮的。
“尤其對于傳統國企而言,從之前帶有一定壟斷性質的市場突然進入到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來,還是需要盡快適應的。”丁道師表示。
張周平也指出,傳統企業轉型做互聯網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雖然它在傳統領域內可能是權威,但是在互聯網領域則幾乎是一張白紙,互聯網基因和經驗的缺乏,都將是嚴重的不足之處。
此外,張周平還指出,當前鋼鐵電商平臺已經增至將近200家,且同質化競爭激烈,大家都想攫取鋼鐵行業萬億市場這杯羹,而市場必將會淘汰大量落后企業進行洗牌,最終存活下來有限的一些優質企業。
“歐冶云商的模式一經出現,也很可能會引發同類企業的模仿,并隨之帶來更多的同業競爭壓力。”劉如江指出。
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曾經的這句話,給公司發展指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就在今年2月,寶鋼集團整合原有鋼鐵電子交易相關資源,建立了歐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冶云商”),由此開啟了寶鋼互聯網+的新時代。
公開資料顯示,同月,歐冶云商成立了4家子公司,分別為歐冶金融服務、歐冶材料技術、歐冶數據技術和歐冶物流,未來將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包括交易結算、物流倉儲、加工配送、金融服務、材料技術服務在內的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同時,打造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為基礎,供應鏈服務集于一體,多方主體共生共贏的生態型鋼鐵服務平臺。
“未來將通過歐冶云商這個平臺,構建最具活力的商業共享生態圈。”陳德榮表示。
據了解,歐冶云商的成立被業內普遍視為寶鋼順應時代發展、傾力擁抱互聯網的一次大膽嘗試,并將給寶鋼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時,也有觀點指出,有著深厚國企背景的歐冶云商,在未來發展中能否成功,不僅需要突破原有體制的束縛,還需要面對眾多互聯網新貴以及同質競爭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攤子大不是問題
陳德榮曾指出,當前鋼鐵行業正處于嚴峻的時代背景之下,一方面鋼鐵制造商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微利形勢延續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相關模式弊端的暴露,鋼貿信用體系也在面臨崩潰。
不過陳德榮也意識到,上述情況恰恰為鋼鐵行業的商業模式變革、鋼貿體系重構帶來了契機。
于是,歐冶云商就此應運而生。
而乍看歐冶云商旗下的眾多子公司和業務板塊,在讓人感嘆其布局魄力的同時,也難免引發質疑:一下子就鋪開這么大的攤子,這樣是否會給企業帶來較大負累?
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其實歐冶云商相當于建立了一個B2B式的綜合解決方案,這也凸顯出了寶鋼要從一個鋼鐵公司,轉變成一個第三方鋼鐵服務提供商。
“而從傳統B2B企業層面進行分析,其商業成功往往需要多重因素的配合,如有資金需求,這就需要去做金融,以給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有運輸需求,就需要去做物流,尤其是自建物流更加高效可靠;此外,無論傳統企業還是創新領域服務,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需要去拼云服務、大數據以及信息系統上的整體解決方案,所以又離不開大數據。”丁道師解釋稱,“因此歐冶云商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十分必要的,攤子大也是事出有因”。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也認為,想要做出一個綜合性服務平臺,金融、物流、信息、交易等要素都需具備,雖然多板塊切入壓力較大,但作為一個追求上進的企業而言,也是不得不去著手布局的。
商業模式專家、東方慧潤能源信息資深顧問劉如江則指出,雖然歐冶云商的布局很大,但是很難說會給其未來發展帶來負累,因為目前歐冶云商旗下幾家子公司的業務,幾乎都是從寶鋼原有的一些業務板塊中分離出來的,本身都具有較強的基礎支撐。
當前利好被指或仍有限
據了解,5月7日,歐冶云商旗下歐冶金融與15家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鎖定信貸額度1627億元,同日歐冶金融平臺正式上線運營,而此次授信簽約也被視為歐冶金融相關業務已進入實質性推動階段的標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分析師錢海利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歐冶金融業務的開展,對于解決相關企業的融資困難將會起到一定幫助作用,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這些企業資金流的管控以及推動資本間的對接。
不過劉如江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歐冶金融所覆蓋的應該還僅限于同寶鋼有著相關業務合作的一些企業,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向外輻射,目前還不得而知。
此外,歐冶云商旗下歐冶物流子公司副總經理陳家軍公開表示,歐冶物流正在通過股權互換形式推進加盟體系,即歐冶物流在寶鋼現有的物流基地、加工中心的基礎上,控股加盟、參股加盟以及協議加盟社會倉庫。
據介紹,此前2012年鋼貿危機中,因重復質押和虛假倉單等潛規則被引爆,銀行對鋼鐵質押融資大幅縮水,而歐冶物流此舉的一大重要目的,就是要重塑因此前鋼貿危機而遭受重創的鋼鐵質押融資。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鋼鐵行業自建物流屬于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總體而言利大于弊,但歐冶物流要想藉以重塑因此前鋼貿危機而遭受重創的鋼鐵質押融資,并不容易,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歐冶云商的創建給寶鋼帶來的最明顯一個利好,是令其股價不斷上漲。”丁道師認為,“這也是當前的一個普遍現象,一個企業一旦宣布擁抱互聯網,其股價往往急速上升甚至漲停。”
據悉,作為寶鋼集團獨家發起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寶鋼股份,在歐冶云商成立后的一段時間里,股價已從2月初的6元多一路漲至接近10元。
盈利模式仍存疑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委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全國鋼鐵類電子交易平臺已增至近180家。
“現在各家都在試,很難說已找到一種成熟的盈利模式。”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認為。
而業內普遍的看法也是,當前鋼鐵電商尚處于“燒錢培育市場”階段,穩定的盈利模式還看不太清楚。
張周平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歐冶云商也存在類似問題,即還沒有看到它的一個清晰盈利點。
“歐冶云商的核心在于數據變現,即通過將數據變現實現盈利。但是,鋼鐵電商尚處于‘燒錢培育市場’階段,歐冶云商的盈利點更像是一種噱頭。”宋清輝指出。
歐冶金融板塊負責人王成然也曾公開表示,至少還要過兩三年左右,鋼鐵電商這個行業才能有個眉目,見出高下。
不過劉如江則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雖然表面上歐冶云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盈利點,但它的創建實際上是要最大限度地提升產業鏈的整體運行效率,這將給企業發展帶來極大的利好。”
“歐冶云商不是簡單的一個電商,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解決平臺,但是未來它會實現怎樣的效果,目前仍尚未可知。”劉如江表示。
對于歐冶云商未來的盈利問題,法治周末記者致電寶鋼集團進行詢問,不過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對方的回應。
“去背景化”勢在必行
“歐冶云商擁抱互聯網,給公司帶來的利好毋庸置疑,但利好的同時阻礙同樣很大,最大的阻礙恐怕來源于其內部機制問題。”宋清輝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歐冶云商由寶鋼股份、寶鋼集團、上海寶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目前歐冶云商的股權比例為,寶鋼股份占比51%,寶鋼集團占比49%。
同時陳德榮意識到,以鋼鐵制造商為經營主體的鋼鐵電商平臺雖然具有一定優勢,但也有明顯的排他性弊端,為此他提出了“去背景化”的發展趨勢。
據稱,為了實現“去背景化”目標,陳德榮將歐冶云商定位為“生態圈”,其中一個發展理念為“共建第三方平臺”,即歐冶云商是后臺的支撐體系,前臺則是電商、物流、金融、數據、材料。
“每一個前臺的平臺,對社會各類資源的擁有者是開放的。”陳德榮表示。
劉如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其實從歐冶云商的命名來看,就已經凸顯出其背景色彩的淡化,而且它所做的事情,也是相當于會對整個華東地區鋼鐵產業生態的一次洗牌重組,如此一來,相當于將拋開眾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不過這也將影響到原來的市場差價,進而波及一些鋼貿商和中間商的利益,肯定會因此遇到一些問題和阻力。”劉如江表示。
丁道師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任何改革都會涉及到利益博弈,但改革仍勢在必行,尤其是要引入市場化管理手段,放開門檻和條件,并最大可能地引入互聯網思維。
“如果歐冶云商真的能夠實現去背景化,以此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未來必將大有可為。”宋清輝表示。
外部競爭不容忽視
“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與其讓互聯網企業來被動顛覆,不如首先進行自我顛覆。”丁道師認為,“不過即使傳統企業積極去擁抱互聯網,也不一定就能夠成功,因為外部的競爭環境同樣非常激烈。”
丁道師分析稱,其實歐冶云商所做的這種模式,阿里巴巴等互聯網新貴也都會做,而且具有明顯的諸多優勢,未來歐冶云商如何同這樣的企業競爭,才是亟待企業管理層去認真考慮的。
“尤其對于傳統國企而言,從之前帶有一定壟斷性質的市場突然進入到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來,還是需要盡快適應的。”丁道師表示。
張周平也指出,傳統企業轉型做互聯網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雖然它在傳統領域內可能是權威,但是在互聯網領域則幾乎是一張白紙,互聯網基因和經驗的缺乏,都將是嚴重的不足之處。
此外,張周平還指出,當前鋼鐵電商平臺已經增至將近200家,且同質化競爭激烈,大家都想攫取鋼鐵行業萬億市場這杯羹,而市場必將會淘汰大量落后企業進行洗牌,最終存活下來有限的一些優質企業。
“歐冶云商的模式一經出現,也很可能會引發同類企業的模仿,并隨之帶來更多的同業競爭壓力。”劉如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