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戰略性的礦產資源而言,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存有量還是很少,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對于一些具有戰略性的重大礦產資源,在現在大宗礦產資源價格還比較低的時候,通過企業走出去,能夠控制或掌握一部分,意義是很大的。
5月26日,紫金礦業與艾芬豪和巴理克兩大國際礦業巨頭“握手”結成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發世界級超大銅和金礦。
5月27日復牌即迎來漲停的紫金礦業在公告中稱:“目前大宗商品正處于低谷期,國際礦業公司加快出售資產,礦業資源估值較低,是中國海外資源收購步伐的有利時機。”可見紫金是想趁當前低迷的行情,出手赴海外抄底。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紫金礦業經過多年的跟蹤和儲備,在礦業低迷的今天成功收購巴里克和艾芬豪的大型金、銅礦山,將為培厚公司利潤,增強企業發展后勁發揮重要作用。對于紫金礦業而言,這兩起超大型資源的并購是一個物超所值的買賣。
同一時期有同樣抄底計劃的,可能還有寶鋼集團,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寶鋼和中心銀行已向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批委員會提交了申請。有分析人士稱,無論傳聞中寶鋼發起的收購要約是真是假,未來都很可能有很多類似的交易將被發起。
當前國際礦業市場持續低迷,全球礦業公司“躺著就漲價掙錢”的日子可謂一去不復返。與此同時,中國又經歷著經濟轉型的新常態,各大國內礦業巨頭紛紛在企業轉型升級方面有所動作,目的就是想在國際礦業深度調整,國內新的經濟結構之下,依然能夠保住“江湖地位”,順利度過礦業“寒冬”。
大變局蘊含大機遇
自2012年下半年起,全球礦業便呈現出放緩勢頭,隨后出現震蕩收縮,下行趨勢,礦業企業高利潤時代漸進尾聲,礦業發展進入“寒冬期”。進入2014年,全球經濟增速仍沒有大的起色,礦產品價格持續波動,礦業成本上升。大多數礦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礦業融資困難等問題日益凸顯。
專家指出,疲軟的全球需求將難改當前礦業的頹勢。2015年,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多層化、復雜化,全球礦業將難以好轉。在美元走強及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挫的重壓之下,國際大宗礦產品價格難覓回升動力,全球礦業格局將繼續深度調整。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曾指出,中國礦企和中國制造業一樣,要從高速的增長回歸到理性的中速增長,甚至是低速增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曾經一肩扛起全球礦業剛性需求的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這撥動著國際礦業領域的敏感神經。
雖然如今中國經濟邁入“換擋期”,形成了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但是全球礦業具有支撐力的最大經濟體仍然是中國,并且中國經濟對資源的剛性需求仍處在一個“快速增長期”,這也就對中國礦業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加快適應當前情況有變的全球礦業市場,不斷革新。
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曾在集團會議中指出,目前全球礦業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過去十年來黃金和基本金屬大牛市的行情已經終結,并且已經進入深入調整期。礦業寒冬給企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重大機遇。從2014年開始,紫金礦業的公司發展從以國內為主轉向以國際為主。
認為寒冬中蘊含機遇的,不止陳景河一人,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董事長周中樞也曾表示,“行業難,但這也正是機遇所在。”
他認為,大變局蘊藏著大機遇。礦業企業要想適應新格局,就必須在不斷提升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做出差異化選擇。對于中國礦業企業來說,接下來,就看誰經得起考驗,誰調整得快,調整得好。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中國的整個經濟發展來說,我認為對于戰略性的礦產資源而言,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存有量還是很少,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對于一些具有戰略性的重大礦產資源,在現在大宗礦產資源價格還比較低的時候,通過企業走出去,能夠控制或掌握一部分,我認為意義是很大的。
但是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應該讓企業作為主體,國家不應該過多的去干預企業國際化的行為,可以適當的提供服務、信息以及產業指導。國家也可以從國家戰略安全的考慮,動用國家財政資源去掌握一部分國外礦產資源,但主要還是通過國有企業去做。
2014年,中國五礦以中國五礦聯合體的形式收購了位于秘魯的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這是一個難得的世界級銅礦。周中樞指出,中國五礦將根據區域性特點和經濟發展導向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差異化布局產業鏈環節。
“一帶一路”促企業國際化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加速,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明顯。礦產資源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勻性和經濟全球化的現實,決定了礦產資源配置的全球化。國家從國際戰略的高度出發,鼓勵企業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緩解經濟發展中資源瓶頸制約,實施境外資源開發成為必然選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更是為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和國家政策的扶持。積極實施礦產資源“走出去”戰略,尋求和建立境外穩定的礦產資源供應基地,改變目前我國礦產品進口依靠從國際市場上購買的被動局面。這也是維護我國資源安全、保障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家華曾預判全球礦業面臨新一輪洗牌,在這種變革過程中,全球礦業的互聯互通、互學互幫,尤其與中國礦業的合作將更為密切,建立新的礦業秩序的時機已到來。中國所倡導的“一路一帶”的國際合作,將會給全球礦業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到了紫金礦業集團國際部的負責人,負責人表示,從紫金集團自身的發展特點分析,雖然,紫金礦業已發展為國內領先的礦業企業,與國內大多數礦業企業相比,資金、技術實力雄厚。但面對國內資源競爭日趨白熱化,要實現新的發展戰略,就必須搶占先機、“走出去”獲得資源。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是世界礦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給基地,在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例如澳大利亞、非洲、南美以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黃金和有色金屬資源,地質勘查找礦潛力極大。
此外,“絲綢之路經濟帶”所在的區域,在我國境內就包括了許多不同礦產資源的成礦帶,如昆侖山成礦帶、祁連山成礦帶、天山成礦帶等。比如,我國已在西藏岡底斯斑巖銅礦成礦帶找到若干個特大型銅(伴生金)礦床,并在其外圍發現了較好的找礦遠景,專家已經論證,該成礦帶西延到國外,正處于“一帶一路”涵蓋的區域。
通過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可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從而改善礦業公司項目投資的基礎設施條件,降低生產及物流成本,提高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例如,紫金在中亞某些項目,就是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所在國家及地區交通設施的改善,將會給該礦山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成時代趨勢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提出的“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和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目前互聯網儼然已經成為時代趨勢,其所帶來的產業格局調整和資源整合既是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可以說當前中國的商業生態正在發生著明緩實急、影響深遠的變革,這對原有的商業邏輯產生著不小的挑戰,全新的商業規則和商業模式正在興起。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碰撞、改造、融合,產業間、企業間跨界融合將會呈現出一種“合作新常態”。
國內的礦業企業也紛紛涉及“互聯網+”,希望能夠乘坐互聯網時代快車,在礦業“寒冬”以及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雙重背景下尋求新的突破。
近日,盛屯礦業與易票聯開展合作,擬投資1億元成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公司。選擇進軍第三方支付業務是想為公司開展各項金屬金融服務提供快捷安全的支付環境,促進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同時盛屯還將與安泰科合作,安泰科隸屬于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擁有國內有色金屬行業最權威的資訊信息互聯網平臺,與其合作的目的在于加快公司線上服務平臺建設,形成金屬O2O+金融服務閉環。
同時立足礦電融合的還有紫金礦業,將其旗下的一個子公司打造成了一個“互聯網+有色金屬產業鏈”概念、開放性、綜合性、“一站式”服務的生態型電商平臺,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買貨、買貨、倉儲、物流、金融、數據等一系列服務,助推整個產業鏈轉型升級。2015年1月初,電商平臺推出首個產品——陰極銅紫金,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現行軟件系統內掛牌交易。
電商這一新興業態是礦業企業的一個新的積極嘗試,礦業企業創新O2O模式整合現有的產銷資源,通過互聯網構建礦業與金融、貿易協同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探索嘗試有色產業鏈新型生態體系建設,這種融合對國內的礦業企業來說,具有向互聯網時代探索的重要意義。
國際礦業“寒冬”仍在繼續,不過中國的礦業巨頭們并沒有因此而萎靡,甘愿犧牲在無盡的寒冷之中。它們在中國經濟“新常態”與礦業“寒冬”所碰撞出的火花之中積極轉型,嘗試大步向前,以期“逆勢飄紅”。天冷而心熱,應該也會將這寒冷過得別有滋味。
5月26日,紫金礦業與艾芬豪和巴理克兩大國際礦業巨頭“握手”結成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發世界級超大銅和金礦。
5月27日復牌即迎來漲停的紫金礦業在公告中稱:“目前大宗商品正處于低谷期,國際礦業公司加快出售資產,礦業資源估值較低,是中國海外資源收購步伐的有利時機。”可見紫金是想趁當前低迷的行情,出手赴海外抄底。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紫金礦業經過多年的跟蹤和儲備,在礦業低迷的今天成功收購巴里克和艾芬豪的大型金、銅礦山,將為培厚公司利潤,增強企業發展后勁發揮重要作用。對于紫金礦業而言,這兩起超大型資源的并購是一個物超所值的買賣。
同一時期有同樣抄底計劃的,可能還有寶鋼集團,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寶鋼和中心銀行已向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批委員會提交了申請。有分析人士稱,無論傳聞中寶鋼發起的收購要約是真是假,未來都很可能有很多類似的交易將被發起。
當前國際礦業市場持續低迷,全球礦業公司“躺著就漲價掙錢”的日子可謂一去不復返。與此同時,中國又經歷著經濟轉型的新常態,各大國內礦業巨頭紛紛在企業轉型升級方面有所動作,目的就是想在國際礦業深度調整,國內新的經濟結構之下,依然能夠保住“江湖地位”,順利度過礦業“寒冬”。
大變局蘊含大機遇
自2012年下半年起,全球礦業便呈現出放緩勢頭,隨后出現震蕩收縮,下行趨勢,礦業企業高利潤時代漸進尾聲,礦業發展進入“寒冬期”。進入2014年,全球經濟增速仍沒有大的起色,礦產品價格持續波動,礦業成本上升。大多數礦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礦業融資困難等問題日益凸顯。
專家指出,疲軟的全球需求將難改當前礦業的頹勢。2015年,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多層化、復雜化,全球礦業將難以好轉。在美元走強及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挫的重壓之下,國際大宗礦產品價格難覓回升動力,全球礦業格局將繼續深度調整。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曾指出,中國礦企和中國制造業一樣,要從高速的增長回歸到理性的中速增長,甚至是低速增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曾經一肩扛起全球礦業剛性需求的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這撥動著國際礦業領域的敏感神經。
雖然如今中國經濟邁入“換擋期”,形成了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但是全球礦業具有支撐力的最大經濟體仍然是中國,并且中國經濟對資源的剛性需求仍處在一個“快速增長期”,這也就對中國礦業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加快適應當前情況有變的全球礦業市場,不斷革新。
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曾在集團會議中指出,目前全球礦業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過去十年來黃金和基本金屬大牛市的行情已經終結,并且已經進入深入調整期。礦業寒冬給企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重大機遇。從2014年開始,紫金礦業的公司發展從以國內為主轉向以國際為主。
認為寒冬中蘊含機遇的,不止陳景河一人,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董事長周中樞也曾表示,“行業難,但這也正是機遇所在。”
他認為,大變局蘊藏著大機遇。礦業企業要想適應新格局,就必須在不斷提升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做出差異化選擇。對于中國礦業企業來說,接下來,就看誰經得起考驗,誰調整得快,調整得好。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中國的整個經濟發展來說,我認為對于戰略性的礦產資源而言,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存有量還是很少,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對于一些具有戰略性的重大礦產資源,在現在大宗礦產資源價格還比較低的時候,通過企業走出去,能夠控制或掌握一部分,我認為意義是很大的。
但是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應該讓企業作為主體,國家不應該過多的去干預企業國際化的行為,可以適當的提供服務、信息以及產業指導。國家也可以從國家戰略安全的考慮,動用國家財政資源去掌握一部分國外礦產資源,但主要還是通過國有企業去做。
2014年,中國五礦以中國五礦聯合體的形式收購了位于秘魯的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這是一個難得的世界級銅礦。周中樞指出,中國五礦將根據區域性特點和經濟發展導向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差異化布局產業鏈環節。
“一帶一路”促企業國際化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加速,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明顯。礦產資源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勻性和經濟全球化的現實,決定了礦產資源配置的全球化。國家從國際戰略的高度出發,鼓勵企業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緩解經濟發展中資源瓶頸制約,實施境外資源開發成為必然選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更是為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和國家政策的扶持。積極實施礦產資源“走出去”戰略,尋求和建立境外穩定的礦產資源供應基地,改變目前我國礦產品進口依靠從國際市場上購買的被動局面。這也是維護我國資源安全、保障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家華曾預判全球礦業面臨新一輪洗牌,在這種變革過程中,全球礦業的互聯互通、互學互幫,尤其與中國礦業的合作將更為密切,建立新的礦業秩序的時機已到來。中國所倡導的“一路一帶”的國際合作,將會給全球礦業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到了紫金礦業集團國際部的負責人,負責人表示,從紫金集團自身的發展特點分析,雖然,紫金礦業已發展為國內領先的礦業企業,與國內大多數礦業企業相比,資金、技術實力雄厚。但面對國內資源競爭日趨白熱化,要實現新的發展戰略,就必須搶占先機、“走出去”獲得資源。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是世界礦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給基地,在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例如澳大利亞、非洲、南美以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黃金和有色金屬資源,地質勘查找礦潛力極大。
此外,“絲綢之路經濟帶”所在的區域,在我國境內就包括了許多不同礦產資源的成礦帶,如昆侖山成礦帶、祁連山成礦帶、天山成礦帶等。比如,我國已在西藏岡底斯斑巖銅礦成礦帶找到若干個特大型銅(伴生金)礦床,并在其外圍發現了較好的找礦遠景,專家已經論證,該成礦帶西延到國外,正處于“一帶一路”涵蓋的區域。
通過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可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從而改善礦業公司項目投資的基礎設施條件,降低生產及物流成本,提高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例如,紫金在中亞某些項目,就是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所在國家及地區交通設施的改善,將會給該礦山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成時代趨勢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提出的“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和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目前互聯網儼然已經成為時代趨勢,其所帶來的產業格局調整和資源整合既是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可以說當前中國的商業生態正在發生著明緩實急、影響深遠的變革,這對原有的商業邏輯產生著不小的挑戰,全新的商業規則和商業模式正在興起。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碰撞、改造、融合,產業間、企業間跨界融合將會呈現出一種“合作新常態”。
國內的礦業企業也紛紛涉及“互聯網+”,希望能夠乘坐互聯網時代快車,在礦業“寒冬”以及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雙重背景下尋求新的突破。
近日,盛屯礦業與易票聯開展合作,擬投資1億元成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公司。選擇進軍第三方支付業務是想為公司開展各項金屬金融服務提供快捷安全的支付環境,促進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同時盛屯還將與安泰科合作,安泰科隸屬于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擁有國內有色金屬行業最權威的資訊信息互聯網平臺,與其合作的目的在于加快公司線上服務平臺建設,形成金屬O2O+金融服務閉環。
同時立足礦電融合的還有紫金礦業,將其旗下的一個子公司打造成了一個“互聯網+有色金屬產業鏈”概念、開放性、綜合性、“一站式”服務的生態型電商平臺,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買貨、買貨、倉儲、物流、金融、數據等一系列服務,助推整個產業鏈轉型升級。2015年1月初,電商平臺推出首個產品——陰極銅紫金,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現行軟件系統內掛牌交易。
電商這一新興業態是礦業企業的一個新的積極嘗試,礦業企業創新O2O模式整合現有的產銷資源,通過互聯網構建礦業與金融、貿易協同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探索嘗試有色產業鏈新型生態體系建設,這種融合對國內的礦業企業來說,具有向互聯網時代探索的重要意義。
國際礦業“寒冬”仍在繼續,不過中國的礦業巨頭們并沒有因此而萎靡,甘愿犧牲在無盡的寒冷之中。它們在中國經濟“新常態”與礦業“寒冬”所碰撞出的火花之中積極轉型,嘗試大步向前,以期“逆勢飄紅”。天冷而心熱,應該也會將這寒冷過得別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