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鋼鐵指數衡量的鐵礦石現貨價格在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第一季跌勢慘烈,到今年4月末跌至每噸46.7美元的低點。
此后鐵礦石價格一路反彈,目前升至63.50美元,緩解了該行業普遍存在的悲觀情緒,而且至少讓一些分析師停止了他們此前對該市場的負面看法。
當前的修正走勢有合理緣由,但只是下行趨勢中的修正走勢,僅此而已。
在可預見的未來,鐵礦石市場基本面狀況仍充滿挑戰。誠然,目前價格反彈可能只不過是延長了供需調整的痛苦期。
庫存下降,價格上漲
鐵礦石價格目前上漲是受庫存減少驅動。
根據咨詢機構Steelhome,存放在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在2014年7月達到1.137億噸的高峰,目前已降至8,540萬噸。港口庫存是整體庫存中最明顯部分。
盡管價格大跌,但庫存在過去幾個月加速下降。
這應該不令人意外。不管哪個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下跌都可能導致庫存減少,因為市場人士急于出清價格較高的囤積庫存。
但港口庫存下降也是在反映鐵礦石市場的暫時緊俏,造成緊俏的原因包括高成本生產商減產,尤其是中國礦企,以及需求呈現季節性強勁。
在中國及其他地區,第二季通常是鋼鐵生產旺季,今年也不例外。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ISA)數據,5月中,中國大型鋼鐵企業的年化產量已從3月中的5.65億噸增加至6.59億噸。
麥格理銀行的分析師認為,目前海運鐵礦石市場供應短缺,并且已經持續了數月。
該行估計,中國供應鏈庫存總量已降至約可滿足40天的消費需求,那“和過去三年平均的46天比起來較具優勢,且僅較2013年6月的低點高出兩天。”
因此從邏輯上推論,當前削減庫存的周期可能很快就接近尾聲,之后將迎來補充庫存周期。
那將可吸納部份正從澳洲輸往中國的額外供應,對價格構成一定的支撐。
鐵礦石庫存周期上次反轉,也就是2013年下半年時,也曾出現非常類似的情況。市場重建庫存幫助鐵礦石從110美元的低點回升,并支撐價格到當年底都維持在130美元上方。
需求仍是問題
然而,周期性加上季節性推動因素,不應掩蓋這塊市場長期基本面仍面臨巨大挑戰的事實。
中國鋼鐵生產今年以來一直較為疲軟,即便是5月中運轉率大幅提升,國內規模最大的一些鋼鐵廠的綜合產量也不過持平于2014年。
且所產鋼品仍很難找尋買主。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鐵礦石價格已從4月低點反彈,但上海螺紋鋼價格還未曾出現類似的復蘇。
螺紋鋼是與建筑業的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鋼材,但中國建筑業這個經濟支柱日益疲弱,螺紋鋼第一季下跌后,充其量只是穩定下來。
這不僅說明了國內需求狀況,也透露出中國鋼鐵生產商未來面臨的獲利壓力。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過剩供應流入國際市場,中國鋼鐵出口量增多。
去年中國鋼鐵產品凈出口由2013年的4,800萬噸增至7,900萬噸,流出規模仍在擴大。2015年前四個月,凈出口就進一步增加了42%。
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色彩回應逐漸增多。
美國鋼鐵生產商剛剛指控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傾銷耐蝕鋼,為越來越多的鋼鐵貿易糾紛再添一起。
換言之,中國鋼鐵的出口宣泄管道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
不銹鋼產業的經驗足以作為后續發展的預警。歐盟3月開始對自中國和臺灣進口的冷軋不銹鋼板征收懲罰性反傾銷稅,其影響已從中國生產放緩中反映出來。
供應面的問題更大
雖然中國鋼鐵需求停滯,鐵礦石未來數月的供應只會有增無減。
各界批評幾家大型生產商向市場上傾倒貨物,這些業者已經采取象征性的行動,來平息相關批評。必和必拓已經推遲一項解除生產瓶頸的計畫,淡水河谷則是已經縮減部分高成本生產流程。
但事實上這些改變只是裝裝樣子。包括力拓在內的前三大業者都未顯示出改弦更張的跡象,未停止向轉弱中的鐵礦石市場大量供貨。
AtlasIron等其他業者則是陷入掙扎。這家澳洲業者在與承包商達成縮減成本協議后,正重啟礦脈開發。
該公司的損益兩平價格已經降至約每噸50美元,而拜鐵礦石價格反彈之賜,目前已經可以賺得利潤。
中國及其他地方面臨更大壓力的業者,也將把握住鐵礦石價格上揚帶來的一線生機。
但這些業者這么做,只是單純地延續以低成本生產汰換高成本生產的循環,意味著市場戰事會拖延的更久。
鐵礦石短期前景或許已經改變,但不意味著將迎向光明,預料未來市況仍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