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容易。“李總不在辦公室,出差找客戶去了,”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有限公司(下稱海運煤炭交易市場)副總經理李艮海的下屬7月里的一天告訴經濟觀察報。這段時間,李一直在為剛上線不久的煤炭公共采購平臺奔波。
在全國,網上煤炭交易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誕生,但都處于探索階段。秦皇島煤炭公共采購平臺擁有中國煤炭運輸的“半壁江山”,還有被譽為中國煤炭市場晴雨表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發布優勢,能否讓其探索中的煤炭交易電商模式殺出一條血路?
招標遇上互聯網+
李艮海坐在自己秦皇島港17層的辦公室里,扭頭向窗外那一片煤海看去,他不喜歡這種情景,他相信秦皇島港的每個人都不喜歡,“做港口的都喜歡快進快出,這樣才能將港口價值發揮到最大”。
不過李艮海也清醒地意識到,曾經的賣方市場已經變為了買方市場。煤炭供需嚴重失衡狀態下,自2012年開始下跌至今,曾經被稱為“煤市莊家”的最大煤企神華集團也漸漸走下神壇,從其獨自一家即可拉漲市場價格到今年年初下游抵觸造成約200列約160萬噸煤炭滯壓在鐵路線上,再到挺價失敗7月初推出新促銷方案……分析師告訴經濟觀察報,8月份神華的煤炭將很大可能再迎降價。至少3年內煤炭市場看不到轉好的跡象。
港口庫存壓力正不斷加大。數據顯示,7月19日,秦皇島港庫存達705萬噸,居于國投曹妃甸港、京唐港和曹妃甸港等環渤海四港之首,環渤海四港庫存也增至1873萬噸。“一丁點變故就會影響它的去留,更何況近日南方多個臺風不斷阻礙船舶北上,”說起近日港口的煤炭,孟海道說道。身為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的一名研究人員,他幾乎每天都需要分析運煤船舶等相關數據。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海運煤炭交易市場就推出了煤炭掛牌交易平臺,如今為何又推出煤炭公共采購平臺?
“不光是大型國有電企,包括許多下游中小用戶都開始招標了,”一位煤炭企業人士說起今年上半年煤炭市場的變化感觸良多。
這種在煤企看來有些殘忍的招標模式,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此前煤炭領域煤炭交易一度顯得神秘莫測。上述煤炭企業內部人士回憶道,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末的低谷,2001年煤炭價格開始回升,與此同時,2002年開始國家給出電煤參考價,煤企與用戶之間協商定價,價格在參考價上下浮動,煤炭訂貨會模式延續下來,后來國家逐漸放開,但是由于當時是賣方市場,為了弄到煤,下游用戶往往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巨大利益面前不少交易夾雜著腐敗的痕跡。
一位熟悉鐵路部門的人士稱,彼時,運力指標也是非常頭疼的事情,為了弄到一個車皮辦法無所不用其極。
2013年正式終結電煤價格雙軌制,煤炭訂貨會也被逐漸邊緣化,從長協合同、年度合同到季度合同再到現在每月變更價格。市場化程度越來越強了。原有交易模式在買方市場下迅速土崩瓦解。
由于煤炭掛牌交易平臺是煤炭企業掛出煤炭產品由電廠等下游用戶摘牌,顯然是賣方市場下的產物,而煤炭公共采購平臺則是由電廠等下游用戶招標,由煤炭企業競標,正是如今買方市場下的產物。沒有大幅渲染,公司的新系統——第三方煤炭公共采購平臺于7月1日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華電集團旗下峰源貿易有限公司在進行煤炭招標。
離神華加入有多遠
作為第三方獨立電商平臺,不同于大型電企自建的煤炭采購平臺,煤炭公共采購平臺將原有交易模式腐敗滋生的情況扼殺在了搖籃中,從招標、投標到評標和發布中標公告的一站式電子服務的全過程,尤其是評標環節,系統設置成不顯示投標企業信息,只顯示煤炭質量指標和價格等,避免評標時有徇私行為發生。最后一個環節發布中標公告時,也可以選擇只通知參加競標的企業。而這些環節重要信息,李艮海和他的團隊也并不知曉。”我們只是做好服務,別的不需要知道,”李艮海說。
作為百年大港,秦皇島港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港,位于中國“西煤東運”第一通道大秦線的終點、“北煤南運”通道的起點,是“三西”地區(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煤炭的重要出海口,占有無可復制的地理位置,其運輸的煤炭占中國煤運的一半左右。
背靠港口貿易、金融、物流和服務優勢,煤炭公共采購平臺還試圖讓“產運需”更好銜接,在平臺上進行的交易,與其他方式到港口的煤炭相比,可以享受港口存放、運輸等配套服務的優先權,而且還可以享受到鐵路運輸部門優先安排鐵路運力指標的權利,這意味著原來港口長期存放著沒有買家的煤的情況將有改觀,煤企在煤炭有了買家時,將煤順利高效裝上火車運到港口,而港口也快速高效地將煤炭運到客戶那里,產運需自然銜接得更加緊密。
不過,李艮海坦言,目前投標的多為中小煤炭企業,也有煤炭貿易商,像神華、中煤等這樣的大型煤企幾乎沒有投標。
神華內部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秦皇島港的這一平臺,實際上就是煤炭行業的互聯網+,早在2012年年底神華就啟動了神華煤炭交易網,2013年5月8日正式開市。運行兩年來,交易量穩步上升。上線后已累計增收2.5億元,僅2014年就達2.1億元。
一位煤炭業內人士透露,神華煤炭交易網仍屬于“掛牌交易模式”,在現有的買方市場電廠等需要的是“招標模式”,更能滿足其“貨比三家”的心理訴求。對于第三方電商平臺,目前的神華、中國中煤集團雖然銷售壓力非常大,但放不下身段去還未形成規模的這類平臺上競標。
除了神華、國電這樣的上下游企業自己試水互聯網+,這兩年,更多的類似于秦皇島港的第三方獨立電商平臺誕生了。
正如劉濤所言,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和網上煤炭交易平臺近兩年來如雨后春筍,2013年達到頂峰時已建或在建的總共80多家,而去年減少了一半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變“冷”的同時,網上煤炭交易平臺卻明顯“熱”起來,比如大連泰德集團有限公司早先成立的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瑞茂通今年4月份成立的易煤網、鄂爾多斯市佰聯煤炭交易市場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買煤網等等。
李艮海設想著秦港公司的電商平臺盈利模式,是類似于淘寶網[微博]的發展,這中間會有一個認知的過程,目前看來主要設定為對招投標企業均為免費的平臺,未來交易量大了會有廣告和提供一些金融服務等以獲取收益。
但是李艮海等第三方煤炭電商平臺探索者們也看到,完全的淘寶模式很難在煤炭行業業里做到,包括網上支付等就很難在屬于大宗商品交易的煤炭電商里推行。劉濤也表示,“由于煤炭交易動輒千萬上億元等,這無疑加大了電商的難度和風險,而這也是煤炭電商從初級階段走向大發展必須得邁過的一道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