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港口煤價持續下挫
2015年以來煤炭價格延續2014年的走勢,發改委聯合秦皇島港發布的環渤海煤炭價格指數由1月7日的520元/噸跌至5月20日的414元/噸,隨后在6月10日小幅反彈至418元/噸,整體跌幅為19.6%,同比下挫21.1%。
由汾渭能源發布的CCI動力煤指數(CCI1代表北方港口Q5500、S0.8左右的動力煤平倉價格,CCI2代表北方港Q5000、S0.8左右的動力煤平倉價)顯示,截至7月23日,CCI1由年初的506元/噸下跌至393元/噸,跌幅為22.33%,較2014年同期下跌17.43%;CCI2由年初的436元/噸下跌至342元/噸,跌幅為21.56%,較2014年同期下跌17.59%。
2015年上半年煤炭價格之所以持續大幅下挫,直接原因是春節過后因需求不振市場悲觀情緒彌漫,神華等大型煤炭集團口頭通知下游客戶加大優惠力度,自此,開啟了各煤炭集團持續近4個月的促銷活動。
5月,北方港口煤炭市場需求好轉,采購增多,港口錨地數迅速攀升,沿海煤炭租船火爆,港口庫存快速降低,部分參與配煤的低卡煤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大集團也紛紛降低優惠,變相漲價,似乎煤炭市場將迎來一個火熱的夏天。然而,深究原因,卻不樂觀。此輪回暖是電廠庫存偏低、備貨度夏引發的短暫行情,并不是真正的需求提升。隨后,電廠日耗煤量低于往年同期和市場氛圍快速冷卻也證明了這一點。
庫存整體走高
曹妃甸港庫存低位不等于市場缺貨
2015年以來煤炭市場供過于求,需求較2014年明顯下降,導致一季度港口庫存長期處于高位,壓制港口煤價。2月28日,秦皇島港存煤量達到863萬噸,同比上升18.71%。2月22日,曹妃甸港存煤量達到845萬噸,同比上升38.98%。直至4月,大秦線檢修,調入量大幅下降,港口庫存才有所回落。之后,下游電廠開始補庫,終使北方港口庫存進一步下降。截至7月27日,秦皇島港煤炭場存699萬噸,較年內高點下降19%,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曹妃甸港場存316萬噸,較年內高點下降62.6%,同比下降50.7%。
如今,北方港口煤炭庫存處于較低水平,是不是意味著庫存會對煤炭市場形成支撐?在我們深入分析之后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近期港口庫存低位,主要原因并非北方港口存煤缺貨,而是其他港口庫存在5月過后快速回升,僅曹妃甸港庫存大幅低于往年同期。而曹妃甸港庫存大幅下降是因為其港口調入量大幅下降。5月中旬以來,曹妃甸鐵路調入量由之前的15萬—25萬噸/日下降至不到10萬噸/日,甚至偶爾僅調入4萬噸/日。
其調入量大幅回落的內在原因是曹妃甸港主要發運蒙煤,但近期煤炭價格過低,內蒙古煤炭企業停產減產增多,蒙煤發運量下降。加上曹妃甸港鐵路運費較秦皇島略高,在以往煤炭利潤尚可的情況下,煤企不在乎這些,而如今,運費上的微小差異也能左右煤企的發運意愿。
電廠庫存4月末觸底后快速回升至正常水平
2014年年末,電廠為應對冬季高峰而囤煤,且春節期間工業用電量下降,2015年一季度電廠存煤充裕,3月14日六大電力集團庫存總數達到1396萬噸的年內高點。之后,社會用電一直沒有起色,六大電廠日均耗煤量維持在55萬—60萬噸/日的水平,而往年同期在70萬噸/日附近。
煤炭庫存緩步下移,但電廠補庫意愿極低,導致2015年前4個月煤炭市場需求疲弱,壓制煤炭價格。5月下旬大電廠庫存跌至1099萬噸的低點后,電廠準備“迎峰度夏”,開始補充煤炭庫存,引發了2015年第一波煤炭價格小幅反彈。
進入夏季,氣溫升高,電廠庫存也回升至1300萬噸的正常水平,但電廠日耗煤量卻沒有明顯起色。因而,6—7月,電廠采購放緩。
庫存一直維持正常水平,只要日耗煤情況沒有改善,電廠在存煤過冬前,很難開展大規模采購行動。
5—7月,我國電廠日耗煤量低于往年,2014年六大電力集團日耗在65萬—70萬噸/日,2015年僅有55萬—65萬噸/日。原本,市場認為夏季高溫會提高煤耗,然而,除了7月16—18日日耗煤量最高達到69萬噸,其他時間相當平淡。受厄爾尼諾和臺風的影響,我國南方降水量偏大,高溫天氣至今為止不算多,對電廠日耗煤沒有太多利好。
煤炭發運意愿較低
沿海運費下跌
沿海煤炭運費變化能夠反映我國北方港口下水煤向南方的發運情況。一般情況下,其可以作為煤炭市場需求和成交的先行指標。2014年12月開始,沿海煤炭運價持續下跌,2015年4月跌至近幾年新低。與此同時,南方電廠自北方港口的接煤量持續低迷。隨后,運價觸底反彈,5月末秦皇島至廣州運費漲至40.7元/噸,較4月初低點上漲44.5%。運價如此變化,與煤炭市場5—6月的回暖相呼應。
如今,秦皇島至廣州煤炭運價回落至30元/噸附近,反映了電廠補庫結束,煤炭下游接貨清淡的現狀。
港口錨地船舶數降低
2015年上半年港口錨地數持續處于偏低水平,北方港口煤炭交投清淡,4—5月才小幅反彈,表明港口成交情況相對于一季度好,這與電廠庫存、煤炭價格、運費變動相符合。
隨著電廠補庫行為的結束,港口錨地船舶數快速回落至較低水平,秦皇島港7月2日創出錨地船舶數9艘的2015年最低值。綜合看來,北方秦皇島、曹妃甸兩大煤炭發運港錨地船舶數均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并且近期達到近幾年的歷史最低水平,這意味著下游需求清淡,煤炭發運意愿跌至冰點。
電廠耗能不樂觀
全社會用電量同比負增長
2015年上半年,電廠日耗煤量低于往年,其補庫需求和意愿較差。社會用電量數據顯示,2015年2—3月全社會用電量低于2014年同期,2月用電量較2014年同期下降0.062%,3月用電量較2014年同期下降0.021%。
2015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幅大幅回落,除1月外,2—6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幅都明顯小于2014年。2014年春節是1月31日,較往年早,春節因素導致社會用電量大幅下降影響到2014年1月的數據,使得2014年1月社會用電量低于往年,進一步刺激2015年1月用電量高于2014年1月。對近兩年1—2月數據去春節因素處理,或不考慮1—2月數據,2015年電力市場煤炭需求依然不樂觀。
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下降
2015年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較2014年同期下降。1—6月,火電設備利用時長較2014年同期分別下降6.6%、6.6%、16%、9.2%、7.3%、8.1%,這反映了在社會發電、用電增幅萎縮,以及發電設備利用時長下降的背景下,火電廠機組負荷降幅之大。
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顯著降低,我們需要考慮這樣一種情況,即我國電網調峰任務主要以火電機組來承擔,一旦水電發電量大幅增加,在整體社會用電負荷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火電機組就要降低負荷。另外,火電機組擔負調峰任務時,只是降低負荷,并不是關閉機器。也就是說,在水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增加的背景下,火電設備耗煤量下降更甚于設備利用小時數的下降。
市場化進程加快
2015年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持續下降。海關總署7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進口煤炭1660萬噸,同比減少845萬噸,降幅為33.73%;1—6月,累計進口9987萬噸,同比減少6000萬噸,降幅為37.53%。
煤炭進口量下降,既有需求因素,也有政策因素,主要還是需求因素。國內煤炭需求下滑,煤炭價格持續回落,進口煤市場風險增加并且對內貿煤失去價格優勢,國內下游用戶和貿易商減少或暫停了煤炭進口業務。據了解,南方接貨港進口煤多為長協煤炭,市場性采購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進口無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煤炭市場的萎靡。
煤炭行業的困難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視,2014年頒布了多項為煤炭企業減負的政策,2015年1月1日開始實行《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然而,其對煤炭市場的作用有限。
上半年,相關部門下發《關于促進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的意見》、《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煤炭工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繼續深入開展煤礦隱患排查治理行動的通知》等文件。各產煤大省也頒布條文法規,意圖深入煤炭行業改革,降低煤炭市場產能。目前來看,其對煤炭市場的支撐收效甚微。
近幾年,煤炭行業市場化程度加深,影響煤炭市場的因素由政策面轉向供需基本面。
價格拐點將出現在三季度末
電廠日耗煤量沒有因夏季高溫而提升,2015年上半年火電發力弱于2014年同期,中期看來煤炭市場處于偏弱格局。
下半年影響煤炭價格的因素有兩個。其一,夏季氣溫以及降水情況。截至目前,受厄爾尼諾影響,南方高溫天氣不多,且降水充沛,水電增加,而火電減量,煤炭需求繼續疲弱。其二,四季度供暖情況。每年冬季供暖用煤都是煤炭市場的消費重點,這種季節性因素今年也不難預料。后期需關注三季度末煤炭價格和電廠煤炭庫存情況,以判斷看煤價能反彈到哪里。
綜上所述,三季度動力煤市場繼續疲軟運行,轉折點或出現在季度末的鄭煤1601合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