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鋼股份7月30日晚間發布2015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公司預計2015年上半年度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2.96億元左右。對于業績變動原因,杭鋼股份表示,受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和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引起下游需求減弱等因素的影響,國內鋼材市場持續低迷,鋼材價格大幅下滑,盡管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下跌的態勢,但鋼材價格的跌幅遠大于原材料價格下跌的幅度,導致2015年上半年經營業績虧損。
進入2015年,鋼價下跌勢頭不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去年底的83.09點跌到今年6月末的66.69點,降幅為19.7%。據鋼鐵工業協會數據,6月末平均價格與上年末相比,冷軋薄板每噸下降853元,鍍鋅板每噸下降851元,熱軋卷每噸下降704元,螺紋鋼每噸下降595元,高線每噸下降564元。
此背景下,杭鋼股份的虧損顯然并非特例。據國信期貨分析師施雨辰透露,到了7月中旬,國內95%以上的鋼廠均陷入虧損,大量鋼廠每生產一噸螺紋鋼虧損150-200元。由此,鋼廠被迫加大減產力度。截至7月24日,全國鋼廠盈利面為3.07%,盈利并未明顯好轉。
中鋼協最新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萬億元,同比下降17.9%;虧損企業虧損額185.5億元,同比增長98.5%。
“當前,全行業處于盈虧邊緣,主營業務虧損嚴重,企業經濟效益分化明顯,部分企業經營風險加大,特別是資金風險更加突出,多數企業還面臨著銀行壓貸、抽貸、限貸等困難,資金鏈異常緊張。”該協會表示。
煤炭業同樣慘不忍睹。據7月31日消息,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魯俊嶺介紹稱,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虧損額達到484.1億元人民幣,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已達到70%以上。
即使是行業龍頭也難以抵御寒冬。中國煤華于7月29日晚間發布業績快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7,783百萬元,同比去年同期的129,197百萬元下降32.1%。公司2015年上半年經營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受下游行業需求、天氣等因素影響,公司2015年上半年實現煤炭銷售量177.8百萬噸,同比下降24.2%;商品煤平均實現銷售價格同比下降。
據中金公司研究報告,國內主要煤礦基地——陜西北部榆林和內蒙古鄂爾多斯較多煤礦都處于虧損狀態,大部分規模較小的礦井已經關閉或停產(比如伊金霍洛旗有超過60座煤礦,但目前僅十幾座在產)。此外,伊泰是內蒙古生產成本最低的企業,但該公司也計劃今年減產1000萬噸(去年產量432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