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鋼鐵是世界最高效率的綠色碳鋼基地,掀開了寶鋼發展的新的一頁,開啟了寶鋼二次創業的新篇章,意味著‘鋼鐵夢工廠’正式起航!”寶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樂江說。
“我宣布,高爐點火取得圓滿成功。”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宣布,“這是寶鋼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時刻!”
“湛江鋼鐵是貫徹國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淘汰落后,布局調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響應嚴格環保的綠色制造的一次探索。”寶鋼集團副總經理,湛江鋼鐵公司董事長、湛江鋼鐵項目部總指揮趙周禮強調。
市場定位,如何體現?
“30多年前,寶鋼的夢想從上海寶山起步,掀開了中國鋼鐵現代化的新一頁;今天,引自寶鋼股份四號高爐的火炬點燃湛鋼一號高爐爐膛,意味著寶鋼的事業薪火相傳。”徐樂江說。
《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都明確提出,以寶鋼重組廣鋼、韶鋼為契機,建設湛江鋼鐵精品基地,壓縮區域鋼鐵產能,優化我國鋼鐵工業產業布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基于此,廣東省積極推進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產能工作,在“十一五”期間,廣東省淘汰落后鋼鐵產能1164.7萬噸;同時,寶鋼完成了對韶鋼的實質性重組,而且是“減量重組”。
“在北部灣地區,除了我國的湛江、防城港鋼鐵基地以外,臺塑集團在越南河靜,以及中國臺灣‘中鋼’、JFE在越南頭頓地區都在規劃建設千萬噸級的鋼鐵項目,未來世界鋼鐵中心將出現在這里。寶鋼代表中國鋼鐵業適應這種國際大趨勢的變化,參與國際競爭,這也是寶鋼身為央企的責任。”趙周禮說。其實,在寶鋼“兩角一邊”戰略布局中,湛江鋼鐵是實現寶鋼珠三角布局的關鍵突破點———開辟華南市場,不僅將提高寶鋼的銷售半徑,還將提高寶鋼精品板材的生產能力,站穩國內乃至全球市場,戰略意義非同一般。
從對廣東區域經濟的影響看,湛江鋼鐵基地項目的建設,是遵循國家“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加快珠三角一體化進程,實施廣東省“五年崛起看湛江”戰略的重要支點,可以使粵西地區成為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湛江鋼鐵未來面向碳鋼板材高端市場,有望帶動機械、建筑、鋼結構、建材等行業和配套產業鏈的發展,有利于提升粵西地區制造業水平,是廣東省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大工程。
從市場需求看,每年,廣東省消耗鋼材6000余萬噸,自給只有1000余萬噸,從其他地區外運進來4000余萬噸。而廣東省“十二五”規劃制定了重點發展裝備、汽車、鋼鐵、石化、船舶制造五大產業,建設成為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發展規劃,這更加突出了華南市場鋼鐵供需結構不平衡的矛盾。因此,定位于生產高級碳鋼精品板材的湛江鋼鐵可以緩解這一矛盾。
從寶鋼自身發展看,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對接了資源和市場。地處粵、桂、瓊接合部和環珠三角、泛珠三角前沿地帶的湛江,是廣東省連接東盟、大西南、北部灣、海南經濟特區等區域經濟圈的橋梁與紐帶,也貼近東南亞市場,成品銷售物流成本、出口東南亞的運輸成本都將低于寶鋼股份本部。寶鋼可利用貼近客戶、貼近市場的地域優勢,完善寶鋼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戰略布局。
最高效率,如何實現?
“湛江鋼鐵基地是一個現代化、生態化、高效益,體現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理念,簡單、高效、低成本,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最高效率的綠色碳鋼板材精品基地。”趙周禮介紹。
最高效率怎樣做到?趙周禮介紹說,湛江鋼鐵一是將經營理念延伸到建設期,在設計之初就明確定位為“世界最高效率的綠色碳鋼生產基地”,其未來競爭力的基點在“成本、效率、質量”;二是必須做到投運后安全、穩定、順行。
從投資成本來看,經過5年的優化調整,項目投資最終被控制在500億元左右。湛江鋼鐵遵循“三不”原則(節能環保水平不降低、核心工藝裝備不減少、運營成本競爭力不減),并在此基礎上,去掉冗余,改變“多配豪配”,細化標準,杜絕“一把抓”,裝備配置最優化。如今,各單元投資均屬國內同類工程較低水平,減少了湛江鋼鐵未來的折舊成本。
從物流成本來看,湛江鋼鐵基地在規劃設計時強調緊湊、集約、聯合(合并),節約用地,統籌了集中管理、減員增效,減少設施備用數量、降低建設投資、工序間的運輸成本、遠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做到減少物流、降低熱損。例如,通過對運輸方式的合理選擇,以及對工藝工序合理銜接的充分考慮,在工廠設計階段,最大限度地縮短了物料運輸距離、減少或避免了產線生產物流的交叉輸送,使湛江鋼鐵物流規劃廠內運輸量處于國內最低水平。
為投運后順行并盡快達產,湛江鋼鐵產線設計立足簡化品種、規格,利用現有技術積累和管理經驗,主要選擇了成熟工藝和裝備,強調成熟、適用、匹配,其工藝、裝備均比照國內正在運行項目(包括寶鋼股份上海基地)進行設計和選型;同時,研發體系和營銷體系也借鑒、利用了寶鋼股份的原有體系;此外,湛江鋼鐵燒結、煉焦產能與高爐匹配,焦炭、電全部實現自供,降低了生產成本。
據了解,通過一系列的管理舉措,湛江鋼鐵管理崗位大幅縮減,其勞動生產率將實現“直營人均年鋼產量2000噸、全口徑人均年鋼產量1000噸”的世界一流效率目標。
湛鋼速度,如何創造?
本次點火的1號高爐于2013年5月17日開工建設,在寶鋼股份“一廠管一廠、一部管一部”的創新管理體制下,湛江鋼鐵與上海寶冶、中冶賽迪、寶鋼工程、寶鋼監理等單位組成高爐開工指揮體系和運作機制。建設者在4個多月里完成混凝土澆筑195000方、鋼結構制安92764噸、設備安裝62839噸,確保了“15·9”1號高爐點火目標成功實現。
“2萬多名建設者、施工設備制造、生產等各方面人員,經過800多個日夜奮戰,用激情和汗水創造出了令人驚嘆的湛江鋼鐵速度。”陳德榮說。
“作為湛江項目的最主要設計者和建設者,中冶集團先后有14家子企業、2萬多建設者“大軍”從大江南北奔赴湛江。我們60多年積淀形成的獨占鰲頭的核心技術、無可替代的冶金全產業鏈整合優勢、持續不斷的革新創新能力,在湛江鋼鐵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中冶科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國文清表示。
據介紹,湛江周邊工業基礎薄弱,特別是鋼結構制作能力嚴重不足,制約工程建設進度;社會化配套條件落后,專業技術人才和建設資材資源匱乏,建設市場不完備;島上生產、生活后勤條件不足,工業配套體系不完善;同時,還存在異地大規模建設經驗不足、地質條件復雜、安全管控難度大等問題。為此,湛江鋼鐵建設者采取了種種措施:
一是業主單位與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全力協同協作。
江蘇大峘集團承擔了湛江鋼鐵石灰生產線2×1000噸和高爐噴煤系統。施工過程中,大峘集團派出優質技術力量,多方全力協作、協同,圓滿完成工程進度。湛江鋼鐵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劉波認為“做得很好、很漂亮”;湛江鋼鐵副總經理郁祖達感慨說:“選擇大峘是正確的。”
中冶集團發揮“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作為主要設計者和建設者,為工程順利進行發揮了主要的作用。趙周禮認為,中冶集團展示了“國家隊”的實力。
2014年,湛江鋼鐵遭遇開工以來最大的困難和:兩次超強臺風和一次特大暴雨正面襲擊建設工地,有可能延誤工期。面對困難,湛江鋼鐵各有關建設、施工、監理單位齊心協力,通過采取嚴密有效的措施,通過開拓多種渠道解決了鋼結構加工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組織近16000名施工人員,全力以赴搶工期,搶節點。最終,主體工程節點都達到了原定總進度計劃的要求。
二是面向全球市場,9成設備自主設計制造。
“30年前,寶鋼一期工程全部靠引進,舉全國之力來建設;30年后,湛江鋼鐵項目完全是寶鋼自主技術集成。從設備重量上,9成以上是國內自主設計制造;從投資比例上,自主設計制造接近9成。”趙周禮說,“這顯示了我們的創造力,也體現了我們開放包容的胸懷”。
湛江鋼鐵工程開工以來,共使用A1圖紙15.5萬張、樁50萬立方米、混凝土210萬立方米、鋼結構40萬噸、電纜3萬千米、設備55萬噸。
環保湛鋼,如何確保?
“2014年,國家頒布了新環保法,廣東省出臺了特別排放標準。對此,湛鋼鋼鐵積極響應,按照環保新標準新要求,調整改進建設方案,使得湛江鋼鐵從一開始就滿足了綠色制造最嚴格標準。”趙周禮說。
為了湛江的碧海藍天,湛江鋼鐵積極貫徹新環保法和廣東省執行的特別排放標準的要求,率先大膽采用焦爐、燒結工藝脫硫脫硝綜合環保技術,不斷加大環保投資,提升環保水平。據統計,湛江鋼鐵在節能環保項目上已投資60多億元,共采用成熟可靠的節能環保技術116項。
“很多環保工程都是國內首臺或者是首次采用的。”趙周禮指出,“湛江鋼鐵項目是對達到最嚴格環保標準的一次探索。”
“要秉持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理念,將湛江鋼鐵基地建設成現代化、生態化、高效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碳鋼精品基地,成為清潔生產、資源節約、環境良好的生態工業園,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示范區,成為‘湛藍’的一部分。”徐樂江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