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位于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的巨石集團成都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CD101-5)正式點火運行。這是目前行業中技術含量最高、智能化程度最強的生產線,為該區“國家高性能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再添強勁生力軍。
巨石集團僅僅是青白江區眾多新型工業化項目中的一個。今年1-9月,該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完成工業投資75.02億元,技改投資上報70.36億元,江河幕墻、瑞錦汽車板等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已竣工投運,為全區經濟穩增長、促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型工業引領
不斷技改巨石生產全程自動化
走進巨石集團全新的5萬噸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偌大的廠房機器轟鳴,400余臺拉絲機滿負荷運行,整個車間卻只有不到10個工人。
“從原料石英砂到產品完成包裝裝車,這條生產線完全是全封閉自動化運行。”工廠技術人員帶記者參觀了生產線。6個巨大的原料塔,通過輸送管道將配好的原材料送入投料器;進入高溫熔爐后,通過拉絲機拉成最細8微米的玻璃纖維絲;進入檢裝車間后,數臺巨大的機器臂將玻纖卷準確地抓送到檢測人員桌上;檢測好的紗團也不再需要人工識別,傳送帶上的機位可自動細分出品種、規格;所有流程完成后,還可通過自動化包裝系統完成包裝并送入自動化立體倉庫。
“這條生產線集世界眾多先進技術于一身,不僅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能耗和生產成本。”據介紹,2004年巨石建廠之初,兩條生產線上最高時需要人工2000多人,通過不斷技改,目前4條生產線僅有員工1400人。目前公司已成功研發出廢絲粉磨回用技術、礦渣回收利用技術、純氧燃燒技術等,下一步還將繼續改造原有生產線,積極開發應用于風力發電葉片、高壓管道等新興領域的高性能復合材料產品;并投資8.8億元實施年產14萬噸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的技術改造項目,建成后將新增9萬噸無堿玻璃纖維產品,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4.9億元,新增利潤1.5億元,新增稅收0.6億元。
傳統企業求變
轉型升級攀鋼變身鋼材產業園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攀成鋼廠區的達海產業園,鐵路專用線上5個龍門吊正在來回工作,園區門口數輛大貨車正在排隊裝貨,倉庫中各處都裝配有攝像頭。“這不是簡單的監控設備,而是信息化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據工業園貨運主管郭慶巍介紹,這里一共設置了43個高清旋轉攝像頭,可以精確識別每卷鋼材上的卷號和條碼。
達海產業園是攀鋼集團轉型升級的非鋼產業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40億元,利用企業6條鐵路專用線和雄厚的鋼材生產加工基礎,包括鋼材粗加工和深加工、鋼材原卷及鋼材加工產品成品倉儲、園區產品配送體系、供應鏈融資服務信息化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園區總部辦公基地及相關服務配套建設等。其中一期鋼材加工配送中心項目占地面積150畝,投資3.45億元,目前已與全國18家鋼鐵企業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入園客戶已有150家,倉儲月吞吐量可達15萬噸,加工量12.7萬噸,已成為西南地區吞吐量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鋼鐵產業園。
不僅是攀成鋼,作為老工業基地,青白江區正在積極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閑置的廠房和設備,創新開展二次招商;并鼓勵現有企業以增資擴股、以企引企、退二進三、退低進高等方式,進一步發展產業集群園區。從去年年初到現在,二次招商簽約128家,總投資6.9億元,引進了四川博盈寶灃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四川宇康供水設備有限公司等新型工業化項目,合作廠房172742.16平方米,合作辦公室3632.7平方米,解決崗位1090個,預計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值約26億元,利稅約7000萬元,為全區工業經濟提供了持續增長的動能。
記者從青白江區工業園區管委會獲悉,今年1-9月,青白江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完成規上工業產值360.2億元,完成工業投資75.02億元,預計1-10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