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以來剛兌漸破,信用違約事件不斷增多,平安證券今日發布報告稱,今明兩年是企業去杠桿、經濟調結構過程中信用違約高發時段,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機電、水泥、化工等產能過剩產業,并稱,信用風險會否因剛兌而得到有效化解,不再取決于企業性質,而在于企業破產或清盤會否威脅當地金融穩定以及,是否會引發大范圍失業。
產能過剩行業仍然是違約高發的集中領域
平安證券認為鋼鐵、煤炭、機甴、水泥、化工等傳統產能過剩產業信用違約頻發,一方面來自于經濟轉型過程中投資驅動模式不可持續,對應在微觀層面上為煤炭、鋼鐵等原材料市場需求萎縮、產品價格一再下跌;另一方面來自于傳統產業的企業經營積弊已久,對應在微觀層面即為企業經營狀況長期持續惡化。
地方國企隱性擔保仍在
海通證券20日報告稱,從企業屬性來看,最終違約的除民企外,也包括天威、二重、中鋼等央企,而地方國企仍金身未破。國家層面力主轉型改革和打破剛兌,對于產能過剩行業的央企兜底意愿下降,而地方政府維穩動力仍強,對地方國企隱性擔保仍在。
對此,平安證券援引龍煤集團本月19日獲黑龍江省政府支持案例稱,龍煤集團最終得到政府資金支持的最大原因并非簡單因為“地方國有企業”這一企業性質,而在于龍煤集團規模較大、在當地產業盤結較深,涉及眾多就業人口,因此,龍煤集團較大程度上關乎當地穩定與否,黑龍江政府不得不對之進行剛兌保護。
根據龍煤集團23.9億元的非生產經營性資產凈值評估,黑龍江省政府要求財政部門先行預支變現資金18億元。此外,省政府要求財政部門返還龍煤集團中央下放企業財政退庫補貼20億元,再加上企業自籌到賬資金23億元。龍煤集團憑借61億元資金可如約償還12月5日和15日到期的中期票據50億元和超短融8億元本息。
平安證券稱,保剛兌的邏輯出發點已經改變為維系金融經濟系統穩定,企業性質不再是企業能否獲得剛兌金身的依據。
債務違約信托“踩雷”
云南最大煤企、云維股份的實控人——云南煤化在上海清算所官網最新公布的債務違約情況公告顯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債務逾期13.05億元,其中包括中信信托和中融信托的6.43億元信托融資。信托“踩雷”將涉及眾多普通投資者。
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曾分別發行名為“中融-源信1號信托貸款集合”和“中信國企1號東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信托貸款產品,用于云南煤化一家全資子公司東源煤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中信信托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云南煤化違約事件和中信信托“沒有太大關系”,“應該不會”涉及公司產品兌付,但具體情況需了解后回復。
按照云南煤化“通過貸款償還信托、租賃債務”的債務重組思路,相關信托產品觸發延期風險已成為大概率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中融源信1號”的風險提示稱,“盡管該信托產品設置了擔保措施,但如果預計存續期限屆滿時,本信托計劃項下現金類信托財產不足以支付受益人預期信托利益且信托財產未變現完畢的,本信托計劃自動進入延長期”,而“該延期可能導致委托人或受益人無法在預計存續期限內實現信托收益,從而使委托人或受益人遭受損失。”
產能過剩行業仍然是違約高發的集中領域
平安證券認為鋼鐵、煤炭、機甴、水泥、化工等傳統產能過剩產業信用違約頻發,一方面來自于經濟轉型過程中投資驅動模式不可持續,對應在微觀層面上為煤炭、鋼鐵等原材料市場需求萎縮、產品價格一再下跌;另一方面來自于傳統產業的企業經營積弊已久,對應在微觀層面即為企業經營狀況長期持續惡化。
地方國企隱性擔保仍在
海通證券20日報告稱,從企業屬性來看,最終違約的除民企外,也包括天威、二重、中鋼等央企,而地方國企仍金身未破。國家層面力主轉型改革和打破剛兌,對于產能過剩行業的央企兜底意愿下降,而地方政府維穩動力仍強,對地方國企隱性擔保仍在。
對此,平安證券援引龍煤集團本月19日獲黑龍江省政府支持案例稱,龍煤集團最終得到政府資金支持的最大原因并非簡單因為“地方國有企業”這一企業性質,而在于龍煤集團規模較大、在當地產業盤結較深,涉及眾多就業人口,因此,龍煤集團較大程度上關乎當地穩定與否,黑龍江政府不得不對之進行剛兌保護。
根據龍煤集團23.9億元的非生產經營性資產凈值評估,黑龍江省政府要求財政部門先行預支變現資金18億元。此外,省政府要求財政部門返還龍煤集團中央下放企業財政退庫補貼20億元,再加上企業自籌到賬資金23億元。龍煤集團憑借61億元資金可如約償還12月5日和15日到期的中期票據50億元和超短融8億元本息。
平安證券稱,保剛兌的邏輯出發點已經改變為維系金融經濟系統穩定,企業性質不再是企業能否獲得剛兌金身的依據。
債務違約信托“踩雷”
云南最大煤企、云維股份的實控人——云南煤化在上海清算所官網最新公布的債務違約情況公告顯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債務逾期13.05億元,其中包括中信信托和中融信托的6.43億元信托融資。信托“踩雷”將涉及眾多普通投資者。
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曾分別發行名為“中融-源信1號信托貸款集合”和“中信國企1號東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信托貸款產品,用于云南煤化一家全資子公司東源煤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中信信托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云南煤化違約事件和中信信托“沒有太大關系”,“應該不會”涉及公司產品兌付,但具體情況需了解后回復。
按照云南煤化“通過貸款償還信托、租賃債務”的債務重組思路,相關信托產品觸發延期風險已成為大概率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中融源信1號”的風險提示稱,“盡管該信托產品設置了擔保措施,但如果預計存續期限屆滿時,本信托計劃項下現金類信托財產不足以支付受益人預期信托利益且信托財產未變現完畢的,本信托計劃自動進入延長期”,而“該延期可能導致委托人或受益人無法在預計存續期限內實現信托收益,從而使委托人或受益人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