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下行,疊加傳統需求淡季效應,焦炭市場供需矛盾仍在惡化。不過,產業鏈各環節低庫存會對久跌不止的現貨價格有稍許支撐。中期內,從政策和市場機制兩個層面看,難以出現能夠對市場格局產生超預期利好的驅動因素,且行業供給層面產能出清速度緩慢,焦炭市場弱勢格局難以扭轉。
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終結
隨著投資拉動型增長模式的終結,持續30多年的依賴復制重工業生產能力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向盡頭。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10.2%,為2000年6月份以來新低。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滑是其投資拉動效應弱化的結果,具有內在必然性,難以為外部政策所左右。從發達國家后工業化時期的發展軌跡看,未來經濟增長的著力點將更多依賴于現代服務業,傳統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的市場需求已經達到天花板,生產將受到長期壓制,價格易跌難漲。
產能出清步伐緩慢
在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放緩的背景下,建材相關行業遭遇近些年最冷“寒冬”,疊加環保問題越發受到重視,焦炭需求呈萎縮態勢的格局已經確定。因此,影響未來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將集中于供給側調整。但筆者認為,依賴市場機制調控產能舉步維艱。根據廠商理論,企業減產取決于該行為是否“經濟”:當P>AVC時,盡管企業盈利整體虧損,但生產可以彌補部分固定成本,企業一般不會減產;當P
焦化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疊加原材料價格持續下跌和化工副產品可以盈利,繼續生產仍可覆蓋部分固定資產成本,并維持企業現金流穩定。這種個體理性促使下維持的較穩定產量供給,最終造成產能出清步伐受阻,導致全行業陷入“囚徒困境”的絕境。
成本中樞下移
原材料價格下跌對焦炭企業生產是利好,對焦炭價格走穩卻是利空,這種情況在熊市格局下表現得更為明顯。近期,以山西焦煤集團為首的大型原材料生產企業對下游重點客戶加大降價力度,反映了上游產能過剩問題同樣突出。對于煉焦煤生產企業而言,直接生產成本較低,中間物流和稅收成本在價格中占比高。從經濟規模和社會職能角度考量,維護煤炭行業整體穩定意義重大,降低煤炭企業經營負擔勢在必行。未來,煤炭市場在物流和稅收等環節仍將有較大的壓縮空間,價格仍將繼續下行以實現新的市場均衡。從這個角度看,成本中樞下移將延緩市場產能出清步伐。
我們認為焦炭市場依舊處于價格底部左側,急于抄底并非明智之舉。從現在至明年一季度螺紋鋼期價缺乏大幅上漲的條件,如果市場受局部減產炒作影響出現反彈行情,對焦炭期貨來說,仍可遵循逢高沽空思路。(長江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