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北京“下一階段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力爭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取得突破,同時中央將設立專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獎補,這個獎補的資金主要用于人員的安置。”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今天(1月1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李樸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16年國家將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需求結構變化,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去產能。李樸民說,為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目前主要采取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依法處置的辦法。具體地說,就是依法為實施市場化退出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的審理,要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措施。
李樸民表示,下一步將“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加快化解產能過剩。此外,還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導產能主動退出,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發展的需要,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實施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減量化兼并重組;城市鋼廠實施轉型轉產或減量化環保搬遷;結合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通過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帶動優勢產能“走出去”。
李樸民表示,下一階段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同時中央將設立專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獎補,該項資金主要用于人員的安置。